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2016-05-25 00:37范红艳薛宝琪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耦合旅游

范红艳 , 薛宝琪

(南阳师范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

范红艳 , 薛宝琪

(南阳师范学院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依据旅游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机理,分别从产业规模、产出水平、接待规模、经济贡献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但文化产业波动相对较大,两大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仍然较低,文化产业年均增长远低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且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今后河南应重视两大产业互动互促,科学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人才,科技兴产,广泛宣传,进而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河南省

0 引言

文化产业的概念最早源于“文化工业”,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其所著的《启蒙的辩证法》提出,“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1]。此后,国内外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了界定,但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甚至没有形成统一的称谓。如美国称版权产业,英国称创意产业,西班牙称文化消闲产业,中国台湾地区称创意文化产业,欧盟用“内容产业”指代文化产业,中国、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则称为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年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并在2000年又提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2]。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并在2012年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进行了修订,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从内涵和外延上解释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此外,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概念界定,从不同方面揭示了文化产业的基本特质[3-9]。与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类似,旅游产业的概念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观点。目前,国内外对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主要从基础旅游学和产业经济学视角展开[10]。从基础旅游学视角界定又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从旅游者消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角度界定旅游业(消费性定义),如1971年联合国旅游大会最早对旅游业的定义,认为旅游业是“为满足国际国内旅游者消费、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工商企业的总和”;二是按照向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程度来定义旅游业(功能性定义),如日本学者土井厚认为“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有关的行业;旅游关联到旅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学术界对旅游业是否是产业一直存在有分歧,国内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旅游是一项产业[10]。因此,一些学者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对旅游产业进行概念界定[11-15],如张凌云指出从满足同一类需求方面来考察,凡是生产或提供满足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产品和劳务的部门或企业的集合称之为旅游产业[1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旅游则为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6]。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过程等方面[17]。如B.McKercher等研究了旅游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18];V.Smith从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探讨了旅游对文化传统的影响[19];Y.Aoyama认为文化产业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强旅游业竞争力[20];R.Bachleitner等认为旅游赋予文化内涵,可以使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可以开发出文化遗产、文化景观、艺术、戏剧等一切文化旅游活动[21];J.Taylor研究了旅游与文化展示以及民族工艺品开发的关系[22]。在国内,黎洁等以云南大理为例[23]、汪清蓉以广东佛山为例[24]研究了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余洁认为旅游的商业化开发会制约文化的发展,应该将旅游开发置于文化产业的框架之下[15]。陈柳钦[25]、阎友兵等[26]指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必然的耦合性,具有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和融合发展的趋势要求。吴光玲认为产业互动与整合有利于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从根本上推动中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27]。朱海英针对云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面临的环境、机制、人才、创意和企业等难题,指出可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创新耦合机制及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途径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提供保障[28]。鲍洪杰等[29]、张琰飞等[16,30-31]、高楠等[32]、鲁明月[33]以不同区域为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张二妮等[34]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陕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进行了关联分析。周叶[35]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耦合度评测模型对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郭志敏[36]基于新增长理论探讨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产业,关联紧密,两者的互动发展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空前关注和认可,并且学者们对两者的互动发展均持肯定和积极的态度,从不同角度 、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相应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且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不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对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方法探寻河南省旅游与文化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期能为河南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协同融合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37]。耦合分为良性耦合(系统或要素间配合得当、互惠互利)和恶性耦合(系统或要素间相互磨擦、彼此掣肘)[38]。耦合度用来描述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影响的程度。协调是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和谐一致的状态。协调度用来描述系统或要素之间持续发展、和谐共生的程度。耦合协调发展是指系统或要素之间在配合得当、互惠互利基础上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协调优化到高级和谐共生的总体演化过程[39]。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两个相互耦合的系统,运用时间序列相关指标定量测度二者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度,反映河南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根据物理学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

(1)

式中:C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度;u1,u2分别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系统综合水平评价值。由于C值仅能反映两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弱,不能有效揭示两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

(2)

(3)

式中:D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协调度;T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α和β为待定参数,且α+β=1。由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河南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参考相关研究[16,31,40],α和β取值0.5。参考相关研究成果[16,40-42],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表1)。

表1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1.2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利用线性加权法对河南旅游产业系统及文化产业系统各自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公式为:

(4)

式中:ui为第i个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uij为描述第i个系统第j项特征的指标值;wij为第i个系统第j项指标的权重;n为第i个系统所包含的指标数。为消除评价指标原始数据量纲上的差异,uij由原始数据依据极差标准化法处理得到,为避免指标权重计算中求熵值时对数无意义情况,借鉴相关文献[18,28],采用统一加0.01的方法对uij值进行非负化处理,具体计算公式为:

(5)

式中:xij为第i个系统中第j项指标原始数据值;xj,max,xj,min为第i个系统中第j项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标准化后的数值即uij取值范围为[0.01,1.01]。权重wij通过比较客观的熵值赋权法[16,31-32,40-42]确定。

2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两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法,依据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间互促机理,遵循整体对应、比例适当、全面性、科学性、可比性、关联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等原则,并参考借鉴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16,29, 38,40-42],分别从产业规模、产出水平、接待规模、经济贡献4个方面构建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2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发展评价指标及权重

2.2 数据来源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5—2015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5—2015年《河南统计年鉴》等为主要数据源,并以相关年份《河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相关研究报告中数据为必要补充。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首先,根据公式(5)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根据公式(4)和公式(1)~(3)计算2004—2014年河南旅游产业系统与文化产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u1,u2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指数D,并进行等级划分(表3和图1)。

3.1 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表3 2004—2014年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评价

说明:u1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u2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

图1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

从表3可以看出,2004—2014年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均呈上升态势。从旅游产业发展状况看,2004年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最低(主要受2003年SARS负面影响的延后效应),除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旅游从业人员比重3项指标之外,旅游产业其他8项指标均为历年最小值;此后,除2007,2008年稍有波动外(主要受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直线增长态势,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年均增长率高达25.08%。2009年和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2年和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为河南旅游业大发展创造了利好的时代背景,同时充分利用2014中国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主题大会前期的宣传推广、郑武和郑西高铁开通及新国际航线通航等时机,2009年以来河南旅游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看,2004—2014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虽然总体也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存在两个峰值(0.504 2和0.498 3)和两个谷值(0.239 6和0.230 5),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年均增长率仅为7.60%,远低于旅游产业。

3.2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

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表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紧密关联,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同阶段两系统协调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2004—2014年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从0.275 5上升到了0.581 2,波动中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4个阶段,呈现为一个倒“U”型和一个“U”型的演变周期。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延后效应影响,2008—201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下行趋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等级总体上可分为2004—2011年的失调阶段和2012—2014年的协调阶段,表明在2011年之前,河南旅游产业系统与文化产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不强,协同效应仍处于比较弱的阶段;之后,随着文旅融合政策的深入贯彻实施,两系统协同效应不断增强。但也应看到,直到2014年,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值仅为0.581 2,只达到勉强协调水平,要实现两系统良性互动发展,任重而道远。

依据各年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各自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将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种类型:旅游产业滞后型(u1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1)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关系。由于两系统各自发展程度的差异,不同时期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协调效应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等可以定量描述旅游与文化两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类型、程度及动态变化过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计算方法能用来衡量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而为制定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旅游产业基本呈直线式发展,而文化产业发展波动较大,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旅游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较显著,而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3)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2004—2007年、2011—2014年耦合协调度上行发展,而2008—2010年耦合协调度则呈下行趋势。2004—2011年处于失调状态,2012—2014年开始进入协调状态,但协调度最大值为0.581 2,仅达到勉强协调水平,协调水平整体偏低。

4.2 建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融入到旅游中去,旅游产业才能长盛不衰;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依托旅游这一平台,文化产业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文化和旅游结合的过程,就是旅游增加服务、文化走进市场的过程”[43]。面对大众旅游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进河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创新体制机制,立足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产业”,建立统一、高效、协调和互促的旅游文化管理新体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区和个体广泛参与的旅游文化互动发展新机制,破除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要制定河南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根据旅游市场与文化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趋势,依据各地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色和特点,对全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统筹规划和指导,实施旅游产品文化提升工程,挖掘传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将其融入旅游产品之中,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三是要培育专门人才,适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院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经营、能提供优质服务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尤其是要重视培养和引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划设计人才,不断提升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质量和品位;四是要提升文化旅游的科技内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文化旅游讲解和展览形式,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进旅游文艺演出形式创新和节目创意,加强面向游客的文化演出、文化产品的信息服务功能,提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科技涵养;五要广泛宣传,无论是旅游增加服务,还是文化走进市场,都离不开营销宣传,必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网站等现代新媒体,加大河南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树立和提升河南文化旅游形象和特色。

[1] 毛云聪.试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传承与嬗变[J].才智,2014(12):279-280.

[2] 孙志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红旗文稿,2012(17):4-9.

[3] Throsby D.Economics and Culture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 O’Connor J.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Newcastle:Creativity,Culture and Education,2010.

[5] Scott A J.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Prospects for Growth and Market Contestation in Global Context[J].Urban Affairs Review,2004,39(4):461-490.

[6] 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思考[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2):114-122.

[7] 李江帆.文化产业:范围、前景与互动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26-30.

[8] 冯子标,焦斌龙.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 罗明义.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9(9):1-5.

[10] 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

[11] 张凌云.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0,15(1):10-14.

[12] 张辉,李宏,厉新建,等.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环境、制度与模式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13] 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9-10.

[14] 郑少林.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6(5):152-154.

[15] 余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J].旅游学刊,2007,22(10):9-10.

[16] 张琰飞,朱海英.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2):16-20.

[17] 哈斯花尔.多元文化下呼和浩特玉泉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18] McKercher B,Cros H,McKercher R B.Cultural Tourism: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M].New York: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ress,2002.

[19] Smith V.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M].2nd ed.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9:1-17.

[20] Aoyama Y.The Role of Consump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 A Cultural Industry:The Case of Flamenco[J].Geoforum,2007,38(1):103-113.

[21] Bachleitner R,Zins A H.Cultural Tourism in Rural Communities:The Resident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9,44(3):199-299.

[22] Taylor J.Authenticity and Sincerity in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1):7-26.

[23] 黎洁,刘垣.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研究——以云南大理为例[J].思想战线,2001,27(1):63-65.

[24] 汪清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模式研究——以佛山市文化与旅游产业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1):68-72.

[25] 陈柳钦.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提升的新模式[J].学习论坛,2011,27(9):62-66.

[26] 阎友兵,谭鲁飞,张颖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2):55-60.

[27] 吴光玲.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以宁德市为例[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5):219-220.

[28] 朱海英.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20(1):80-86.

[29] 鲍洪杰,王生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8):74-78.

[30] 张琰飞,朱海英.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54-59.

[31] 张琰飞,朱海英.西南地区文化演艺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7):182-187.

[32]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2-68.

[33] 鲁明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湘西州为例[J].旅游纵览,2014(8):85-88.

[34] 张二妮,王长寿.陕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关联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4,34(1):53-56.

[35] 周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1-45.

[36] 郭志敏.基于新增长理论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J].商业时代,2014(8):131-132.

[37]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8):23-29.

[38]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892-896.

[39] 易平,方世明.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40] 王永明,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86-90.

[41] 吴冰,马耀峰,王晓峰.入境旅游流与饭店业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1):121-126.

[42] 张春晖,马耀峰,吴晶,等.供需视角下西部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0):174-181.

[43] 张栋.巧妙融合文化与旅游占领旅游市场制高点[EB/OL].(2014-04-12).[2015-08-01].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4/0412/c383363-24887728.html.

Empirical Study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Fan Hongyan , Xue Baoqi

(SchoolofEnvironmentScience&Tourism,NanyangNormalUniversity,Nanyang473061,China)

There exists natural coupling betwee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such four aspects as industry scale, production level, reception scale, contribution to economy, and makes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both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s improved in Henan Provinc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fluctuates more greatly than tourism industry relatively and overall it remains at a low level.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average rate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greatly lower than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10 years,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s sustained on the low side and has apparent characters of fluctuation and phase. Therefore, the interaction of both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must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from now on and then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them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scientific layout,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fostering professional, making industries flourishing by technology and publicizing abroad.

tourism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coupling coordination; Henan Province

2015-10-11;

2016-06-12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09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204401)

范红艳(1982-),女,河南辉县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GIS应用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fanhy298@126.com。

薛宝琪(1974-),男,河南民权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研究,(E-mail)bqxue@163.com。

F592.7

A

1003-2363(2016)04-0104-06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耦合旅游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旅游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