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例析

2016-05-14 12:25陈重浪彭漳明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品人品丝瓜

陈重浪 彭漳明

高考新材料作文有两种类型,事例型和寓意型。对于事例型,考生必须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对于寓意型,考生必须对材料所影射、比喻的现象展开议论。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有单则,也有多则。前者考生整体感知即可,后者则要寻找关联,区分异同。下面笔者结合高考新材料作文真题谈谈如何全面理解材料。

一、 速读

学生第一次阅读作文的材料,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材料的层次。一般来说,一则完整的材料作文的表述分为两个部分:材料故事(新闻材料、语言材料、漫画材料和表格材料等),一般用记叙(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表述;要求语,一般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表述。学生速读时应划分出这两个部分的起始句子。提示语偶尔出现。如:

材料故事:司机老陈,屡次在高速公路上接听电话,女儿小陈劝阻无效后,举报了父亲。(2015年新课标Ⅰ卷)

要求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15年新课标Ⅰ卷)提示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2015年广东卷)

二、精读

1.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笃学敏思,矢志更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的大李,走出一条从高职学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的老王,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的小刘。(2015年新课标Ⅱ卷)

2.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

经过: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结果: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

3.材料中蕴含的话题

如2015年新课标Ⅰ卷“情与法”。

4.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如“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开车时接电话”,可看出对于小陈父亲开车接听电话的行为,要持明确的批评态度,从“总是”“屡劝不改”“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等字眼,已隐含了对小陈的做法的赞许。(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

5.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中心

这则寓言说的是大树虽然不能像飞禽走兽一样去旅行,但是它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2015年湖南卷)

三、立意

1.根据提示语立意

如2015年广东卷,根据提示语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距离的审美”等展开论述。

2.抓关键语句

如2015年山东卷,在这里抓住“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联系生活实际,在人生之路上,我们要努力生长,有时难免和别人有所纠缠。但只要我们不忘本心,就不会影响我们前进的脚步。据此可以立意为:站好脚跟,努力成长,莫被“纠葛”所绊,同时不管是丝瓜还是肉豆,丝瓜和肉豆就是在这种“纠缠”中各自成长的,这是它们生存的一种自然的本真。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遵循其生长的规律,让其更好地成长,据此可以立意为:尊重规律,顺其自然。

3.由果溯因

如2015年山东卷,故事中写到小孩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面对这一结果,父亲给出的答案是:“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由此可以立意为: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不被表象所迷惑;善于分辨事物的主次,把握本质和重点。

4.弄清喻意

如2015年福建卷,“路”的比喻义很多,泛指一切可行的方法、途径等,将三句放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的核心——创新。细看,它们还有内在逻辑:创新需要勇气(第三句含义),创新需要毅力(第一句),创新不怕犯错误或者是创新中的失误需要总结(第二句)。这样,作文的主题与思路就全有了。

5.引入时代活水

如2015年天津卷,化抽象为具体,从国家、民族、个人、时代等方面选取有代表的风尚,从体现时代脉搏的角度入手,写具体的人和事,以此表现心中的“范儿”。同时,也可以写其外在形态,可以揭示其精神内涵;可以连通古今,写传统中曾经流行的“范儿”,也可以写当下能反映时代正能量的各种“范儿”。

6.充分联系,多向立意

首先,简单明了的材料也要找准关系。如湖南卷,“蓄积”与“喷涌”的关系虽然简单明了,却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比如“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等都属于正确的立意。而“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则可能促使考生展开“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思辨。

其次,关系类材料要注意辩证立意。如湖南卷是一道关系类的材料作文题,探讨“文品与人品”两者的辩证关系,而不是只写了一个方面。材料明确提出两个方面:“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可能是背离的”。这两个方面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当然,考生可以就其中某一点展开,如怎么做到文品与人品的统一,为什么说文品即人品,如何由作品读出人品……

7.多则材料,求同存异,注意思辨

如2015年广东卷,可对比性立意。两则材料相同点是从亲临感知体验和用信息技术了解两方面进行比较。考生可以据此进行“走进(近)自然”“通观(认识)自然”的思辨。

8.有几个对象就有几个立意

如2015年安徽卷。

①从科学角度,如“科学让人发现真相”“科学出真知”等。②从认识角度,如“眼见未必为实”等。

③从材料自身的思辨角度,应抓住材料最后一段话,扣住“特殊的微观角度”“光线的照射”“缤纷的色彩”这些关键短语来思考,人拥有自己的特质并借助于外物才能获得自身的色彩,如“发挥特长,铸就辉煌”,“借力条件,走向成功”,“‘特殊成就‘缤纷”等。

④“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从这个角度分析:实践是检验事实的重要依据。

⑤“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可以得出:主观认识需要借助适当的方式才能更符合客观实际。

透过现象看本质,莫让表象遮蔽了我们的认知。

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可以得出结论: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借助外力的帮助取得成功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宁师中学(342800)

猜你喜欢
文品人品丝瓜
夏季佳蔬——丝瓜
狡猾的丝瓜
诗品出于人品
吃饭见人品
丝瓜娃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家庭教育中文品家品相得益彰的路径探析
李益文品与人品的分离
分手最见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