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维语中“黑”与“白”的文化特征对比研究

2016-05-14 04:35卿育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特征维吾尔语

摘 要:本文着重对比“黑”与“白”两种颜色词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中的文化特征,并分析了汉维语颜色词文化特征差异的成因。

关键词:汉语 维吾尔语 颜色词 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25-02

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观,包含着多种文化现象。但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不同,使颜色词具有了多种联想意义。

通过对比研究“黑”与“白”两种颜色词在维汉语中不同的文化特征来揭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汉族和维吾尔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不同的文化心理。

1 汉维语颜色词“黑”与“白”的文化特征对比

1.1汉维语颜色词“黑”的对比

1.1.1汉语颜色词“黑”

黑色是一种浓重而深沉的颜色,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汉族在传统上就是一个崇黄尚红,轻黑忌白的民族,古人认为黑色代表着悲凉与哀伤。在现代汉语中“黑”的贬义色彩较多,象征黑暗、恐怖、死亡、悲凉、阴森。在历史上,“黑”作为“红”的反面,意味着灾难和不幸,如“黑后台”、“黑串联”、“黑材料”等。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现在普遍使用的“黑”还具有秘密、不公开、欺骗和非法的含义,如“黑心”、“黑手”、“黑店”、“黑户”、“黑市”等。

汉语中的“黑”还具有庄重、威严、尊重、刚毅等褒义,在古代秦夏及汉初,黑色在人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黑色衣服为帝王和官员朝服。在现代汉语中“黑”也具有某些褒义色彩,如“黑马”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黑土地”用来形容土地的肥沃;现代人推崇的“黑色食品”代表着健康。由此可看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可产生出不同的颜色词含义。

1.1.2维语颜色词“ ”

1.2汉维语颜色词“白”的对比

1.2.1汉语颜色词“白”

古人用白色来表示贵贱尊卑,由于古代平民的衣服不能施彩,所以平民也称为“白衣”。在封建制度之下白色作为“平民之色”象征着清贫、卑贱,没有功名的人被称为“白丁”、“白身”。白色在汉语中是一个禁忌色,被视为枯竭、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古时白色象征着死亡、凶兆、恐怖,到了现代、抗战时“白”还具有“反动“的政治色彩,如“白军”、“白匪”、“白色恐怖”、“白色政权”等。

白色从古代起就被选作丧服之色,丧事也被称为“白事”,在民间丧葬中要穿白色孝衣,设白色灵堂等,由此白色具有哀悼、哀伤、不幸等含义,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祥之事。

现代汉语中“白”还表示失败、愚蠢、无利可得等贬义色彩,如“举白旗”、“白痴”、“白忙活”等;“白”也表示紧张、害怕,如“脸吓得惨白”;在中国戏剧脸谱中白色象征邪恶、阴险,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秦代的赵高等。

“白”也代表着纯洁、明净、高雅、飘逸、朴素、坦白、公平等褒义,如 “洁白无瑕”表示美好;“白玉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文学艺术;白色婚纱象征爱情的纯洁和忠贞;白色和平鸽象征着美好、和平和纯洁。此外“白”还具有公平、正当、合法的含义,如“白道”、“白色收入”。

1.2.2维语颜色词“ ”

(白色)在维吾尔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纯洁、幸福、顺利、神圣”的标志而推崇。

维吾尔族尊崇白色有三种原因:(1)表达追求光明的愿望。这与维吾尔族早期信奉摩尼教的宗教信仰有关,摩尼教崇尚“光世界”,崇拜太阳神,这种观点逐渐形成维吾尔族先民的宗教服饰为白色及尊崇白的观念。(2)维吾尔族崇尚白色源于中世纪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由于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在地域环境的影响下人们为了遮阳避光而穿白色服饰,用白色石头建筑民宅等。伊斯兰教自十世纪初从阿拉伯国家传入新疆后影响到维吾尔人,伊斯兰教认为白色是干净、纯洁的标志,长此以往,白色表达的“纯洁、善、净”的意义成为维吾尔族文化价值的体现。(3)维吾尔族曾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其饮食生活中奶制品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牛奶、羊奶、酸奶、奶茶等都是维吾尔族先民赖以生存的食物,维吾尔族由对奶制品的敬仰与尊崇而产生了崇尚白色的风俗。

维吾尔族丧葬事宜中也体现出崇尚白色的心理,无论死者还是服丧者均用白布,以此来表达对肉体上失去价值,灵魂走上永恒世界“路程的人”一切顺利的愿望。古代的军队一般都是根据马的颜色来排列队伍,骑白马的军队是主力军,在军中占有特殊位置,由此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崇尚白的习俗自古就有。

在维语中 代表着善良、纯洁、真诚、幸福、吉祥、顺利、神圣等褒义。如维吾尔族给婴儿首先穿白色衣服,表示父母希望孩子生活的路程像太阳一样光明,对人忠实、和气、懂道理;视雪为好兆头及幸福的标志;房屋粉刷成白色;妇女戴白色头巾等均体现出维吾尔族对白色的崇拜。

维吾尔族将老实、正义、助人为乐、肚量大、不给他人添麻烦的人称之为 (善良); (好姑娘)中代表着良好; (一路顺风)将人心里最完整、最忠实的美好祝愿传达给对方。

还具有精细、清淡、程度轻的含义,如 (毛毛细雨)、 (淡黄色)等。 也具有表示空白、没结果的含义,比如 (荒地)、 (空头支票)。

受汉民族的文化影响, 还具有落后、反动、失败等贬义象征,如 (投降)、 (白区)等。

2 汉维语颜色词文化特征差异的成因

由于汉族和维吾尔族的历史发展、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不同的外来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不同,使汉维两种语言中颜色词“黑”与“白”的文化特征具有不同的意义。

2.1从历史发展渊源

主要是与汉维民族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维吾尔族是以游牧业为主的民族,曾以畜牧狩猎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草原文化对其影响深刻,奶制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对其喜爱引起了维吾尔族人对白色的喜爱和尊崇。古代维吾尔族长期生活在戈壁、荒漠中,后来定居在河谷平原,维吾尔语颜色词更多地反映出其畜牧狩猎生活及农业文化。

2.2从民族心理差异上

不同民族崇尚的颜色和其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密切相关,由于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情感因素,汉维民族对颜色词的寓意具有不同的理解,即色彩文化的民族特点。汉维民族色彩文化心理源于各自的图腾崇拜和生活习俗,如维吾尔族的颜色观与不同历史时期信仰的萨满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2.3从传统风俗习惯

由于在生产活动、家庭和社会组织、婚丧嫁娶、节日庆祝、文学艺术活动以及服饰等民俗方面汉维民族具有差异,颜色词也与民俗紧密结合渗透,因此汉维语颜色词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总之,受古人的世界观、哲学思想、政治等级制度和封建农业文化的影响,汉语颜色词更多地是反映着汉族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以及在农业自然经济下的社会特征、民族心理,体现出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维吾尔族的颜色观同各个历史时期信仰的萨满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紧密相关,维吾尔族曾以畜牧狩猎为经济生活基础,后来创造了以种植业和园艺业为主的农业文化和农耕文化,因此维语颜色词更多地反映他们的畜牧狩猎生活、农业文化及长期以来坚定、虔诚的宗教信仰。

3 结语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汉族和维吾尔族对颜色词“黑”与“白”所表达意义的理解存在不同,因此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相同。通过对汉语和维吾尔语颜色词文化特征的对比可以看出汉族和维吾尔族不同的颜色观和民族心理,同时也传递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体现出两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乌买尔·达吾提.维吾尔语颜色词的文化特征探析[J].语言与翻译,1999(1).

[2]阿不力米提·优努斯,庄淑萍.维吾尔语颜色的文化含义[J].语言与翻译,2006(4).

[3]杨梅,白文.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及其在维语中的表达[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

[4]谌梅芳.汉维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及其对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 (5).

[5]牛汝辰.新疆地名中的“喀拉”一词辨析[J].新疆社会科学,1984 (4).

[6]阿布力米提·买买提.维吾尔族色彩审美观及所表现的民俗文化现象[J].青海民族研究,2004(2).

作者简介:卿育红(1989-),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研究方向:维汉双语翻译。

猜你喜欢
颜色词文化特征维吾尔语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