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鸭”不速生

2016-05-20 09:33
农业知识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示范场鸭子标准化



“速成鸭”不速生

编者按:食品安全,兹事体大。最近有个别媒体发表“速成鸭事件成翻版速成鸡”的文章,再度刺激了民众脆弱的神经。是真的存在“速成鸭”这一现象吗?速成背后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这事关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公众期待着权威的解答。日前,大众网邀请到了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王宝维,为大家进行了题为《“速成鸭”不速生》的专家解读,本刊特摘录部分内容如下,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问:王教授,“速成鸭”名词一出,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有些鸭子为什么会长这么快?国内与国外的肉鸭成长环境有什么区别?

王宝维:关于“速成鸭“这个名词,从家禽学这个概念来看,我们又俗称肉鸭或肉用仔鸭,有的说是28天就长大,但这28天与现在的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家禽的成员比较少,有时候28天它就能长到1千克左右,这样便于消费。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幼鸭养到正常出栏要到42天左右,当然南方有一些地方的鸭子还要养到70多天,也就是说要根据加工的要求和当地消费习惯来养殖。所以养殖28天,就是小型鸭子加工的需要。

现在市场上鸭子的品种,很多都不是我们国家自己育成的,如樱桃谷鸭,主要来源于国外樱桃谷育种公司,它在国外经过多年的选育后,就是长得快。还有美国的枫鸭,它长得的也是比较快。这些品种的鸭子在正常养殖情况下,两个月体重都可以达到3千克以上,甚至到4千克;有的42天能达到2.5~3千克,这些品种的生长速度就是快。中国人口比较多,粮食比较缺乏,所以就引进一些生长速度快、用饲料比较少的品种,这样的品种饲养报酬比较高,这是我们高效生产、产业发展的需要,与白羽肉鸡一样,生长快是这类品种的属性。

还有一个问题,过去我们养鸭子大部分都是放养,在水里、山里、河里。过去我们又缺粮,不但是粮食,像豆粕或鱼粉等一些蛋白质饲料更舍不得给它吃。而现在,专门有配方师给它做饲料配方,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按照它生长发育的需要配给它,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很快。

第三点,过去我们的鸭子都是放养在野外,冬天无保暖,夏天不遮荫。而现在我们都讲究建设标准化鸭舍,温控、通风、发酵床、网床等,给它提供了比较舒适的环境,;加之遗传、营养配套技术等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使肉鸭比过去要长的快得多,而并不是激素的促进,所以消费者应该放心,产品质量是没问题的。

问:生产中,如何保证肉鸭产品的质量安全?

王宝维:为保证肉鸭产品的质量安全,从国家农业部到各省的主管部门,在肉鸭的饲养过程中,都明确规定了什么时候是停药期。如屠宰前什么时间停药、有些药终生不让用等,都有严格规定。无论是出口的企业、一条龙的大企业和中小型养殖场,他们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养殖加工。说到激素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讲,它的使用成本是很高的,老百姓养鸭子就是为了赚钱,你加了后成本提高反而赔钱,这有意义吗?所以现在没有加激素的。

近10年来,山东省的肉鸭产业发展很快,现在已经达到近12亿只的养殖规模。在鸭舍的标准化建设方面,山东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我们很多的养鸭场都是省级的标准化示范场;而且一些结构都按照标准化的肉鸡场去设计,这么好的鸭舍环境,发病率是很低的。好多山东企业,为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和品牌,自己规定不大量用药,而只是适当加一些中药、维生素和一些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过去一只鸭子的药费都2元多,加上疫苗,能到2.5元;现在很多企业加上疫苗的成本,也就在0.4~0.5元,养殖环境好了,鸭子不发病了,也不用药了,那这个鸭子肯定是安全的。

当然,各地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性,还有投资大小的问题;也有一部分散户离开我们的视线,可能加一些药物。但这种情况下,毕竟是少数,而不是整个产业的现状。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标准化示范场的建设,加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山东省每年都要抽检,地方每半年要抽检,而且还有不定期抽检,在这方面应该说从2008年奥运会之后,山东的食品安全监管有了一个跨越性的发展。

问:广大消费者主要关注鸭产品的质量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有质量保障的鸭产品?

王宝维: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来家禽也不准随意屠宰,必须要做到定点屠宰,这样就会解决因随意屠宰而造成一些传染病、不安全的问题。大家一般都常到超市去购买鸭产品,超市的这类产品都有标识,标明是哪个养殖场生产的、什么时间生产的,将来我们还会做到标注用了什么样的饲料配方,加工过程、冷链运输过程中你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还有卫星定位、产品追溯、网络查询等。

作为消费者,我们去购买鸭产品时,首先要看它是哪里生产的,是不是正规企业。一方面,凡是能够出口产品的企业,都要经过HACCP(关键控制点分析)验证;另一方面,其进场标准、养殖环境、加工环境等要达到相关标准和食品验证要求,其实就是规范企业的管理。通过这些认证后,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都要纳到规范化的管理中去。而得到认证的企业,一般来说管理是比较规范的,也是在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下,这个首先要选。另外,我们在选鸭产品时,一定要看它的保质期,这个企业必须要写清楚。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肉鸭深加工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问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哪些让加、哪些不让加,农业部都有明文规定。还有一些抗氧化剂、发色剂,如果加多了,对我们市民的健康都会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在选择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时,除了选择它的厂家,还要选择它的品牌及加工工艺。正规生产厂家,其添加剂符合国家的标准,产品是安全的,大家可放心消费。

问:在当前的这种形势下,肉鸭生产的方向又是什么样的?

王宝维:我刚才说了,山东省的肉鸭养殖在全国是第一位的,将近12亿只,前几年养的数量还要多,这两年的数量稍微下降一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肉类产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水禽类产品。鸭肉和鹅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产品,胆固醇相对来说低一点,它含有的脂肪酸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关于肉鸭的发展方向,从养殖规模和消费量来看,将来还是很有前途的。虽然目前我国养殖肉鸡比较多,但是从当前的消费习惯来看,大家对肉鸭还是比较认可的,几乎每一桌酒席上面都有一只烤鸭,所以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从产品定位来看,肉鸭将来的发展,首先就是安全、健康,再就是生态和谐,养殖环境要保持和大自然相协调。过去我们很多地方像南方一样,把鸭子养在水里、养在池塘里,致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大环境整治,转方式、保生态,近几年我们山东省的临沂、日照等地,都是旱养鸭、不用水,搞网床养殖,下面还做发酵床等,这些就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将来的发展方向还有一个,就是把鸭粪、鸭的副产品等变成肥料,变成有机肥,将来所谓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单纯利用化肥是不行的,必须要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我们要学习国外的经验,进行配方施肥,实现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的和谐发展。

还有,就是肉鸭的深加工。我们现在大多是烤鸭这样一个单一路子,还有炖鸭。将来为了方便消费,肯定要进行分割,如鸭脖、鸭舌、鸭爪等,像南方一些企业学习。

问:政府或者是主管部门,都做了哪些具体的保障措施?

王宝维:作为一个业内专家,这两年经常参与政府的一些活动。我前期就参加了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十三五”的论证规划,省长都亲自参加。这两年在肉鸭生产这一块,我们首先抓的就是制定标准。针对肉鸭生产加工方面的标准,包括它的饲养标准、饲养管理规程、兽医方面的风险评估、兽医方面的检测、检测方法等,农业部、山东省的主管部门都在进行规范。

其次,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都是积极建议和推荐,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对于屠宰和检疫问题,我们主管部门也做了大量规范工作。山东已经搞了近7年的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工作,有国家级的标准化示范场,也有省级的标准化示范场。这些示范场它都有一个标准,你合格我们就给你验收,验收了政府就给予一定支持;对那些不合格、不规范的进行改造。我看过省内许多标准化养殖场和加工厂,从硬件和管理方面看,已和国外没有区别,这一点我们国家进步得还是很快。前期,我们政府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后期将会在环保、安全方面加大投入。 (本刊整理)

猜你喜欢
示范场鸭子标准化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标准化简述
农业部取消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资格170家
鸭子
一头鸭子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第四批全国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增加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