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2016-05-19 01:14
关键词:吸烟史家族史饮酒

雷 艳

(新疆玛纳斯县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2200)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雷 艳

(新疆玛纳斯县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2200)

目的 探究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与晚发组,各60例,对两组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早发组患者中吸烟、饮酒患者、阳性家族史、超重患者明显多于晚发组,且早发组患者中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明显少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TG明显高于晚发组,但其HDL-C水平、舒张压明显低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结论 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多,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主要是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堵塞或者由堵塞引起的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在显著增加,为了深入了解该病,为其治疗提供相关依据,需要对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2]。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与晚发组,各60例。其中早发组(女性≤65岁,男性≤55岁)中,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3±3.7)岁。晚发组(女性>65岁,男性>55岁)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71.3±4.6)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体重、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进行检测与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算各因素的比值比(OR),以及95%的置信区间(95%CI)分析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早发组患者中吸烟、饮酒患者、阳性家族史、超重患者明显多于晚发组,且早发组患者中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明显少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分析(n)

2.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早发组患者TG明显高于晚发组,但其HDL-C水平、舒张压明显低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注:#表示与晚发组比较,P<0.05

组别 n体质指数(kg/m2)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LDL-C(mmol/L)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早发组 60 25.2±1.3 4.4±1.1 2.6±0.6# 0.9±0.3# 2.7±0.8 73.8±11.7# 121.2±21.3晚发组 60 25.1±1.2 4.3±0.9 2.1±0.8 1.1±0.6 2.6±0.7 77.3±12.6 121.3±21.4

2.3 危险因素分析

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见表3。

表3 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生率在逐渐上升,其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大多数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当中,其中男性发生该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女性。在本研究中,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一现象主要是由男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引起的。另外,可以与男性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有关。根据国外相关报道显示,男性吸烟史患者其病死率与心血管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尤其是吸烟引起的心肌梗死风险较大。而且大量饮酒,会明显增加肝脏与心脏的负担,乙醇会对心肌血管内壁造成损害,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此外,早发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晚发组,其主要是由于TG水平的上升,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发现,存在冠心病家族史的群体,发生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概率较大。

综上所述,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多,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针对存在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高发的危险因素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降低该病的发生。并结合合理的治疗、运动与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预后。

[1]王 薇.中国35-64岁例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31(2):92.

[2]张学民.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7(7):28.

[3]杨俊丽.冠心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及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8(3):35.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29.069.02

猜你喜欢
吸烟史家族史饮酒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请勿过量饮酒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陶渊明 饮酒》
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危害子孙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