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参与式”教学研究

2016-05-14 06:07顾萍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参与式教学

顾萍芳

摘 要:参与式教学方法所遵循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近几年,很多教师将这种方法引入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概述了参与式教学的概念和特征,并研究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参与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参与式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3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走向繁荣,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旨在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思想品德课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育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用正确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1 “参与式”教学概述

1.1“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将丰富的活动作为基本载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身心活动强化对事物感知,进行再认识、再创造,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同时调动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

1.2参与式教学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征

参与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具有互动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涉及到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教师不能将意识形态强加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灵活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自觉接受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互动性,要求教师遵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是具有开放性,教师不应该把课堂拘泥于书本,尤其对于思想品德而言,书本中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将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将课本知识灵活引申到课外;第三是具有探究性,课堂中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主要不是去记住是什么,而是去探究为什么和怎么做;最后是具有渗透性,就是通过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引发学生的感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做到学以致用[2]。

2 初中思想品德的“参与式”教学策略

2.1巧妙设计问题

参与式教学的基础就是沟通,为了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参与课堂的兴趣,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欲望,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3]。

例如,在讲授《与父母平等沟通》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这样问学生:同学们,生活中与自己的父母吵过架吗?如果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你们觉得是谁的错?自己升入初中以后有没有觉得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初中正处于成长中的叛逆期,对事物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渴望独立,希望由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这一章节的教育就是要使初中生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自己正处于叛逆期,使其通过合理的方式改善其与父母的关系。但是如果课堂一开始,教室就历数父母的不易,批评学生顶撞父母的做法,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无法实现教育学生的目标。但是将以上几个问题作为开场,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理解了,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为什么会与父母吵架,觉得父母过分干预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言过后,教师再正式引入本文主题,为大家介绍青春期学生心理变化以及父母所担忧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明确过于叛逆的危害,改变自己偏激的想法,试着与父母沟通,互相包容理解,进而改善亲子关系,达到教学目的。

2.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

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教学目标[4]。

例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一章节时,就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实地考察和查询资料来了解当前资源环境现状,也可以亲自拍一些环境污染的照片来展示,将资料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汇报,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保护环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不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和课堂汇报的方式,学生的心灵会被震撼,以一种严肃的心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边汇报调查结果边谈自己的感受,包括认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改善这种现状,并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平时生活中的哪些行为造成了资源浪费、哪些行为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后应该怎么做?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了解当前现状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有义务为保护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人人都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为改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学习完这章节以后,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乱扔垃圾,不浪费水,并提醒身边的人也这样做,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2.3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

现代中学生成长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有手机,习惯时时关注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中的信息资源,将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对该问题的看法,提升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并以正确的角度来看待问题[5]。

例如,前段时间题为《9岁女孩为救奶奶再次进入火场》的新闻引发了社会热议,主人公是一个9岁的女孩,家中由于电路短路起火,女孩逃出以后想到奶奶还在家中,于是又回到火场去救奶奶,祖孙二人都没有生命危险,但是都被严重烧伤。教师可以就这个话题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个小女孩的看法,一些学生会认为女孩非常勇敢,为了奶奶再次回到火场,这种行为值得赞扬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可能认为女孩虽然勇敢,但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够理智,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很有可能救不出奶奶,自己也有生命危险,因此,我们不应该效仿这种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快速向周围的人求救。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问题延伸,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最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小女孩的行为无疑是值得称赞的,但是我们在遇到这类突发事件时要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要见义勇为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能力,应该冷静下来,用最机智的办法解决。在课堂中引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能够使学生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学会用机智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3 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参与式教育方式,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来强化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同时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参与度,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义其.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再探究[J].新课程(中),2015,6(11)06:92.

[2]周君红.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师生互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吴薇.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0(12)11:97.

[4]丁和余.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13(15)26:173-175.

[5]刘秋玲.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参与度有效方法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课参与式参与式教学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看法
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与书面作业道德内化功能的对比研究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