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产品的形成机制及治理对策问题研究

2016-05-20 16:31张博雅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1期
关键词:治理对策形成原因对策研究

摘 要:2015年初,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对线上假货抽查的结果,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对假冒产品的热论。本文所提到的假冒产品是指除食品、药品威胁人生命安全外的化妆品、衣服等。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探究假冒产品形成的根本原因。针对中国市场打假难的问题,分析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打假政策,为我国提高打假政策效率、保护正品市场的秩序提供合理的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假冒产品;形成原因;对策研究;治理对策

一、前言

全球每年有上万亿的假冒产品在流通,2015年占整个世界GDP的2%。欺诈广告、整容、假币、假货等各类虚假的事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国内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也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从中国独有的国家工商总局到中国消费者协会到中国消费网,从群众打假到专门组织打假队,还有每年举办的“3.15”晚会以及颁布各种相关法律来打击假冒产品,政府虽然采取了多种打击假冒品的措施。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假冒产品不仅破环了商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二、假冒产品产生原因

1990年到现在,假冒产品一直活跃在中国市场。对于中国而言,假冒产品的产生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首先,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消息,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由于中国贫富差距较大,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5.2万元,约8000美元。事实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5000美元上下是假冒产品的高发时期。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假冒产品较多的客观原因。

其次,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购买高质量高价格的正品,另一种是购买低质量低价格的仿冒品。根据消费者心理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中国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仍会选择低价的仿冒品。比如,国际市场上流行的大牌香奈儿、迪奥等单品价至少在500元以上,可国内市场上出现的所谓的香奈儿、迪奥只卖几十元。但这种所谓的香奈儿、迪奥等产品并没有消失,反而很是畅销。这不仅因为中国人均GDP水平较低,而且还有人性中爱慕虚荣攀比的弱点。消费者对假冒品的需求大,使假冒品在市场上的的供给持续不断。西方经济学中,将人都被定义为理性经济人--通过尽可能少的付出,能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人们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希望能够通过较少的花费来满足爱慕虚荣的心理,于是大量的假冒产品被需求,可以说是消费者养活了假冒产品的商家。

最后,消费者对相关法律的缺失,即使进行了假冒品的交易也选择了忍受,以及相关执法人员的执法不到位。致使造成中国市场上假冒产品猖獗的主观原因。

三、对美国、德国、日本打击假冒品的研究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德国、日本都是制造业大国,在我们看来是不会有假冒产品的。但实际上,这三个国家都经历过假冒产品的时代。美国从1840年到1910年,这70年间是美国假冒品充斥时期。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在自己的作品《美国普遍发行的笔记》中痛斥当时的美国假冒产品问题严重。1871年德国刚完成统一,而假货也是从这个时期产生的,一直持续了30年。统一后德国着重发展工业,在当时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就大量抄袭工业大国英国,包括产品、品牌等。德国生产的商品质次价廉,当时欧洲把德国生产的产品都打上“德国制造”的标志,以表明假冒品的身份。日本在1945年到1960年的“东洋货”就是指当时日本生产的假冒产品。美国、德国、日本为了解决假冒产品的问题运用了多种措施,颁布了多种政策。但这三个国家都通过以下三步结束了假货时代:

1.提高产品的质量

1890年德国政府宣布“用质量去竞争”的政策,于是很多的德国工厂尤其中小型工厂开始聘请研发人员进行研发。德国工业快速扎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开始蓬勃发展。1907年德国的制造业可以和美国分挺抗敌,当时德国的电器总公司和美国的通用电气签署合作条约,垄断整个欧洲的电气市场。德国通过国家的力量走出了假冒产品的历史。

日本在1960年推行“质量救国”,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力量增加税收,用以帮助大型企业进行独立研发。日本的三菱重工是继美国、德国后全世界第三个国家拥有制造业的最高尖晶行业--机床工业。

美国不同于其他两个国家运用政府的力量提高产品的质量,而是用市场的方式提高产品质量。美国拥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移民政策,所以聚集了大量高智慧、高学历的移民。这些移民希望用市场的作用使他们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在经过70年的洗礼后,美国人发现只提高质量是利益极大化的唯一方法。

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是三个国家脱离假冒产品的第一步。

2.提高工人的综合素质

德国采用学徒制,即16岁的青年要经过4年一半时间在工厂实习,另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的培训,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在德国的450个行业中都清楚的规定,所聘用的工人都必须经过学徒制的培训。

日本发明终生雇用制,日本提高工人的质量与德国不一样的是日本不是靠教育,而是靠企业的培训。对于制造业来说,其工艺和技术都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为了能使工艺技术传承下去,公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训工人,为了能让工人长期留在公司,回馈公司。所以发明了终生雇用制。

美国利用市场制。美国利用市场的方法,培训工人。因此美国工人的流动力较德国和日本是非常高,这导致美国工人素质与的德国、日本相比也是最差的。

3.增加打击假冒产品的惩罚力度

德国运用规则来打假。由于德国人性格古板,对规则服从是全世界第一。在制定好规则后德国人必须执行,违反规则,德国的处罚就是罚款或坐牢。

日本利用社会的压力。在日本一旦发现假货的存在,工厂必须倒闭,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工厂的代表人只有以死来明志。

美国既没有深入人心的社会压力,也没有德国人那么尊重规则。美国人提倡严刑峻法。例如,美国在1984年至1994年制定两条法律,打击假货。只要发现假货,首次制造商监禁10年,罚款200万美金,第二次再犯就监禁20年,罚款500万美金。

美国、德国、日本就是通过以上三步政策走出假冒产品时期,成为现在先进的制造业市场国。

四、总结

假冒产品的出现是每个制造业过走向先进制造业的必经之路。温州的鞋业就是最好的例子,80年代的温州的鞋是模仿其他国家鞋的样子用纸来做鞋,质量很差。而如今温州制造的鞋基本是全世界最好的。亚当斯密说过,人都有利己之心。假冒产品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其逐渐消失。比如,假酒的买卖,制造商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获得更大的利润。制造商就会由开始的水兑劣质酒,到水兑优质酒,最后走向制造优质酒的发展过程。大部分假冒产品的制造商都会有相同的发展过程,假冒产品制造的发展同样也优化了产品市场结构。然而,完全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假冒品持续的时间是非常长的。德国、日本与美国相比,假冒产品的持续时间要短的原因在于政府的管理。同时我们也要发现,美国、日本和德国假冒产品的产生和解决都是发生的互联网出现之前。现如今,中国要想彻底走出假冒产品时期,在依靠市场力量的时,也要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协助。

对于政府而言,不仅要加强对线下假冒产品的监督管理,还要对线上实施相同的监管。

1.要加强维护消费者权益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不能仅靠每年的“3.15”晚会,要深入到每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国针对打击假冒产品的法律并不比发达国家少,可由于缺乏对相关法律和执法过程的了解,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到假冒产品时,消费者不知如何维权而选择了忍受,使制造商有机可乘。

2.简化法律程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消费者和正品制造商在维权时,需要通过举证、起诉等繁琐过程,这都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使一部分消费者和正品制造商觉得无利可图,而选择了忍受。另一方面,执法人员在面对小型的假冒产品案件时,草草了事及受贿的行为,使执法不够到位,消费者对执法人员失去信心。

3.加大惩罚力度。我国目前涉及消费者维权的法律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但对于造假售假行为以罚款为主的处罚力度比较小,且形式也过于单一。最近“假疫苗”事件对犯罪人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对影响如此之大,危机人生命安全的伪劣产品的处罚,相对于美国、德国和日本对假冒产品的处罚是小巫见大巫,也使中国广大民众唏嘘不已。

4.政府应以资金支持企业研发。由于中国企业的税率较高,企业利润低,从而投身于研发的可能性小,产品产业结构得不到优化。

对于产品市场而言,加大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是加快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方式。德国用了30年走出假冒产品时期,主要原因是德国以出口其商品为主。国际压力倒逼德国市场改革。改革开放的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制造拓宽了市场,增加了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为让国际上其他国家认可中国产品,迫使制造商进行科研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才能让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任何法律、任何规则都是以人们的服从为依据。因此,以市场力量为主,发展中国经济,增加国民人均财富才是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梁禾.浅谈中国假货现象存在原因[J].技术与市场,2011,18(2).

[2]杨腾飞,黄午琴.“假货多”与“打假难”[J].当代经济,2013(4):126-128.

[3]吴兴杰.加强中国商业文化建设--牵住假货的“牛鼻子”--阿里巴巴“PK”国家工商总局的哲学反思[J].登坛论道,2015(4):6-21.

作者简介:张博雅(1993- ),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治理对策形成原因对策研究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