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眼中的“阿尔法围棋”和“人工智能”

2016-05-20 01:09
科学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李世石人机刘慈欣

近期的“围棋人机大战”引发网民高度关注。由谷歌公司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围棋,网民戏称“阿狗”)以3:0完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比赛胜负已分,但带给人的思考却未就此停止。该如何看待“阿狗”与李世石的巅峰对决?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离我们还远吗?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人类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带着诸多疑问,记者专访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告诉你一个科幻小说作家眼中的“阿狗”和“人工智能”。

网友提问:连日来,世界冠军李世石与“阿狗”力战3局,战况可谓空前激烈、惊心动魄,最终李世石以0:3不敌“阿狗”。此一战,人类遭遇完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巅峰对决?

刘慈欣:1997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弗加里·卡斯帕罗夫;2015年10月“阿狗”以5: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次“围棋人机大战”中“阿狗”再度力克世界冠军李世石。实际上,前两次的比赛就已经能够证明计算机在棋类方面超越人类,结果属于意料之中。虽然围棋在复杂程度和组成数量上远超国际象棋,它最多有3361种局面,这个数字大概是10170,比已观测到的宇宙中的原子数量还多。但不管怎样,计算机下棋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可以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计算机在很多方面超越人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点毋庸置疑。相较于前两次人类与计算机的对决,这次比赛的进步之处在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数据库容量、检索和分类速度都有巨大提高。但总体来看,仍属于量变,而不是质变。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想要实现计算机模拟人的意识、思维以及信息判断,还需要计算机技术从本质上发生变化。举个例子,人工智能技术中包括模式识别功能,当前计算机能够识别出人的面孔,但是还不能理解表情,更无法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获取人类内心的想法。

网友提问:据谷歌公司介绍,“阿狗”已经拥有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围棋人机大战”中,面对李世石“奇招”,“阿狗”从容应对,似乎看出它除了有超强的计算能力之外,还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它具备了这种能力,那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离我们还远吗?

刘慈欣:从“阿狗”的表现来看,它主要展示出的能力还是计算机基本逻辑推理能力,至于谷歌所说的学习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验证。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讲,计算机最需要向人类学习的能力是基于有限信息基础上所产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当计算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这些能力实现完美结合时,才意味着人工智能进入成熟阶段。

当前距离实现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很遥远,甚至可以说,未来能不能实现还是个谜。因为有两个重要的技术屏障无法突破,一是当前冯·诺依曼型计算机还不具备模拟人脑的强大能力;二是脑科学的发展速度仍然缓慢,人类对于自身大脑详细的深层结构和运作方式知之甚少。如果脑科学无法实现重大突破,那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就是天方夜谭。

如《三体》中所说,当半人马座α星人发现地球存在生命体后,派出智子将人类的基础科学锁死,因为只要基础科学不能实现重大突破,那么应用型科学的发展是有瓶颈的。同样,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遵循这个道理,在人工智能技术之下还有更为基础的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等领域,只有这些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人工智能技术才能迎刃而解。

另外,有些网友对人工智能心怀恐惧,这是大可不必的。假如有朝一日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诞生了,人类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对它进行约束的。

网友提问:作为人工智能程序的“阿狗”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谷歌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希望通过“围棋人机大战”找出它的弱点。不过经此一战,人类已经见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能量,那么未来当这种技术成熟后,人类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刘慈欣:这个现在还无法进行预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完全被计算机、机器人所替代。而且可以断定,计算机、机器人能凭借它们强大的能力帮助人类做出更多出色的成绩。到那时,机器人会走入家庭,像朋友一样与人类相处,甚至还可能为成为人类家庭中的一员。

将思路拉回现实,“围棋人机大战”再次让科技成为舆论热点,并引发公众对基础科学的高度关注,对于科学推广与普及有着积极的意义,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真实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于国家一直以来倡导的科技创新理念也有助推意义,相信人工智能技术会因此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吸引更多国家、企业与个人投入力量进行研究。

延伸阅读:

AlphaGo赢了之后 人工智能的必然

20年前,IBM的计算机“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当时引起不少讨论与关注。而被视为“智力巅峰”的围棋,却是计算机所遇到的一个壁垒,一直无法攻破。如今历史终于被打破,当学习了人类职业棋手和顶尖棋手上万份的棋谱,并且进行了上千万场次自我博弈的AlphaGo出现时,不得不说这是一次质的飞跃。《自然》杂志总结了AlphaGo具备的四套重要算法,如走棋网络、快速走子、估值网络、蒙特卡罗树搜索等,已然具备了高水平的智能决策。

有人质疑AlphaGo没有情感,没有创造力,那么试想如果在比赛前不告诉人类,他对战的是AlphaGo,人类多半会肯定对方棋手的创造力。因为此前,机器的创造力一直不被人类认可,它们看上去死板而且麻烦。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它们变得越来越简易而又快速,甚至成了必不可缺的“助手”。在大量工作中,按照固定流程处理的步骤正在变得完全自动化,而且这些自动化的流程还会像AlphaGo那样,在多种算法与自我博弈中寻求最佳优化。虽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像世界级棋手那样高超得屈指可数,但还是有大量公司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水平优化趋之若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也是有道理的。技术不一定带来大面积的失业,但是却会带来大量工作转移。大量的白领工作正在被人工智能优化,大量的机械生产管理有了全新的智能流程,大量的市场调查与分析具备新的智能水平,这是一种必然。

的确,人类和人工智能紧密合作早已经开场,早就潜移默化在生活中,比如,当我们对某个概念不理解的时候,通常会去搜索一下,查看这个词条的解释,这就是与快速搜索的智能合作;又比如,民航飞机机长每次飞行最需要集中精力的是起飞前10分钟与降落前10分钟,而剩下的所有时间都是飞机自动巡航。

睁大眼睛,以一种警醒的态度来拥抱新科技是很好的做法。“我们会认识到,基于所有制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虚拟现实正在成为现实,我们也无法阻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改进和创造新的商业,从而抢走我们现有的工作。这或许和我们最初的动机相悖,但我们应当拥抱这些科技的再造和重组。”研究专家称,“或许未来就是这样,不是对立,不是谁赢了谁,而是人类对人工智能因势利导,人工智能就会伴随着人类。(潘少颖)

猜你喜欢
李世石人机刘慈欣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人机对视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水下无人机:解锁钓鱼新姿势
人机大战
李世石称自己仍能战胜谷歌的人工智能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
李世石“天才”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