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脱文字,让思维来一次旅行

2016-05-25 00:12高燕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盒子想象力绘本

高燕

自从开展绘本阅读以来,我们老师接触了很多优秀的绘本。在小班的教学中,我们选择的绘本,大多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关系单纯,画面色彩丰富,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其中不乏一些极具想象力的绘本,比如《小脚丫》《猜猜我是谁》《生日快乐》《轰隆轰隆喵——》……等等。围绕这些绘本开展的阅读活动,已经不单纯是读图画和文字,而是享受思维在跳跃、驰骋的乐趣。

一、画面在讲述……

就绘本而言,“画”是它的生命线,儿童凭借图画来读懂故事的脉络或者理解图画提供的知识、信息,因此绘本的画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的更丰富。所以,我们在绘本阅读中要引导孩子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使心灵柔软起来、敏感起来。

1.聚焦主角,开展主角式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孩子的想象。”因此,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拓展性,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和感受隐藏在图画后面的故事,从而深化对绘本故事的感悟。

比如绘本《轰隆轰隆 喵——》中,最重要的两个主角是像鱼一样的飞机以及小猫们。绘本的封面和封底就是整只飞机的形象,如果单独看封面,就让幼儿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是火箭,有的说像胡萝卜,有的说像鱼……等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了,教师才翻开封底,将完整地飞机呈现在小朋友们面前,为后续的想象做好准备。

2.感受色彩,开展色彩式想象

图画故事书作为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读者想象的火花,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则既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美丽的平台,又对儿童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图画书中的色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会产生特有的力量。

比如绘本《小脚丫》,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上,是丰富的色彩和艺术技巧的表达。有同色系带来的温暖和甜蜜的想象,有渐变色系带来的音符般美妙的想象,有对比色系带来的跳跃激烈的想象,这些不同色彩,常常带给幼儿视觉上的不同刺激。因此在阅读中,教师也能从色彩上进行引导,从色彩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无限的创意。

3.适当留白,开展留白式想象

留白是绘画技巧,空白是设计手段。留白和空白都是图画书常用的表现方式,它们为孩子提供了想象的意境,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故事进行中预留一个“空白”,激发孩子想象。

比如《生日快乐》这个绘本,幼儿本身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在过生日的时候收到过各种各样的礼物,当看到小熊也收到一个礼物时,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教师在此时就会适当留白,让孩子自己来说说收到了哪些礼物,然后再和小熊一起来拆礼物,感受生日的快乐。

二、想象在推进……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和特权,它能使人们超越感官的限制,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自由驰骋于广袤无边的自我想象的世界之中。 台湾童书专家黄乃毓在《童书是童书》一书中说:“童书不但可以滋养,更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创作者本身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日本的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也曾说:“对孩子来说,故事是一个充满惊奇、趣味,可以激发想象力的世界。”

1.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想象

图画故事书的呈现方式似乎比纯文本的故事更易于幼儿想象,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个更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具象的凭借物,而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的幼儿想象的一个特点就是更依赖图像、图形。

比如《轰隆轰隆 喵——》中,飞机是一个想象的载体,在教师问:飞机飞过了高山,还会飞过哪些地方呢?小朋友就会根据第一个“高山”的提示,结合生活经验,展开多样的想象。小朋友们说飞机飞过大海,飞过小河,飞过楼房,等等,由一个联想到很多个。

2.由此及彼的类似性想象

绘本以静止的图画表达流动的故事情节,以一个个关键情节的片断,传达完整的故事,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空白、连接就需要幼儿自己去想象,去填补;同时每一幅画面,又都是表现一个瞬间,其整个动作流程的再现也是依赖于幼儿的知觉想象。

比如《生日快乐》,小熊收到一个红色的大盒子,会是什么呢?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验首先展开了联想,但是在一起打开盒子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红盒子里面是蓝盒子,蓝盒子里面是绿盒子,这时教师再问:绿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小朋友的意见开始发生分歧,有的还是说礼物,有的小朋友已经从前面的阅读中发现了规律,认为绿盒子里也是盒子。等到揭示答案时,原来是个黄盒子。教师继续问:黄盒子里面是什么呢?这下小朋友们一致认为是盒子。果然,黄盒子里面真的是一个盒子。直到打开最后一个小盒子,才看到了礼物:一支小小的生日蜡烛。

3.由因推果的逻辑性想象

“插画家可选择性地描绘当行动未完成之前的某一瞬间,来暗示动作性,而迫使观众想象完成的样子。比方说,走动的动作包括脚在地板上及脚离开地板,但因为脚在地板上时看来像在休息,所以插画家若想描绘角色在走路,就必须画出一只脚离开地面。”

而我们读者也确实非常配合画家,比如《猜猜我是谁》中就有很多逻辑性想象。黑底上面两个红红的,圆圆的图案,会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会说是珠子,有的小朋友说棋子,有的说像轮子。等教师翻过一页,才发现是瓢虫身上的花纹。教师及时帮助幼儿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黑底红点是瓢虫身上放大后的部分,不能单看一个事物就作出判断。接下来的阅读,教师会有意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并发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贴近本体的无关性想象

有些绘本中的想象是无所关联的,只要不脱离本体,任何事物都可能被联想到。比如《小脚丫》的想象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整齐划一的,而是赋予了想象上的“呼吸”,让想象力在东奔西跑中也有休息的时候。比如一开始是十级台阶,接着是小岛,这时候还是比较整齐的想象。接下来的沙滩,十个脚趾头中开始有几个逐渐改变它的样子,到最后每个脚趾头都变化成一种事物,但幼儿已经得到了潜在的暗喻,看见并排的物体,绝不会错认为是其他的东西。

三、情绪在释放……

儿童情绪教育的相关研究,多肯定绘本(picture book)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帮助。绘本具有纾解情绪的功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媒介。绘本故事的内容,常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与儿童常遭遇到之情绪困扰问题有关,因而能使儿童在阅读时重新体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

1.平行性情绪的释放

优质绘本中,角色造型有趣,且主角人物通常具有高自尊、积极克服个人问题的特色。绘本通常为正面主题,能提供正面价值与希望,儿童阅读时,可因认同主角而模仿其态度与行为。

比如《猜猜我是谁》,是由几个猜谜故事串在一起的,除了表现手法上的递进,每个谜语之间并没有真实的必要的联系,它们之间是平行的,但幼儿仍然沉迷于阅读这个绘本中。这是因为幼儿在阅读这个绘本的过程中,在每一次的猜谜中感受到了 “猜对了”“猜错啦”这样直白的情绪中。猜对的孩子得意洋洋,猜错的孩子毫不气馁,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一片孩子的天真。这种天真的情绪能够互相感染,使每个孩子都热衷于阅读这个绘本。

2.渐进性情绪的释放

优质绘本的情节结构良好,易激起儿童的情绪反应,使幼儿更能融入故事中与角色互动。因而在阅读绘本时,儿童能投射个人情感,认同其中的角色,并藉由绘本中的角色、情节,反映出小读者自身的情绪经验,终而能释放各种情绪。

比如《轰隆轰隆 喵——》中对飞机经过哪些地方的想象,是一个慢慢积累情绪的过程。乘飞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小猫们乘着飞机飞过高山,飞过草原,飞过森林,飞过城市,遇到过小狗的袭击,最终平安回来。就像孩子们一样,虽然总喜欢到处嬉戏,但也会有累的时候,也会有想家的时候,当飞机停在大海里,小猫们乘船回家的时候,孩子们也在快乐的行程中体会到了家的温馨。

3.对比性情绪的释放

绘本常以第一人称观点叙事,直接处理主角的感受,因而较易使儿童产生共鸣。对儿童而言,绘本具有社会化、提供生活体验、娱乐以及纾解情绪等功能。许多研究和相关文献都证明,具有情绪疗愈效用的绘本,不论对大人或小孩,都是最佳的“心灵处方箴”。

比如《生日快乐》中一波三则的情绪,幼儿的情绪跟随情节的变化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小熊收到礼物时的欣喜,打开礼物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盒子时显得不耐烦的心情,最后终于看到礼物时的高兴,都跟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有所联系,又有不同。幼儿在与自己得到生日礼物的快乐中得到了对比性的经验,释放快乐的情绪。

四、知识在建构……

要完整地理解故事内容,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不仅要了解他们在做什么,还要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在想什么,并猜测画中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这除了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更需要借助想象力进入故事世界,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完成。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想象,它依赖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及阅读经验的积累。

比如《轰隆轰隆 喵——》中涉及很多知识点,有的是幼儿通过观察,在联系自己的已有经验就能读懂的,可也有一些画面是幼儿平时有粗浅的印象,却还没有学会用语言来表达的。绘本中有一个画面上画满了楼房,教师这样提问:飞机飞过了哪里?幼儿回答:楼房。这是符合幼儿的生活认知的,却不够准确。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她继续问:有很多楼房的地方是哪里?很多孩子都比较迷茫,有一个孩子这时灵机一动,脱口而出:城市!教师马上肯定了孩子的说法,并再次强调:有很多楼房的地方就是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补充了原有知识经验的不足,使之更为丰富了。

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在平时中,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模仿,去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

总之,充满想象力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接触周围事物时,求知欲和好奇心会使大脑产生许多新鲜、特殊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与灵性,并注重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示,尽可能使内容丰富多彩,有个性。

猜你喜欢
盒子想象力绘本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绘本
绘本
绘本
打开新的想象力
寻找神秘盒子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