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教师传帮带工作浅谈

2016-05-14 06:07董丽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师徒青年教师经验

董丽丽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57-02

近几年以来,学校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约占整个教师队伍的一半,并正在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所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加快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决定用以老带新,高级教师带新人的传、帮、带(“传”即传承教学经验,“帮”即帮助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带”即带领青年教师搞好教学、教研)方式,高效率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笔者很荣幸被推选为作“帮带”教师,同青年教师迟某某签订结对“帮带”协议。“协议书”就是“责任书”。笔者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教学上,在师德上,在业务技能上都要做出表率作用。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新教师,在年轻教师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他们走出困境。认真履行“帮带”各项职责,从高从严要求新教师,使之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为我校的新教师培养工作尽全力。同时对笔者自身来说,这也是个学习机会,是对自己的一个促进。教学相长,老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迟某某老师,201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能较快地适应教学要求,对学生的了解和思想的把握都比较到位。不足之处是迟老师本科阶段不是师范专业,教育理论和教学基本功方面有些欠缺,所以笔者决定先从教育理念入手,加以培养。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教育实践的准绳和指导原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颇。因此,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帮助迟老师理解并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知识观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以下理念是笔者几年来通过对先进教育理论和本人教育实践的观察研究得出的一点概括总结,决定今后将和迟老师共同探讨,并努力使之渗透、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1.1教育观

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信念,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并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1.2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其间既容纳灵活性,又鼓励创造性。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1.3教师观

要改变教师传统的“知识的占有者、输出者、课堂的管理员”的形象,应从从“教”学习者,转变为“导”学习者,转变为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成为学生的“书架”或学生学习的助手。

1.4学生观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对把学生看作是教师控制和灌输的对象,反对用同一标准衡量学生。要把学生视为“反应堆”而不仅是“容器”,是洞察者而不是旁观者,是领悟者而不是收听者。

1.5学习观

学习不单是学生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或技巧,也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的过程,它是学生对知识、人生意义和生存价值的主动追求的“天路历程”,是个体内在经验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改造和意义建构。

1.6知识观

知识具有情境性、诠释性、过程性和不确定性,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开放的,没有永恒不变的、永远正确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自己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要倡导学生以个体自我履历中的经验理解知识,提倡“百家争鸣”而非“独尊师说”。

2 协调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融合

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又孕育着新的教育理论。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和解决的任务。青年教师刚从学校出来,大都是理论有余,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很好地沟通二者,难以把理论适当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而且,年轻的初任教师们往往会犯一种通病,即工作中急于求成,急于把憋了多年的工作热情释放出来,希望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在这种浮躁加急躁的心态下,教学工作中就会无意识地多出一份恨铁不成钢的思想,甚而做出一些偏离基本的教学原则、违背教育规律的的举止来。因此,指导其认真贯彻各项教育原则、原理,迅速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在工作中少走弯路,使工作更富成效就成为师徒帮带的重点。

3 教育、教学方法的指导

每一门学科都有适合于自己学科特点的一套方法体系。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容易,但想在短期内摸索总结出一套既适合学科特点又兼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方法体系则实属不易。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没有哪一种方法是金科玉律、不败法宝。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更适切自己、什么样的方法才是高效的,只有经过实践的验证、筛选。一方面,要积极汲取他人的经验,学习他人已取得成功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个人性情等进行“内化”。另外,个人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又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借助“导师”的眼光来挑剔自己的毛病就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能扬长避短。基于上述原因,师徒帮带过程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4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学习是一门需要终身经营的艺术”。世界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的学习问题上提出“不进则退”的思想,认为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然后才有能力去教育别人。第斯多惠还要求教师要明确认识到,一个一贫如洗的人,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教育别人。师徒结对帮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相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项的传输过程,“师”亦有所短,“徒”亦有所长,二者互相促进,共生、共创、共享。

5 实施计划与措施

5.1新、老教师双向听课、评课阶段

主要任务:每学期初,尤其是带教第一年,协助迟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指导其认真熟悉大纲、分析教材,以及如何突破重难点等。反复观摩其教学过程,帮助分析问题,查找原因,要把听、析、改结合起来,做到实践——反思——实践——提高。师徒互相听课、评课,指出各自优缺点,努力做到节节有进步,堂堂有效果。

要求:做好听课记录和评课记录,迟某某老师记好反思日记,以从中发现成长足迹。

5.2微格教学指导阶段

主要任务:给迟老师录三至五节教学录像,这样将让她看到一个“陌生而真实”的自己,从中可以让她找出大量的体态或言语上的不协调,发现自己课堂行为上眼神、表情、姿势、音调、语速、口头禅等诸方面的不良习惯,从而帮助她进行自我检视与反思,认清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努力或弘扬,以扬长避短,逐步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要求:可邀请几名有经验的同科任课教师共同观摩录相,以发现问题,指导教学。每次活动后记好反思日记。

5.3上观摩课阶段

主要任务:公开上几节观摩课,培养自信心和敢于上大课的勇气,丰富教育机智,积累经验,锤炼意志。

要求:加强师徒间的沟通交流。其间要多听其他教师的观摩课,课后要认真反思,多吸取老教师的经验,要善于发现每一位老师的闪光点。师徒共同研讨,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记好教学日志和反思笔记。

5.4走向成熟阶段

主要任务: 鼓励其独立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树立起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在教学中主动分担一些研究性课题任务,加强理论学习,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得失,提升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和科研水平,逐步走向成熟。

要求:加强实践活动中的反思行为,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行动,并逐步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以上是对青年教师迟老师的“帮带”计划,三年时间里,通过我们师徒二人的共同努力,加快了迟老师的专业成长的进程,其分别在市、省级优质课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同时,笔者课堂教学智慧也得到进一步挖掘,案例更加生动丰富。在老教师带新教师的“传、帮、带”活动中,每位老教师和年轻教师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所以其培养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师徒二人只要齐心协力,认真做好帮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新教师一定会很快走向成熟,走向优秀,同时,老教师自己也会从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师徒青年教师经验
唐僧师徒再就业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可爱的师徒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师徒智过分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