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探讨

2016-05-23 22:48王雪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教育

王雪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下,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主题,而高校作为学习知识的摇篮,如何更好的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如何有效开展这一教育工作,也成为其思考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与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此来探寻能够更有效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1-121-2

0 引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发出,创新创业的浪潮在全国各地掀起,而作为知识凝聚地、人才培养摇篮的大学,责无旁贷的成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沃土,大学生更是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条件。创新创业教育与改革一直是高校就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对于学校与学生都是一次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在这个大环境下发挥自身能力与优势,抓住改革发展中的机遇,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1.1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普遍不强,动力不足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偏向于到国企、央企、事业单位等所谓的“铁饭碗”单位工作,不少家长也对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甚至觉得很多人走创业这条路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这种传统思想无形中扼杀了许多年轻一代的创业梦想。还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能力不够自信,错误的认为能够创新创业的学生都是天生具备一定的“天赋”,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其实这些“天赋”是可以从创新创业学习的过程中努力获得的。因此,这部分学生由于错误的观念而失去了发掘自己潜能的机会。

1.2 部分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但却停留在空想阶段

在我们对许多大学生的调查访问中可以获知,其实很多学生都萌生过创业的念头,有些学生也和我们谈过自己的一些新奇有趣的点子,其实这其中不乏具有吸引力和可行性的想法,但这些想法绝大部分就像天空中划过的烟火般闪耀却又瞬间即逝,行动力不足成为理想转化成现实过程中的死穴。对于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行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这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在许多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都是屡见不鲜的。由于仍然处于在校学习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有父母的经济扶持,生活无忧无虑,这让许多学生都没有生活的紧迫感,即使就业形势严峻,但由于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还没有真正切身体会到生活的压力,导致许多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没有具体的规划,即使有也难以按照计划执行;因此,在对待创新创业的事情上,其始终都停留在空想阶段也就不足为奇了。

1.3 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容易中途夭折

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小部分对于创业热情极高,具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学生。但是在这一小部分学生中真正创业成功或者说是仅仅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的都是凤毛麟角。很多学生都反映自己缺乏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等。充分的热情与干劲是促使人开始着手于某项事务的重要源动力,相比于停留在创新创业空想阶段的学生来讲,这部分学生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但是创新创业并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要克服这些困难与挫折需要学生有很大的韧性与自信心,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家长和老师的更多支持,相信对于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1.4 许多学生的创业项目缺乏创新

从一些学生提出的创业项目计划中我们可以发现,开奶茶店、卖服装装饰品等项目成为学生创业首选,这些项目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可是作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素养的大学生,如果其创业项目始终都不能有创新突破,不管是从市场竞争力来讲还是从对社会贡献上来看都是严重不足的。不同创业人群的创业方向,应该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拥有专业知识与年轻本钱的大学生,敢想敢创的精神是其应该具备的。

2 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2.1 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教育资源不足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其实一直都存在于高校教育体系之中,但是由于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小分支,没有纳入到重点教育内容的范畴之中,这导致了许多高校在这方面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严重资源不足,甚至于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只是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一种学生活动来开展,教育成效甚微。

2.2 学生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导致许多当代大学生习惯于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学习方式,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性较强,缺乏敢闯敢试的冒险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而这两种精神正是创新创业所必需具备的。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偏重于学术研究的学习氛围更浓厚,而偏重于实践的创新创业学习氛围则较为冷清。学校和学生大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知识教学上,实践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本身仍然不够充足,而对于实践质量要求更高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说,能够占用的教学时间更是寥寥无几。因此,不管是从学生层面还是从学校层面,创新创业的氛围都是不够浓厚的。

2.3 校企合作中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够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模式,学校为提高教育质量并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往往采用这一模式来加强本校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但目前这一模式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似乎并没有过多的涉及,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教学精力都放在如何培养出对企业有价值的好员工上,而似乎很少想过去培养创造优秀企业的好老板,这其实是对校企合作优势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成功范例,是很好的教学榜样,对于想创新创业的学生,更是不可多得的真实实践场地。而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生能够通过学校进入企业观摩学习,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3 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

3.1 独立完善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把创新创业教育实实在在的纳入到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来,使之成为教育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办法等方式,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中来,通过制度和办法来导向和激励师生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来,成立相关部门或者落实负责部门,从学校的层面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和发展,统一贯彻实施相关政策;设置完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习教育环节,鼓励学生把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3.2 整合资源、打造氛围,构建统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完善的教师、学生、合作企业三方数据资源库,同时为三方资源构建统一的整合平台,让每一方资源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借助统一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帮助,凝聚众人的热情与智慧,让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创业项目更加能够实现;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为学生创业或创业实训提供一定的支持与鼓励,加速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产生与孵化。

3.3 加强监督管理,及时进行工作改进

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或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我们要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必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激励师生继续努力的热情,同时,对于效果不佳的教育方式或者创新创业项目,要及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可干预终止,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去芜存菁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胡晓慧.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4.

[2] 樊凤金.论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总第275期,2014,4.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