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2016-05-14 06:33徐慕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精细化管理班级

徐慕贞

摘 要:精细化的班级管理观念与德育实践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班级管理离不开德育观念的正确引导,中学德育离不开班级管理精细化要求的落实。

关键词:中学德育 班级 精细化管理 德育实效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64-02

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中学德育的贯彻和落实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学德育是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以及品德进行的全面化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日常管理的过程,也是学生从自我认知到有效实践的过程,其教育思想体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对班级进行精细化管理,主要就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细化各项管理工作,使得班级中的每件事务都有人负责,每件事务都能高效完成。

1 更新管理观念,增强德育的精细化管理意识

强有力的行动和实践来源于观念的更新和改变。对错误观念的及时更正和对创新观念的接纳和认可,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方面。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其身心发展的特点表现非常明显,对客观事物缺乏认识和辨析能力,典型表现为:两极性、敏感性、情境化、封闭性以及动荡性等等。大量的教育管理案例表明,许多班主任总是习惯对学生进行当面的教导和批评,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逆反心理,不但起不到积极的管理、教育作用,反而使学生对班级管理产生厌倦和反抗心理,结果适得其反。

鉴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从自身的教育观念入手,反思自己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不当之处。首先,应该明确德育的实施应该在班级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中进行,二者并非独立存在。另外,应注意在各个教育管理环节中,强调一个“精”字,做到一个“细”字,给学生营造和创设一个德育化管理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教育中感受德育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度尊重和接受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再者,“学习园地”、“卫生角”、“图书角”、“班级标语”……都是班级环境建设中的亮点。班主任教师应该重视教室环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在“德育”。

2 细化管理制度,健全班级体组织结构和领导核心

日常班级管理中,规范条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更离不开班级学生的实践和参与。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并进行相关的规范管理,致力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因此,细化班集体的管理制度,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尤为重要。

班主任怎样细化班集体的管理制度呢?首先,班主任应该反复研读班集体的现有制度管理条例,并对其中的重要的内容规定进行进一步细分。内容的细化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基础,尤其要重视课堂问题行为(即课堂纪律行为)的相关条例规定和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的相关条例规定,并对于条例内容的不足之处和与实际不符之处进行补充、说明,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和落实。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理能力,避免班级管理走过场,出现形式主义、随波逐流等不良现象,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真正落到行动上。例如,制定班规、班公约、一日行为规范、图书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班级文化管理制度等,班上设定班务日志、考勤记录表、图书借阅登记表、班级活动登记册等,将管理制度细化,有利于学生依规办事。

3 突出常规管理,明确德育精细化管理方向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日常的班级活动组织及管理是本职工作,但班主任经常会因时间有效和精力不充沛,导致一些不良状况的出现: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职业修养缺乏必要的重视,对终身学习的职业观念的践行缺乏认识,同时对自身管理实践中的不足之处缺乏分析和思考,对管理工作经验缺乏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因此,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班主任必须重视常规管理。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的方式——了解学生个体的优、缺点,尤其是学生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实践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等方面。

4 重视细节管理,完善德育精细化管理过程

当前有部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观念相对陈旧,一味苛求学生严格按照系统性的制度、规范,进行自我要求和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细节化的教育与管理,忽略了学生对教师管理的切实心理感受和体验,忽略了班级管理中的基本德育要求及原则,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效率方面大打折扣,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能充分理解和认可。对此,班主任教师应该注重细节管理,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力量。

例如,班级在进行“校园大扫除”活动时,班主任可以先与班干部开会讨论,按实际情况将学生有机地分成任务小组进行劳动,在班主任的带领和班干的带动下,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任务完成的效率,同时身体力行地落实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德育要求。

5 丰富管理形式,形成有机的教育管理合力

班主任不但要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还应该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和精细化对管理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创新,许多种管理模式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如陶冶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实践锻炼法等。其中“陶冶教育法”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大力推崇的一种管理模式,下面以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实例进行浅析。

中学阶段的女生处于智力和身体发展、发育最快的年龄阶段,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注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女生小敏对化妆特别感兴趣,她很在意自己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于是自己买了许多彩妆,但上课期间她的妆容格外浓艳。班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单独和小敏进行谈心,班主任问“小敏,你有看过电视上一个叫《明星妆容》的节目吗?你觉得那些妆容漂亮吗?”小敏想了想,说道“A的妆容很漂亮,我很喜欢,特别艳丽”,班主任继续引导“是的,老师也很喜欢A的妆容,很美!但如果A去参加聚会,一定是最漂亮的,但如果A是一名中学生,上课期间化这样的浓妆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呢?”小敏在教师的情境引导中,马上联想到了自己的问题,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陶冶教育法,是通过班主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自觉改正问题的教育模式。将微小的学生问题细化到学生个人,精确到一种灵动、高效的德育思想,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师生之间的感情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因素,形成教育管理合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6 科学合理评估,巩固德育精细化的管理成效

为了促进学生个性有序、健康发展,班级管理还应尊重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这是班级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在制定评估细则时,根据班级管理目标、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采用定量计算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制定考评细则,确定评估标准。定性描述方面是指导学生用好《思想品德考核表》,在对学生各方面作评估时,参照学生本人、小组、家长和科任老师意见,做到“四合一”,才能给出一个恰如其分的总评等级。定量计算方面主要根据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考评考核中的情况,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估,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这样的评估标准,既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又鼓励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关键,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它既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也符合班级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实行班级精细化管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就会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与团结协作的意识明显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提高,班风、学风有明显的改善。让我们带着精心的态度,注重精细的过程,追求精品的成绩,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刘宇,刘爱华,冷凤玲.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天堂——生命视野下的班级管理[J].网络财富,2010(17).

[2]张佳,张伟.抓住细微处 落在实效中——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的我校班级精细化管理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3]马瑞彬,李延玲.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精细化管理班级
班级“四小怪”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