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踏板艺术

2016-05-18 02:36黄新羽
北方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效果

黄新羽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论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踏板艺术

黄新羽

(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文章围绕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踏板艺术问题展开讨论,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肖邦作品中踏板艺术所体现出的旋律,二是肖邦作品中踏板艺术所体现出的和声效果,三是肖邦作品中踏板艺术所体现的节奏效果。

【关键词】肖邦作品;踏板艺术;效果

前言

作为钢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踏板艺术所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关于踏板艺术的研究也已经成为钢琴表演艺术最为重要的一大课题。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肖邦的钢琴作品可谓是散发着熠熠光辉的一笔。其作品个性独特,创造力十足,新风格、新学派也由此开始。在踏板应用方面,特别是表现音乐功能上,肖邦的钢琴作品非常突出。肖邦对踏板的运用十分细致,独具一格。肖邦尝试了踏板对于声音变化产生影响的各种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研究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踏板艺术意义重大,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肖邦作品,也有助于肖邦作品的学习和演奏。

一、肖邦作品中踏板艺术所体现出的旋律

肖邦钢琴音乐旋律优美,气息宽广。肖邦为了实现作品的声乐化,通常将声乐因素融入到作品旋律中。踏板运用方面,一般都使用踏板来润饰旋律,让旋律更为流畅,富于表现。而肖邦作品则不同,那些踏板艺术的运用远远超过其润饰旋律的功能,而是让作品更富内涵。作为抒情性旋律大师,肖邦能够通过踏板艺术来表达情感,使得整个旋律跌宕起伏。以《叙事曲》第一首中段为例,以左手简单的伴奏织体以及踏板法,润饰旋律,增加内涵。有的时候肖邦也不适用踏板,比如单一旋律,这主要就是为了表现旋律的线条感。以《前奏曲》第二首为例,其中只有18小节后两拍以及19小节前两拍使用了踏板,以表现出17小节的休止以及19小节的休止,整个旋律就形成了一条旋律线,从效果而言,就有了宣叙调效果,有效表达作品的情感,详见下谱例1。此处的踏板标记所表现的是音响对置,反衬出后面的旋律,由此,第20小节抒情旋律便带上了叙述口吻,也就有了歌调特点。

谱例1:

综上,肖邦作品中的踏板艺术和其歌唱性及其抒情性旋律有着密切关系,如果能够正确使用肖邦标记的踏板,其音乐就更具有内涵,更有表现力。

二、肖邦作品中踏板艺术所体现出的和声功能以及效果

踏板的运用可以让演奏者将不同和弦顺利地连接在一起,音乐演奏过程中,需要随着和声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踏板。不过肖邦对踏板的应用并没有停留在此层面,而是巧妙地修饰了和声。肖邦作品和声丰富,色彩绚烂,在各种转调中,充分体现出自由和创新特点。和声中,肖邦常常使用的是半音阶、不协和音、经过音、弦外音等,这些较为奇特的和声使得其音乐表现力更强。强调和声功能效果是其踏板艺术应用的特点之一。以《前奏曲》第十二首升g小调为例,和声方面,升G和还原G两音之间的冲突形成全曲戏剧性张力,左手意外出现的还原G导致和声悬念的存在。详见下述谱例2:

谱例2:

在前面第9至第10小节没有使用踏板,以表现出第11小节还原G的和声色彩。不难发现,肖邦踏板记号并不只是一味地和连线以及乐句记号保持一致,而主要是为了保持和声的稳固性。

通过踏板艺术,肖邦还能够营造特殊的和声效果。肖邦作品中的长踏板使用较为常见,将不协和和弦外音或者两个完全不同的和弦复合,使之容纳到一个踏板中,整个乐曲的气氛以及色彩由此形成,形成全新踏板理念。肖邦在踏板运用方面,并不墨守陈规,而是另辟蹊径,颇具创新,让踏板服务于音乐。个性化踏板运用也让肖邦作品独具一格。不过,演奏肖邦作品,重要依据还在于对和声进行理性分析。演奏者需要认真聆听任何一个和声通过踏板所发出的声音,进而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声进行过程中,巧妙使用踏板,是肖邦作品较为突出的特点。

肖邦作品中踏板艺术所体现出的节奏效果

通过踏板艺术的运用,肖邦可以表现出节拍重音、节奏重音以及复合节奏。肖邦常常通过精心设计踏板效果的方式来突出节奏的某种律动,以精致化音乐内容。以《前奏曲》第12首开端为例,每个小节首拍都运用踏板艺术,目的就是要突出强拍和首拍上的重音,见谱例3。圆舞曲中的节拍重音存在较为普遍。

节奏重音方面,比如《玛祖卡》就需要通过节奏重音来明确踏板的使用。在这系列曲子中,节奏重音通常都会打破常规节拍重音,所以,踏板运用也需要根据节奏重音进行选择。比如这系列作品中的59号第三首第65-70小节中,肖邦仅仅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和第二拍中使用踏板,以表现玛祖卡的民间舞蹈节奏,整个作品的律动感增强。

复合节奏方面,所谓复合节奏就是旋律节奏和和声节奏的复合。其作品中的和声切分节奏在踏板运用上的特点较为突出。以《前奏曲》第15首为例,其中的第65小节第二次踏板记号不断延伸至后一小节首拍,在和声变化情况下,踏板的跨小节切分效果明显,和声变化过程中,相应性地变换踏板,第66小节第二拍的和声色彩得以强化,第二拍的节奏律动也得以突出出来,动静结合,效果突出。详见下述谱例4。

谱例4:

小结

综上,我们对肖邦的踏板艺术能够得到初步了解和认识,肖邦对于踏板艺术的灵活精致性运用就是其独创艺术的表现之一,所以,肖邦作品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都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踏板运用上,肖邦标记十分精准细致,这也是其音乐风格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极具个性的钢琴演奏部分,踏板运用各具特色,各个演奏者之间都会相互区别,比如速度、力度、剩余、奏法、乐器等,各种可变因素的存在,都会对踏板法的选择产生影响。所以,在现代钢琴学习上,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要深入研究肖邦的踏板艺术,深刻理解其创作意图。

参考文献

[1]尤葳,王小岩.浅谈肖邦钢琴作品中的踏板法[J].北方音乐,2013, 10:28.

[2]张又丹.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151-154.

[3]周泰石.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马磊.论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D].河北大学,2004.

作者简介:黄新羽(1978—),女,苏州人,苏州职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专业方向为钢琴教育与钢琴音乐文化。

猜你喜欢
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笑吧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创造逼真的长曝光虚化效果
四种去色效果超越传统黑白照
抓住“瞬间性”效果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