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2016-05-14 05:32郑洋洋杨东萍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教育管理

郑洋洋 杨东萍

摘 要: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培养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创新教育载体和管理模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科研型院校更是要以“学术促党建,党建带学术:这一中心思想来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逐步形成研究生党员管理的长效培养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 教育管理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88-01

研究生党员是研究生群体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人群,因此他们在科研实践与学术创新中也往往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们对于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要抓住研究生的专业学术特点及思想实际状况。建立以“学术促党建,党建带学术“这一工作思路,创新教育载体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形成党员工作长效培养机制,从而带动研究生走向科研创新之路。

1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现状调查

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源背景,不同的学习甚至工作经历,因此学生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使得对于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同时不同的专业的研究生分散在各自的导师实验室,进行科研学习工作,相对于本科学习阶段来说,研究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繁重的科研任务已经让他们的目标更加趋于注重实用。有时候的观点偏于功利化和实际。对于班级其他同学没有太多的机会熟悉,因此,学生班集体观念淡薄,很难集中开展班级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其次,研究生党员的外派也给我们的党员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对于外派党员教育管理的真空疏离现象。

1.2 存在问题分析

1.2.1党支部设置不适应研究生专业特点

对于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目前依然继承着传统方式,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此种设置方式不太适合研究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特点。因为,学生是以导师为单位在实验课开展实验,仅仅是在研一的阶段以班级为单位上课,彼此之间没有过多的交往,因此,再以班级为单位的党支部开展活动中,大家的积极性不够,容易导致党支部的活动效果不佳。

1.2.2党支部对于党员教育方法单一

对于研究生的党员教育,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多数都是跟本科生党员的教育内容一致。并没有按照研究生的自身特点来设置专门的研究生党员教育。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不够重视。在教育形式上,不能单一的只是照本宣科的读读党的文件精神,根本没有深刻领会党的重要精髓。从而对于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信念的培养不够到位。最终导致研究生党员对于组织生活的淡漠与疏离,很多同学都持着走过场的态度来参加应付党员活动。有的甚至以科研实验忙为借口来逃避参加党员活动。

1.2.3党支部管理模式陈旧单一

目前,药学类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仍旧是跟本科时期一样,多数采用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研究生党支部。但是实际上研究生是以导师为单位成立课题组,在各自的实验室从事科研学习。或者有的研究生党员被导师外派到其他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去学习深造。班级意识比较单薄,甚至彼此之间不认识。因此,组织党员活动时比较吃力费劲,研究生党建工作不够深入。最主要的是忽略了导师这一重要人物,忽视了导师在思想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导师的作用不单单是对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而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3 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3.1建立导师负责制度

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专业知识过硬、年龄与学历及专业结构合理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具备高超的学术水平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能为学生传授学术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同时,导师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

因此,在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要明确,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人。依据思想教育和科研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要建立起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导师负责制,让导师直接参与研究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教育工作,并充分尊重导师在研究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意见。

3.2革新组织生活建设

研究生党组织生活不应该局限于开展座谈,宣读党的文件方针政策,更应该是结合我们研究生的专业特点来开展具有科研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党员组织生活。首先,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对国内外形势的关注,深刻领会各种党建教育资源的内涵精神,并以此开展各种以爱国爱党教育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来激励和鞭策研究生党员的行为。其次,我们组织生活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学术型党支部的建设,紧紧围绕研究生学术发展水平相关的知识结构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各个党支部之间的学术科研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开展跨越校际之间的党员学术交流活动。以此来使研究生党员在学术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培养其社会洞察力和理性鉴赏能力。

3.3建立考评激励制度

做好研究生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正确的分析出研究生的群体特点,结合其培养方案及目标,科学制定规范党员行为的考评制度及对党员的监督管理细则。我们要在党员中开展评优评先进等活动,将每个党员参与党员活动的次数与效果、群众评议的分数、党员之间互评分数以及党员自身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等内容等都纳入考评体系中,从综合方面来衡量研究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并且将评比的结果公布于广大研究生同学中,进行公示,对于表现优异的党员同学给予表彰与宣传,树立先锋党员模范典型,并以此达到推动研究生党员创先争优的良好气氛。

参考文献:

[1]张炳生.构建高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2(6).

[2]郭超,王萌.努力探索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新模式[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5).

[3]孔成华.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盐城工院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教育管理
大学生个体目标管理机制研究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