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光辉

2016-05-21 01:38朱红霞
飞天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长教育学生

朱红霞

捧读《我们的老校长》,心里满满的是如坐春风的欢喜。

这本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陈新民主编的纪实文集,是一本洋溢着大爱光辉的好书。

这是一部学生献给恩师的书,凝聚着弟子们对他们的老校长陈世勇老先生的挚爱深情。这些学生年龄不一,身份不同,有国家部委领导、大学教授,有作家、企业家,也有乡村干部和农村教师,不管他们事业有成也好、命途多舛也好,陈世勇先生给予他们的师爱却是一样深厚而温暖。

在学生们的笔下,先生是可敬的。

他是令人尊敬的爱国者和革命者。国难当头之际,他毅然参加国民革命军青年远征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他加入中共地下党,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斗争。

他是甘做人梯的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天水二中、酒泉中学、酒泉师范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雷厉风行推行教育改革,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虽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摧残,却始终宁折不弯,坚持教育理想,一身正气坚守教育正道。文革结束后,他又积极为蒙冤的学生奔走呼吁、平反错案……他心中想的,是国家经历浩劫,百废待兴,建设需要人才,却唯独忘记了自己的荣辱得失。

在学生们的笔下,先生是可亲的。

在天水二中,他频频组织读书报告会,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识,与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他坚持教育公平,反对唯成分论,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解除了压在许多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心头的精神枷锁。他给了学生慈父般的关爱,带领学生在校内办豆腐坊、开垦农场种蔬菜土豆,想方设法解决学生的生活难题;他给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评助学金,他为被蒙冤开除的学生施以援手助其完成学业,……

在酒泉中学,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反对空头政治、提倡因材施教、培养尖子学生、引导学习尖子“一对一”帮助滞后同学;提携重用优秀年轻教师,促使教师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学生勤学苦读蔚然成风;他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他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成就而高兴……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陈世勇先生在人生困境中给予学生们如父如山的大爱,给予他们亦师亦友的真情。这样的深情大爱,经过几十年时间的淬炼,更是成为那个冷酷时代留在学生们心中珍贵的光明和温暖,成为他们人生路上一种向上的力量,引导他们一路前行。

在学生们的笔下,先生是有风骨的。

陈世勇先生是一位好校长,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实现为祖国建设培育英才的理想。然而他却因此在“文革”中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被关进看守所,遭受了架‘土飞机、拳打、脚踹、扇耳光、皮带抽等等暴行,但他始终威武不屈,既不向施暴者求饶,也绝不糟践自己诬指别人,虽然满身伤痕、饱受摧残,却始终傲骨嶙峋、一身正气,显示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冰雪操守,赢得了学生们的无比爱戴与崇敬。

《我们的老校长》一书呈献给读者的,是陈老先生与他的学生们亲历的人生故事,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因为动人,所以珍贵。它的珍贵在于,以个体的人生体验写出了对那场人所共知的浩劫的深度反思,让我们透过陈世勇老先生个人的遭际,从而正视我们民族经历的精神苦难。

捧读《我们的老校长》,我的眼前突然跳出一个词:文化基因,想到一个人,本书主编陈新民。

陈新民是陈世勇先生之子。他的身上,很好地传承了父亲的优秀文化基因。他们父子都有教育报国情怀,陈老先生体现在冲破一切阻力和束缚培养建设人才;作为“地方官”,陈新民则表现在不遗余力不拘一格地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干部,给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他们都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陈老先生一身正气,为追求教育正道而披肝沥胆,虽九死其犹未悔;陈新民两袖清风,主政一方则竭尽全力造福百姓。他们都善良无私、心怀大爱,逆境中雪中送炭,困厄中守望相助,给周围的人以温暖和关怀,给予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学美术出身的陈新民,业余用文字为祖国山水写照画魂,曾摘取第二届中国报人散文奖、“赞化杯”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三等奖、中国记协党报副刊作品一等奖。在《拂亮中国对外开放历史的起点》《竹园意笔》《娜馨的草原》《遮阳山的紫月亮》等等美文中,历史遗迹、文物建筑、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徜徉其中总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陈家父子,父慈子孝。作为人子,孝是陈新民身上最为动人的品格。可以说《我们的老校长》便是这种美德的产物。

陈老先生长期卧病在床,陈新民一有机会便日夜守护在侧,白天侍奉汤药、按摩擦洗,晚上灯下走笔,一字一句描画父亲和学生之间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遂于2014年教师节前在《中国作家》和《美文》两家大刊同期推出美文《父亲和他的学生》,为陈老先生九十华诞献上了一份凝聚着浓浓爱意的特殊礼物。之后,为了感谢在写作该文时陈老先生弟子们叙写心语付出的辛劳,陈新民产生了编辑出版《我们的老校长》的初衷。但弟子们“除了个别作家、几个公文高手外,大部分是不常动笔的人,特别是有几位几十年没动过笔墨的老者”,因此大家提供的文字素材、读后感以及访谈记录和相关信函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达到出版要求,陈新民“和大家反反复复沟通、订对、商榷、切磋,手机握得发烫,嗓子说到沙哑,电脑荧屏从暮云四合一直亮到曙光灿烂……”经过一年的努力,2015年《我们的老校长》顺利出版。这是陈新民献给父亲的爱的礼物,也是献给父亲的弟子们的感恩之书。仁孝大爱,尽在其中!

如今,陈老先生已经永远睡着了。当我再次捧读《我们的老校长》,目光拂过封面上他那慈祥的面影,心中涌上一种无言的崇敬。

评论责任编辑 子 矜

猜你喜欢
校长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学生写话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