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产品流通的侧结构性改革

2016-05-20 09:33
农业知识 2016年11期
关键词:肉类结构性流通



肉类产品流通的侧结构性改革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肉类产品生产和流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然随着改革的发展而发展。

但从肉类产品生产和流通分析,依然存在几个具体的问题:一是库存问题。一些肉类产品和畜牧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产品调度和储藏能力不强,一些地方的肉联企业储藏和流通等环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二是成本问题。生产成本高,加工风险大,储藏不确定因素多,严重影响肉类产品生产。三是效益和竞争力问题。现阶段,肉类产品的效益高低和效益构成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国家的政策性补贴也已经成为肉类产品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肉类产品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问题。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但在肉类产品环节,目前还是以区域性的、层次较高的平台为主,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消费平台尚未完全建立,而且监管缺失,也难以保障肉类产品消费安全。

要消解上述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加大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要认清农业发展改革的基本形势,正确理解肉类产品流通环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作用,使肉类产品流通环节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涵;认真分析肉类产品流通环节当中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将肉类产品流通摆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当中,使肉类产品流通环节的改革不断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确保肉类产品流通改革与农业改革相一致;制定肉类产品流通环节改革的技术线路和有效措施,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开展。

积极化解肉类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在肉类产品的库存上,从肉类产品市场需求出发,建立健全产品流通政策体系,合理调度肉联企业,降低产品积压;在肉类产品流通成本问题上,拓宽融资渠道,把握国家政策,用足用活补贴资金,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对肉联企业的清理,盘活资源。

认真对接产业发展。肉类产品流通改革的目的在于肉类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此,肉类产品流通改革必须认真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动把握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规模,不断修正肉联企业改革思路,推进肉类产品流通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加快适应流通环节的变革,顺应互联网发展和电商物流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肉类产品营销思路,使肉类产品流通和营销主动融入流通新业态;充分利用和把握新兴流通业态的新优势,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为目标,提高肉类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

(谭铁安)

猜你喜欢
肉类结构性流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肉类加工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