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乡土文化:学校整体提升的推动力量

2016-05-18 17:46李小勇李齐荣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课程基地乡土文化红色文化

李小勇++李齐荣

摘要: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地处革命老区,学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加强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开发与研究,努力将德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促进学校的整体提升。以红色乡土文化为主题,通过引领学生博览红色书籍,聆听红色讲座,观看红色电影,组织红色之旅,重温红色故事,吟诵红色诗歌,咏唱红色歌曲,打造红色教室,创写红色作品,让学生从生活学习感知,开展红色教育。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土文化;课程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47-04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沃土。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以“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努力挖掘红色乡土文化内涵,层层深入推进特色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

一、开展“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背景

1.学校红色乡土文化渊源深厚

我校地处黄桥革命老区,毗邻黄桥新四军纪念馆、白马中国海军诞生地,学校周边的红色旅游景点丰富,学生身边的英雄灿若群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是以姜堰区(原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徐克强烈士的名字命名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常年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大江南北》杂志社、区老年干部大学等机构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乡土文化”教育条件。学校一直秉承“思强”校训,凝练“思强”的两重含义:一是缅怀先烈,不忘历史;二是发奋图强,拥抱未来。学校践行“明理强志、博学强能、务实强校、育才强国”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克勤克俭、强智强体”的优良校风。一所地处老区又以烈士名字命名、有着革命历史渊源的学校开展红色乡土课程基地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2.学生发展亟需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红色文化被很多人所忽视。现在的青少年最缺乏的就是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认知,很多人都缺失精神信仰,迷失成长方向。因此,必要的红色教育是必需的,要让他们认识历史,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才可能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时光,找到精神的力量和前进的方向。

3.红色文化是学校德育的固有内容

在学校德育中融入红色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营造具有浓厚红色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红色精神的再现,从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红色文化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在学校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操,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为理想和事业积极奋斗、团结拼搏的精神,引导青少年增强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意识。

2013年,学校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了“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打造红色品牌,传承并发扬光大红色文化。

二、“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构建

泰州市姜堰区克强学校红色乡土文化课程的内涵很广,我们结合学校的实情和学生的特点,确立了“学身边英雄,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的课程核心理念,对课程基地的建设进行目标设定和整体建构。

1.课程基地建设目标

以“信念、理想、坚强、奋斗”等红色元素作为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的内核,让学生懂得挫折使人成长、苦难使人成熟、磨难使人成才的道理,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正视挫折的勇气、积极的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

2.课程基地整体建构

发挥学校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开发分学段、有梯度的基础性红色课程、拓展性红色课程、探究性红色课程(如下图所示)。既重视校园红色文化对学生的感染,也重视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的影响,以课程营建学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发挥学科教育联动的作用,各学科共同参与,在教学中挖掘红色教育内容,宣传红色文化精神,让学科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红色文化课程的发展,加深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三、“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1.硬件建设

学校建设了以“思强”文化为核心的校园建筑群。从“立校纪言”碑石的设计到“强师楼”、“强学楼”、“强生楼”、“强技楼”、“思强楼”等建筑的命名,再到屏风、假山、雕塑、画廊的设置,都努力彰显校园红色乡土文化。目的是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育人功效,让红色精神溢满校园。在省、市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学校又多方自筹资金,建成了多功能展示厅、自动录播室、音视频制作室,上述场馆的建设为学校有效开展“三个一百”(展示100个红色旅游景点,学会100首红色歌曲,观看100部红色经典影视片)主题活动提供了场所,红色乡土文化陈列室、红色阅览室、红色讲堂为师生直观展示了苏中抗战史以及身边的英雄;文化长廊定期开展师生红色文化作品展览,展示师生在“学英雄见行动”等活动中的风采。校园“红色之声”广播电视台每周对身边的“闪光点”进行弘扬宣传。

2.课程建设

学校致力于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进一步彰显红色育人功能。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1)博览红色书籍。学校除了每天中午引导学生阅读革命期刊《大江南北》外,还广泛动员师生阅读党史故事、英烈故事、爱国主义教育书籍,每学期至少一本。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英雄事迹,立报国之志”的主题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在书本中学习英烈的革命精神,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endprint

(2)聆听红色讲座。学校不定期邀请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校现身说法,介绍自身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加强对学生的党史知识教育,让学生感知党的伟大和丰功伟绩,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3)观看红色电影。学校以建党、建军、建国和建团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观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学校精选了100部红色经典影视片,按年龄段分别推荐给学生观看,定期组织影片观后感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体会革命经典作品的时代魅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真谛,激发学生的爱党之情、报国之心和成才之志。

(4)组织红色之旅。鼓励师生利用节假日前往曲江楼、陈毅故居、高二适纪念馆、白马海军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地参观考察。同时,向学生推荐100个红色旅游景点,鼓励学生开展重走革命路、访问老党员、祭扫烈士陵墓、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让学生在参观考察中,学习英烈先进事迹,了解革命史实,增强学生的爱国心。

(5)重温红色故事。为让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徐克强,学校专门印发了徐克强的生平事迹,要求学生人人会讲徐克强的英勇事迹。各班都举行了革命故事会活动,大讲革命故事蔚然成风。学校还要求各班依托《大江南北》杂志和教材,选择相关红色故事,每学期排练1~2个课本剧,每学期举行一次课本剧汇演活动。经历我校九年红色文化的洗礼,每位克强学子至少能够熟悉100位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铭记他们的精神,感悟他们的人格魅力。

(6)吟诵红色诗歌。学校组织学生收集撰写革命诗歌三百多首,经筛选整理编辑成《思强少年》,学生人手一册,广泛诵读。学校每年十月份组织一次革命诗歌朗诵比赛。

(7)咏唱红色歌曲。学校开展大唱革命歌曲活动,音乐老师每班每学期必须教唱两首以上革命歌曲。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红歌会”歌咏比赛,同学们唱出了抗战精神,唱出了爱国热情。我校每班都有合唱队,学校文艺小组还排练了红歌大合唱。学校的歌伴舞《时刻准备着》在全国“青春风采”展示活动中荣获金奖。

(8)打造红色教室。各班在学校“思强”校训的引领下,都以烈士的名字命名班级,进行班级红色文化布置;在挖掘烈士精神的基础上,选取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班诗和班歌,形成班级独特的红色文化。

(9)创作红色作品。学校成立以宣传、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强”文学社。由语文教师和学生文学爱好者为主体,定期出版校刊《燎原》,刊登师生创作的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读后感、观后感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这些作品汇编成册,并择优向《大江南北》杂志社投稿,让师生们的红色文化研究有发表、展示的园地,营造浓郁的探究氛围。

经历九年红色乡土文化的洗礼,克强毕业生多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勤劳勇敢,乐观自信、奋发图强,互帮互助、团结向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

3.课题研究

各学科组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进行红色教育渗透,开展红色课题研究。各学科组每学期初都制订红色教育渗透计划,积极参与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相联系的校本文化课题研究,从不同角度选择切入点挖掘红色文化在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区级红色课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红色乡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已经结题,市级红色课题“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正在研究之中。结合课题研究,编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红色乡土》《红色诗篇》《红色童心》《克强学校红色读本》,红色校本教材均获姜堰区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通过红色课题的研究,拓展了红色乡土文化研究的范围,开发了红色乡土文化的学术价值、教育价值。

四、“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的校本特色

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放大红色效应,从大处构思,从细处着手,形成了本校的课程基地建设特色:

1.基于红色乡土,打造思强文化

学校地处黄桥老区,学校的名字来源于烈士徐克强,学校原址为享有盛名的“千佛寺”……这些都充满了极浓的红色乡土气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展红色乡土文化教育,既条件便利,又富有实效。

2.联通内外资源,丰实活动过程

在原有人文地理环境优势的基础上,我们邀请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大江南北》杂志社作为我们课程基地建设的顾问,全程进行指导。每年初,学校都在他们的指导下制订年度红色教育计划,定期开展讲座和图片展,红色宣讲团每月分年级段举办报告会,分学科兴趣小组组织红色之旅等。

3.九年一贯教育,整体设计课程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三个学习段,分段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九年一贯的优势,小学初中联动,实现了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和红色活动的周期化。

4.结合课题研究,拓展区域影响

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各学科组都能对红色乡土文化有一个清晰而深入的再认识。全员参与,学科渗透,让红色文化的传承在克强学校开枝散叶,在黄桥老区这块热土上繁衍壮大。

课程基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加大学校文化特色品牌的打造,努力推进学校品质的整体提升,并扩大课程基地的辐射效应,向更多的学校以及社会群体开放课程基地,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乡土文化的洗礼。

责任编辑:杨孝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乡土文化红色文化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