医学专业体育教学理念与教师观念转变的思考

2016-05-14 15:05孙再玲
商情 2016年41期
关键词:保健医学体育教师

孙再玲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占有重要地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体育教师是否具有改革所需要的新观念、新理论,进而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执行教改方案,是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就我校体育教学理念改革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理念改革是通过体育课程完成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越来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和弹性化,课程评价越来越注重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完善。但是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启发者、促进者、合作者,他们应能够运用最先进的体育教学信息、采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选择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体育知识、掌握各种运动技术,把体育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锻炼习惯,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体质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始终处于时代发展的前列。只有这样,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教学理念的改革至关重要,体育教师的角色势必需要重新定位。

1我校体育教学理念存在的问题

1.1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

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工作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性认识。我校体育教学理念存在以下问题:“体医结合观念淡薄”;“重技术传授、轻理论讲解”;“阶段效益观”;“专制的师生观”。这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应贯穿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始终,事实恰恰相反。目前我校强调安全第一、课堂上整齐划一,并将其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强调安全第一,无可厚非,强调课堂上整齐划一的后果是:忽视了学校体育在心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体育课因而显得缺乏生机、枯燥,扼杀了多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对体育的兴趣,这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更厌恶体育课考试”的局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遗憾的是,“体医结合、终身体育”本应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但在我校体育教学中没能充分体现出来。

1.2 我校體育教学理念改革的对策:要体医结合、面向医学、服务健康

1.2.1体医结合的理论依据与作用

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教育部于2002年8月印发了5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从2003年教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中施行。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坚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切实保证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间和质量要求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成为发展学校教育的重点,而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则成为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

1.2.2体医结合使保健体育得到充分发展

保健体育是人们用体育方法防治疾病、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医学和体育水平的提高,保健体育的方法不断增多,内容也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导引术、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多种保健手段,现已成为祖国医学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成为人们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随着健康观念、体育意识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将从历史的临床治疗学逐渐发展为健康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体育也将从群体或某一集团的政治需要转向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功利需求转向个体自下而上对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要。祖国医学不仅把体育锻炼运用在增强体质、健身防病上,而且作为一种医疗方法,康复手段运用在治疗和康复上,保健体育在健康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2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角色要重新定位。

2.1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教学理念

牢固树立体医结合的观念,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更要使学生自觉地把体育知识和所学的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并长期坚持,进而带动周围的人群来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一种扩大化的效应,只要是体育知识和医学知识能够结合的,就要让它们充分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重视技术传授的同时,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将阶段效益观与终身体育观科学的结合起来。

培养终身体育观念,首先要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并合理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如何锻炼,为什么锻炼,怎样安排锻炼,才能达到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和热情,才能最终克服消极锻炼或不懂锻炼的现象。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不少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后就把体育当作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为学生的体育只需要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就可以了。

伴随着终身体育运动的兴起,人们对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学校体育,提出了必须重视追求学校体育长期效益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理论被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学校体育的着眼点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更多地关注未来的发展态势,即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因此,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所处的位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把“终身体育”贯穿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改變专制的师生观,树立新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灌输的对象,而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同时每一个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只有树立了新的学生观,教师才会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不再把学生当作自己灌输的对象,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要设法把教师的“要学生学”变成学生的“要自己学”,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

2.2医学院校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教师中有计划的开展体医结合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体育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听取医学教师有关专业课程的讲授;医学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了解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熟悉体育运动的一般规律。体育教师和校医联手定期为学生体检、体测、指导学生健身锻炼。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积极从事体医结合的研究,申报体医结合的科研项目,撰写体医结合的论文,有计划地组织联合攻关,进行热点课题研究,努力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

3结束语

体医结合是我校一项带有方向性的事业,是我校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一个特殊模式。根据医学和体育的发展趋势,医学院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必要的体医结合,医体渗透,面向医学,服务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体医结合、医体渗透,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从结合点上分步实施。当前,运动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健康评估、运动处方就是体医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开展体医结合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通过医学专业和体育课,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体医结合、医体渗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还要通过体育课及课外活动,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学习。同时,运用现代医学知识的观点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和监控,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掌握和运用体质测试、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猜你喜欢
保健医学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介入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日本的脚趾保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