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配器中织体形态的音色处理

2016-05-18 02:36许嘉宝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北方音乐 2016年4期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许嘉宝(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配器中织体形态的音色处理

许嘉宝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近20年国内学者对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当然也不乏对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各种角度和层面的研究。然而对这首交响曲在配器上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试图从管弦乐配器中音色的处理方式为切入点,着重从织体形态的音色处理方面对肖斯塔科维奇的配器手法及特征作以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一交响曲;管弦乐配器;音色特征

织体形态包含纵向的形态(和声)和横向的织体形态(复调)。纵向和声织体的选择和排列方式,在管弦乐配器中不但影响其色彩,还决定整个音响的平衡。而横向的复调织体则是音乐发展与音乐风格的重要体现,所以本文将针对这两方面对该交响曲加以分析和阐述。

一、纵向织体形态(和声)的音色处理

正如前苏联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瓦西连科所言,在管弦乐配器时,“和声正像所有其他因素一样,是管弦乐织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它可以并常常在配器时做得像给旋律配器时那样细致、富于创造性和艺术性。”所以在管弦乐配器中和声的分布和及音色结构的处理都体现了不同艺术家的偏好和个性,肖斯塔科维奇在其《第十一交响曲》中和声手法多样,有时和声手法非常简洁,只有两个音;有时则在音阶的基础上使音响复杂化。

(一)二度声部运动的线条形成的和声

在肖斯特科维奇的《十一交交响曲》中,很少有连续的三和弦和七和弦的影子,即使出现也并非是传统功能和声运用的结果,在交响曲中出现大量的纵向音响来自两个声部的对位,在第一乐章53小节出现的宣叙调主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见例1):

例:1

这是乐队缩谱,我们可以看到下方声部是一个二度迂回下行的声部,上方声部“宫廷广场”主题的变形,音乐形式上使人联想到巴赫圣咏式的音乐风格,作者将这个二声部用弦乐相隔五个八度重叠,加上徐缓的节奏很弱的力度奏出,好像远处传来微弱的管风琴与合唱的音响效果。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弦乐五个八度的声部排列中,作曲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排列方式(即上密下疏的排列),在这段音乐的结尾部分出现的小二度和小三度音程,增加了音响的模糊感。

(二)音阶材料(某种动机)形成的复杂和声

在这首交响曲中出现了很多肖斯塔科维奇代表性的音调和音阶,作曲家创造性的将它们分散在音乐的纵横结构中,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例如在第二乐章644小节(例2),当木管组和弦乐组做二声部模仿时,铜管组出现了密集紧张的和弦,而这些和弦音就来自作曲家独特的音阶。我们把木管和伴随它同时出现的铜管和声综合起来(见材料1),可以得到材料1音阶(见例3),是一个g小调音阶,中间出现bⅡ级、bⅣ级和#Ⅳ级。弦乐组和其伴随和声综合起来得到材料2音阶(见例4),b小调bⅣ级,这都是肖斯塔科维奇典型的音调特征。作曲家将其纵向结合形成和声,横向运动形成音调,材料节省而富有变化。

例:2

例:3

例:4

二、 复调织体形态的音色处理

复调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不仅是塑造艺术形象和展开主题材料的有力手段,而且体现了他的音乐思维本身。在《第十一交响曲》中我们可以听到熟悉的民歌二重唱,也能听到激情澎湃的赋格。

(一)模仿复调

模仿复调是指同一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完全相同的旋律或加以变化),再依次出现在不同的声部,形成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在第一乐章210小节,为了表现愈发紧张的和危险的气氛,作者将原先有小号在同一声部先后呈示的“警号”主题,变为相隔纯五度先后奏出。(见例5)

例:5

同样在第二乐章的结尾出现的“警号”主题(第795小节),则采用了相隔小三度的二部卡农

(二)对比复调

对比复调是指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旋律线,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在《第十一交响曲》中最特别的要属第一乐章由两只长笛吹出的主题“听吧,那老囚犯的歌”的呈示方式了。伴随着第一长笛主题的是由第二长笛吹出的第二声部,两个声部的整个音域在人声区,或辅助,或加厚,或对比,像一个抒情的民歌二重唱。

有时也出现在乐队全奏的时候,例如在第四乐章243小节,当“疯狂吧暴君”的主题在低声部出现时,圆号吹出了“警号”主题,在木管和弦乐的高声部则出现了一个和快速的音流,第三行小号是持续音声部,作曲家运用这种对比手法形成多层次的织体形式。

总之,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中,复调因素无处不在,是其音乐发展的主要手段,手法表面看起来很传统和简洁,注意旋律的音色变化才是肖斯特科维奇的音乐特征,俄罗斯民歌和作曲家特殊的音调处理方式使其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肖斯塔科维奇作为20世纪伟大的“交响乐大师”,将他在室内乐和声乐领域(清唱剧、大合唱等)的创作经验运用到交响乐写作上。在《第十一交响曲》中还创造性的使用苏联革命歌曲作为音乐发展的主题,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语汇和丰富多变的音色。此文未能对作品做详尽分析,希望所述内容能够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肖斯塔科维奇
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一起的日子(六)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首赋格曲音乐分析
刍议肖斯塔科维奇的“犹太语言”
红场上的癫僧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之比较
简析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奏鸣曲Op.61 No.2
直面抑或逃离: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
为何见证
——给肖斯塔科维奇
探索肖斯塔科维奇早期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
浅析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