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及类型划分

2016-05-25 00:37李冠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省份

林 琳 , 杨 莹 , 李冠杰

(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及类型划分

林 琳 , 杨 莹 , 李冠杰

(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

基于1995,2000,2005,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老龄化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中西部农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明显,老龄化范围由沿海向内陆迅速扩张。根据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农村人口老龄化划分为快速减少浅度老龄化、快速减少深度老龄化、慢速减少深度老龄化、慢速增长浅度老龄化、慢速增长深度老龄化、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7种类型,1995—2000年有5种类型,其中快速增长与慢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快速与慢速增长型浅度老龄化类型由环渤海地区向内陆延伸;2000—2005年有4种类型,其中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在空间上呈“沿海带”和“内陆带”分布,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类型空间上表现为“J”型连片分布;2005—2010年有5种类型,其中快速增长老龄化类型表现为零散、碎片分布,快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自身因素、农村发展因素和文化教育因素是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农村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老龄化类型;中国

0 引言

201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27亿,人口老龄化率9.4%,老年抚养比12.7%。其中农村老年人口6 813.95万,老龄化率10.61%,老年抚养比15.04%,分别高于城市2.27%,4.66%。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为严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集中于老龄化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性、老龄化人口增长及空间迁移规律、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等方面[1];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则集中在农村老年人口迁移和身体与心理健康等方面[2-3]。国内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老龄化问题进行研究,如社会老年学关注人口群体老龄化的深层社会机理,城市社会地理学着重于老年群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制约下的行为等[4-5],并在大区域尺度和城市范畴研究人口老龄化演变过程、特征等[6-7],同时对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演变趋势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等方面逐渐重视[8-11],并转向中微观尺度,特别是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农村福利制度等的影响[12-14]。关于老龄化类型采用如Q型聚类分析[15]、区域差异测度方法[16]、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17]、空间自相关分析[18]等多种方法进行划分的成果丰硕。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但是从空间视角对农村老年人口及老龄化类型划分研究较为薄弱。近年来省际间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带来了复杂的城乡老龄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省际差异,出现了不同层次更加复杂的农村老龄化类型,并伴随农村“空巢化”“贫困化”问题加剧。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类型划分及其变化规律值得深入探讨。

1 数据来源及处理

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95,2000,2005,2010年4个时间节点为研究断面,利用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995,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及1995,2000,2005,201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将农村老年人口省际差异及划分类型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结合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对农村老年人口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农村老年人口指65岁及以上农村人口;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采用农村人口老龄化率表示,即区域农村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农村人口老龄化率达到7%及以上,则认为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2 农村人口老龄化省际差异

2.1 老年人口数量

1995年,四川、河南和江苏农村老年人口最多,西藏、青海、宁夏最少,农村老年人口超过350万的省份有四川、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占全国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0.86%;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最多的3个省份演变为河南、山东、四川,最少的省份不变;2005年,农村老年人口最多的3个省份不变,但顺序发生变化,依次为四川、河南和山东,最少的省份保持不变;2010年,老年人口最多的3个省份依次为四川、山东、河南,最少的省份仍保持不变(图1)。1995—2000年有20个省份的农村老年人口增加,其中山东、贵州、湖南农村老年人口增加最多,农村老年人口减少的省份有11个,其中四川、广东、江西老年人口减少最多。2000—2005年是3个时间段中农村老年人口增长最快阶段,所有省份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均增加,其中四川由1995—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减少最多省份跃升为农村老年人口增加最多的省份,其次为湖南和广西。2005—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增加的省份有17个,其中山东、黑龙江、辽宁老年人口增加最多。农村老年人口减少的省份有14个,其中四川、江西、湖南老年人口减少最多。总体来看,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分布大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1995—2000年全国各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增减共存,2000—2005年全部增加,2005—2010年又变为增减共存,可见农村老年人口波动明显,15年间农村老年人口共增加928.50万,增长最多的4个省份分别为山东、贵州、安徽和湖南,增加量分别为100.65万,73.61万,62.38万,61.66万,江西、江苏、北京、四川农村老年人口减少,减少量分别为9.71万,5.14万,3.12万,3.09万,其余省份的农村老年人口均增长1万~60万不等。

图1 1995—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分布

2.2 人口老龄化率

1995年,农村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有四川、重庆、浙江、广东等10个省份,多集中于东、中部,农村人口老龄化率上海最高(10.23%),西藏最低(2.71%),相差7.52%;此后,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到2000年,农村人口老龄化差距整体迅速增大,除上海(12.62%)继续高居10%以上外,浙江(10.59%)农村人口老龄化率也超过10%,宁夏最低(4.4%),差距增加为8.22%,而河北、安徽、海南、福建、广西、河南的农村也迈入老龄化社会,农村人口老龄化开始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扩张的趋势;2005年,农村人口老龄化范围继续扩张,共25个省份的农村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共有山东、北京等11个省份农村老龄化率超过10%,浙江老龄化率最高(13.01%),新疆最低(5.72%),差距略有减小;2010年,农村老龄化范围全面扩张,除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外,其余27个省份的农村全部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其中辽宁、山东、四川等11个省份农村老龄化率超过10%(同期城镇老龄化率超过10%的只有辽宁省),农村老龄化率最高为重庆(14.51%),新疆、西藏最低(均为5.57%),差距扩大为8.94%(图2)。总之,1995—2010年间农村老龄化社会的地域范围从沿海向内陆全面扩张,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且省份间差距总体增大。

2.3 人口老龄化速度

1995—2000年,农村老龄化速度减慢的省份只有西藏,农村老龄化率年均增长率为-0.99%,其余省份老龄化率均增加,内蒙古的农村老龄化率年均增长率最高(1.89%),上海(1.88%)、浙江(1.87%)、山东(1.80%)、甘肃(1.80%)也均在1.80%以上,增长率最低的为江西(1.07%),农村老龄化进程普遍加快;2000—2005年,农村老龄化速度减慢的省份演变为上海,农村老龄化率年均增长率为-1.04%,其余省份农村老龄化率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50%,中西部省份大多是以2.00%以上的速度增长,农村年均增长率最高的为重庆(2.163%),其次是内蒙古(2.162%),农村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2005—2010年,农村老龄化速度减缓的地区迅速增加至11个,包括东部的海南、广东、福建等6个省份,中部的江西、湖南、内蒙古和西部的新疆、西藏,其中江西减速最快,为-1.55%。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省份则仍集中于中西部,增长最快的为甘肃(1.86%);年均增长率大于1.50%的省份10个,其中6个(甘肃、宁夏、西藏、四川、贵州、陕西)位于西部(图3)。总之,1995—2010年间全国各省份农村老龄化速度增减共存,前10年,个别省份速度减慢,其余省份(尤其中西部)持续加速,但在后5年,速度减慢的省份迅速增加,部分省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放缓,但中西部农村老龄化率增速仍然显著。

图2 1995—2010年农村人口老龄化率

图3 1995—2010年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年均增长率

3 农村人口老龄化变化类型划分

3.1 划分依据

3.1.1 程度划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的相关标准,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农村人口老龄化率(Pa)将老龄化程度划分为3种类型6个等级(表1)。

表1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划分标准 %

3.1.2 速度划分。根据各省份15年间农村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Vpa),确定农村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划分标准为4个等级(表2)。

表2 农村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划分标准 %

3.2 人口老龄化变化类型

基于上述划分标准,对1995,2000,2005,2010年31个省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进行综合叠加,可得出7种老龄化变化类型(图4)。(1)快速减少浅度老龄化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7%

图4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类型划分

3.2.1 1995—2000年老龄化变化类型。2000年,中国17个省份农村进入老龄化社会,划分为5种老龄化类型。深度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其中上海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12.62%),农村老年人口快速增长(1.23%),属于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浙江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其次(10.59%),但农村老年人口缓慢减少(-0.86%),属于慢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其余15个省份皆为浅度老龄化类型,快速减少浅度老龄化包括辽宁、江苏、福建等9个省份,大体呈沿海带状分布。剩余6个省份皆为快速或慢速增长浅度老龄化类型,空间上由环渤海地区向内陆延伸。

3.2.2 2000—2005年老龄化变化类型。2005年,中国25个省份农村进入老龄化社会,均为增长型,可划分为4种老龄化类型。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范围扩大,省份激增,在空间上呈现“双条带”分布:一条是由山东、浙江、江苏等共6个省份组成的“沿海带”,另一条是由重庆、四川、广西、贵州4个省份组成的“内陆带”,其中浙江变化最为明显,由1995—2000年的慢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跃升为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老龄化程度加快。老年人口慢速增长类型包括2个省份,慢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的上海(12.47%)和浅度老龄化类型的河北(8.29%)。其余13个老龄化省份皆为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类型,空间上表现为“J”型连片分布。

3.2.3 2005—2010年老龄化变化类型。2010年,中国27个省份进入老龄化社会,划分为5种老龄化类型。2000—2005年快速增长老龄化类型此阶段多转变为快速减少老龄化类型,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减少为山东、重庆、上海,增加了辽宁省,空间上呈零散分布。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类型减少为北京、天津、甘肃等8个省份,增加了吉林、黑龙江,空间上呈碎片分布。慢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仅有江苏省。快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包括四川、湖北、安徽等6个省份,横贯东中西部,空间上呈沿江带状分布。快速减少浅度老龄化类型包括内蒙古、河北、河南等6个省份,大体呈“T”型分布。

4 农村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

4.1 主成分分析

影响农村人口结构变动的基本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其他因素通过作用于三大因素进而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1995,2000,2005,2010年31个省份数据作为样本,选取14个影响因子:农村人口老龄化率(%)为因变量,农村人口总和生育率(%)、农村人口死亡率(%)、农村人口就业率(%)、农村人口文盲率(%)、农村人口每千人拥有卫生床位数(个)、城市化率(%)、人均GDP(元)、农村人口迁移率(%)、农村家庭平均纯收入(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万元)、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自变量。

经旋转处理的主成分载荷矩阵显示,4个年份第一主成分皆对城市化率、人均GDP、农村家庭平均纯收入、第三产业构成比例、人均床位数等因素的载荷较高,故第一主成分均为经济发展因子。第二主成分,4个年份中死亡率皆承担较大载荷,在部分年份中的第二主成分还包括了总和生育率、文盲率等因素,故第二主成分均为人口自身因素。第三主成分2000,2005,2010年为农村发展因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在2000,2005年占据较大载荷,而就业率在2010年占据较大载荷。此外,2000年还包括第四主成分,该成分仅解释文盲率,为文化教育因子。

4.2 结果分析

总体来看,中国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从沿海向内陆逐步扩张,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与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相似,可见第一主成分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首要因素,随着农村生产率的提高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之文化教育因子的影响,农村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逐渐加强,不再被土地所束缚,纷纷进城务工、经商、升学等,经济条件越好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越强,加剧农村老龄化程度,导致全国出现很多“空心村”。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医疗水平的提升,农村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均有所下降,因此,人口自身因素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农村老龄化社会范围不断扩大。此外,农村发展因子也是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农村发展较差地区产生“推力”,加剧人口老龄化程度,另一方面,农村发展较好地区产生“拉力”,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逐年来看,1995年农村人口老龄化主要受经济因素和人口自身因素影响,到2000年时增加了农村发展因子和文化教育因子,经济发展因子始终影响着农村人口老龄化,此阶段正值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区迅猛发展时期,吸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剧增,故增长型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三角和环渤海。而沿海地区不同,多属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城市对土地的诉求,还促使行政区划改革,撤乡、镇设区、市,农村老年人口向城镇“行政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当地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而且农村发展因子也起到一定作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发展的同时,农村发展也逐渐得到重视,政策的倾斜与资金的流入为农村留住青壮年劳动力起到了一定作用,减缓了人口结构的老化,因此快速减少老龄化区沿海带状分布。此外,受文化教育因子的影响,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增加其城市就业机会,人口进一步向城市涌入,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2005年,主成分减少为3个。首先,2000—2005年经济因子仍然占主导地位,此阶段东部省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中西部经济迅速崛起,城镇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显著,老龄化社会向中西部蔓延,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省份激增,沿“双条带”状向内陆扩张。其次,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生育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出生率持续下降,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人口自身因子作用进一步凸显。最后,受农村发展因子的“推力”影响,虽然国家加大了农村投资力度与政策倾斜,但农村发展刚刚起步,与城市发展相去甚远,导致青壮年继续流失,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2010年,主成分个数不变。2005—2010年,经济因子依然占主要地位,在推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遭受重创,导致大批农村青年返乡,部分省份农村老龄化程度迅速降低,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区范围明显缩小,仅呈零散分布, 减少型老龄化类型增加,快速减少深度老龄化区沿江带状扩散。由于农村人口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相对稳定性,故人口再生产类型仍相对较稳定,人口自身因素对人口老龄化起着仅次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作用。第三主成分则依然为农村发展因子,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及城乡统筹工作的深入,农村投资力度增大,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减少型老龄化省份增加,农村老龄化速度放缓。

5 结论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分布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数量呈波动式变化,总量增加。农村老龄化社会范围逐渐扩大,由沿海向内陆扩张,省份间差距增大。1995—2005年农村老龄化速度除个别省份减慢外,整体加快;2005—2010年速度减慢省份增加,部分省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放缓,中西部省份增速显著。

农村人口老龄化划分为7种类型。1995—2000年有5种类型,深度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三角,快速减少浅度老龄化类型空间上呈沿海带状分布,增长型浅度老龄化类型由环渤海地区向内陆延伸;2000—2005年有4种类型,农村老龄化省份均为增长型,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范围扩大,呈“双条带”状分布,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类型表现为“J”型连片分布,慢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位于上海,慢速增长浅度老龄化类型位于河北;2005—2010年有5种类型,快速增长深度老龄化类型零散分布,慢速增加深度老龄化类型位于江苏省,快速增长浅度老龄化类型呈碎片分布,快速减少深度老龄化类型集中于长江流域,沿江带状分布明显,快速减少浅度老龄化类型大体呈“T”型分布。

经济发展始终是影响农村人口老龄化差异的首要因素,人口自身因素是人口老龄化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农村发展通过“推拉力”影响人口的迁移,进而影响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教育因子也是人口老龄化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1] 于涛方.中国城市老龄化空间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6):58-66.

[2] Rosenberg M,Everill J.Planning for Aging Populations:Inside or outside the Walls[J].Progress in Planning,2011,56(3):119-168.

[3] Dong X Q,Simon M A.Health and Aging in A Chinese Population:Urban and Rural Disparities[J].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10,10(1):85-93.

[4] 柴彦威,刘璇.城市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时间地理学框架与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21(3):55-59.

[5] 董仁,韩刚,李琳,等.基于活动的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关联性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4):169-180.

[6] 马瀛通.人口红利与日俱增是21世纪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7(1):2-10.

[7] 雷慧敏,叶长盛.江西省人口老龄化县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2):170-180.

[8] 王树新.北京市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J].人口与经济,2003(4):1-8.

[9] 林琳,马飞.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及趋势[J].地理研究,2007,26(5):1043-1054.

[10] 贾金玲.河南省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变动[J].地域研究与发,2015,34(2):161-166.

[11] 袁俊,吴殿廷,吴铮争.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3):41-47.

[12] 杨雪,侯力.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1(4):46-53.

[13] 杨志海,李鹏,王亚鹏.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村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5):167-171.

[14] 陶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20(2):6-11.

[15] 姚静,李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0,15(5):24-29.

[16] 李秀丽,王良建.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解研究[J].西北人口,2008,29(6):104-108.

[17] 赵儒煜,刘畅,张锋.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溢出与分布差异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J].人口研究,2012,36(2):71-81.

[18] 王泽宇,孙然,韩增林,等.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测度与空间关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3):138-143.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ural Population Aging and Type Division in China

Lin Lin , Yang Ying , Li Guanjie

(SchoolofGeographyandPlanning,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of 1995, 2000, 2005 and 2010, analysis of provinc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the type division of aging a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ese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that “the east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e west region”and “northern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e south region”, and has a fluctuating population changes. Aging rapidly expanding range from coastal areas to inland, especially aging the rate of growth is remarkable in middle and western China. Based on this, type of aging is divided, in which from 1995 to 2000 the depth of the aging type focused on Yangtze River Delta, aging type growth-oriented shallow extends inland from the Bohai Sea region. From 2000 to 2005, the aging provinces are growth-oriented type, fast-growing aging depth was “double bands” distribution on the space,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aging shallow type performance of “J” type contiguous distribution. From 2005 to 2010,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aging type showed debris scattered distribution. The rapid reduction in the depth of the aging typ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along the zonal distribution significantly, and rapid reduction in shallow aging type is a generally “T” type distribu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are major factors for rural population aging.

rural population ag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aging type; China

2015-03-17;

2016-06-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526,49901007)

林琳(1964-),女,广东中山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人口老龄化研究,(E-mail)eeslinl@mail.sysu.edu.cn。

杨莹(1987-),女,吉林舒兰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口老龄化研究,(E-mail)yangyingmail@163.com。

K901.3

A

1003-2363(2016)04-0154-07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省份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