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2016-05-16 01:31
收藏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扁壶三彩通体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位于郑州市顺河路36号,博物馆院内环境优美,展馆庄重美观。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二层中式建筑,外墙面用唐代鲁山段店窑址残片镶嵌,使陶瓷博物馆整体特色突出,风格独特。馆内有3个固定展厅,藏品三千余件,以元代以前中原主要陶瓷品种为主,按朝代展示。

陶瓷基本上贯穿了整个文明发展的全过程,陶瓷为全人类共有,瓷器则是中国所创造。在历史可考的七八千余年华夏文明中,河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六千余年之久,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而河南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文物大省,蕴藏了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收藏、宣传、保护、研究和展示这些文化遗存。既对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又有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意义。

有朋自远方来,览古思今,请于此认识河南,汲取祖先艺术和创造的瑰宝。

北朝 三彩蒜头瓶 高28厘米

这件三彩蒜头瓶,施浅黄白色釉,瓶身施满釉。蒜头口,鼓腹,圈足。通体划弦纹。此瓶制作讲究,工艺精湛,胎壁厚薄适中,线条舒畅,器形秀美,釉色雅致,为北朝瓷器中的佳品。

北朝 黄釉扁壶(乐舞) 高20厘米

该壶胎呈白色,形体扁圆,敞口短颈,扁圆腹,上窄下宽,椭圆形圈足。颈肩相接处饰串珠一周,两肩各有一孔,以便穿带。腹部两面皆饰“胡腾舞”图案,中间一人婆娑起舞于莲台之上,左右各两人配乐伴奏,乐舞伎皆为胡人形象。通体施橘黄色釉。这种别致的造型和用胡人乐舞作装饰,在中原地区是罕见的。

北宋 耀州窑刻划花炉 高22厘米

该炉为圆形平沿,中为筒形腹,下为喇叭口足。平沿及底足划花,腹部刻花。通体施青色釉,此炉为耀州窑瓷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北宋 珍珠地划花罐 高30厘米

该罐器体略呈腰鼓形,唇口,溜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剔刻花纹,并以褐色彩细密地作出圆点纹,故名“珍珠地”。该划花罐纹饰生动,器型饱满,属河南窑口上乘之作。

金 红绿彩狮枕 长34厘米

该狮呈俯卧状,四肢蜷伏,狮头叠于伏地的前爪上,狮尾向前贴于腹部,狮身绘绿彩,以黑彩绘出狮的五官及肢体,枕面画花卉。该枕生动形象,色彩相得益彰,为金代红绿彩中之珍品。

春秋 蟠螭纹黑陶鼎 高25厘米

该鼎为泥质陶,鼓腹,底近平,三足,口沿附竖耳,圆顶盖,喇叭形盖钮穿有三孔,鼎身及盖通饰蟠螭纹。此鼎浑厚古朴,稳重典雅,纹饰清晰,是一件早期黑陶中的精品。

汉 绿釉虎 高19厘米

中国对虎的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一些氏族部落便将威风八面的虎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以虎的形象作为自己氏族的名称、特殊标志和神圣护符。这尊绿釉虎,全身褐、绿色相间,线条灵动。老虎举足回首,张牙舞爪,在尽显威严的同时,还多了几分灵气。为汉绿釉陶塑中所少见。

宋 三彩舍利匣 高35厘米

舍利匣为佛教葬具,是存放佛教大德高僧骨灰的盒子。舍利,也称舍利子;舍利原指释迦牟尼佛祖尸骨火化后的遗物,后来也指佛教高僧火化后的遗物。据传,公元前544年,释迦牟尼在库系那拉涅,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指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

这件宋三彩舍利匣,由底座、匣身、顶盖三部分组成,顶盖为后配。四面镂空,匣身四角下面,每个角塑有一个蹲狮,匣身中间各有一个门,门两侧站有守门者。通体施褐、黄、绿三色釉。舍利匣较少,此件集堆、贴、镂空等多种装饰技术相结合,制作精美,巧夺天工。

金 黑釉油滴盖罐 高25厘米

该罐盖沿平折,鼓腹。通体施黑釉,在釉层表面散布着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其形状大小不一,形似油滴,故称“油滴釉”。油滴釉创烧于宋代,是黑釉中的特殊品种,加之该罐造型优美,是金代黑釉瓷中之佳作。

宋 三彩人物顶炉 高18厘米

该器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炉:圆形宽平口沿,直腹,口沿施绿釉,腹身施黄釉;下部顶炉人:为一人端坐,左手扶腿,右手擎过头部,向上举炉,人物面部表情丰富,周身施黄釉和绿釉。该器形态生动,釉色鲜艳明亮,是一件珍贵的雕塑艺术品。

隋 青瓷贴塑马 高35厘米

该马通体施青釉,伸颈勾头,梳理整齐,左前、左后腿前迈,作行走状,贴花挂铃。造型优美,存世量极少,为隋代青瓷中的精品。

隋唐 黄釉彩绘抬腿马 高50厘米

该马通体施黄釉,鞍,毯上绘红彩,头内收,张口,双耳竖立,颈部高起,背部下凹,辔饰、鞍鞯俱全,短尾上翘,三腿立于长方形踏板上,前右腿高高扬起,蹄内弯,与头部呼应,似作舞蹈状。造型优美,富于动感。

唐 三彩扁壶(乐舞) 高19厘米

这件三彩扁壶短颈、扁腹、平底,全身施黄、绿、白釉,双肩各有一系。三彩扁壶两面饰有一样的舞图,中间一人立于莲花台上,做抬臂甩袖,跳跃、旋转等动作,舞态风趣典雅,显然是胡腾舞图。造型仿西域民族的水具皮囊,上面装饰的画面也是西域独舞图,无论是造型与装饰上都受到了西域文化影响,而它采用的是中原烧造陶瓷的技术和工艺。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唐朝时期各民族大融合的物证,是文明的延续。

唐 三彩梅瓶 高24厘米

该瓶圆唇小口、短颈、溜肩、圆腹、平底。肩部饰旋纹。满施白、黄、绿色釉至底,装饰自然流淌,色彩鲜艳。唐代三彩梅瓶极为少见。

唐 红褐釉贯耳瓶 高34厘米

该瓶口微撇,长颈,腹体浑圆,圈足。颈部饰对称管状耳。颈部饰弦纹。造型古朴庄重。通体施红褐釉,莹润光洁。唐代贯耳瓶为世少见。

隋唐 绿釉贴花传瓶 高20厘米

该传瓶施满绿釉,盘口,直颈,双腹,平底。口沿至肩部捏塑两条龙形执柄,龙头探入瓶口,腹身饰莲珠纹。形制新颖美观,至为稀有。

隋唐 白釉梅瓶 高45厘米

该瓶小口外翻,短颈,丰肩,深腹,平底,底足刻有“二升八合”四字,是早期梅瓶之代表。此梅瓶造型饱满,线条优美,气势雄伟,通体施白釉——犹如击碎春江积冰,呈现出错裂玉压的美感。为唐代白瓷中之佳品。

猜你喜欢
扁壶三彩通体
扁壶为什么扁
痛风
北朝到唐代陶瓷扁壶发展脉络探究
——以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隋代青釉扁壶为切入点
通体结冰的球
西夏扁壶造型与装饰工艺述略
“南海I号”福禄扁壶说略
“唐三彩”是哪三彩
中国沉香基地及通体结香技术
名贵的清康熙墨地素三彩
写 意 三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