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官:做个坚守如一的作家

2016-05-26 04:40
福建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告密者亚诺叛徒

鸿琳“梨城系列”三部曲是本世纪初《福建文学》可喜的“文学现象”。这至少暗示我们,始终如一用自己擅长的讲故事路数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是作家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门。

鸿琳利用自己供职县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的资源便利,沉潜寻找小说种子,化用或编造志书记载的只言片语,质疑、推导、演绎、挖掘其历史真实的面目,反拨、翻转负面人物,呈现其人道与人性的光芒。他的叙事策略是在文本中时不时出现《梨城党史》记载,给人纪实小说的质地,又有推理小说的韵味,是个逻辑性很强的小说家。《梨城叛徒》中作者一根筋地追问“谁是叛徒”。在追问到“真相”的时候,主人公我二叔李牧早已被出卖战友的罪名受处决。《告密者》中,主人公朱满仓以告发地下党保全自己和全村群众性命,与传统革命者形象背离,但却被全村人称为英雄。让革命者走下圣堂,还原为一个具有生命意识的血性男儿,似乎是鸿琳发力的源头。三部中篇中最精彩的《寻找慈恩塔》,同样出于保全梨城百姓生命,行动小组违抗上级命令,没有取回塔顶炸药,反而炸毁慈恩塔塔顶,意外炸死等待约会的女学生。《寻找慈恩塔》扑朔迷离,枝蔓横生,兜兜转转,乱花迷眼,却始终朝着真相迈进,直至水落石出地还原出真相,最见作者抽丝剥茧的叙事功底。而《告密者》,我觉得有些漂移和松垮,也许是过熟的丝瓜,蓬松了些。

但无论怎么说,“梨城系列”的三部中篇小说都是得到认可的成功之作。我于是认为,由于阅读倾向、作家心性、工作环境等因素,叛徒因子已植根鸿琳创作思维当中。如果我们当中选一个做叛徒,鸿琳是不二人选。这让我想起去年集中拜读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的印象,这位法国作家写的几乎都是五六万字中篇小说, 四十五年才写了不到三十部中篇。他的叙事路数与鸿琳相似,都是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过去岁月,描写消失的过去。他同样写得扑朔迷离,只不过比鸿琳写得更深入,多了一层象征的深远含义。所以莫迪亚诺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觉得,在过去的四十五年里,我一直在写同一本书。”鸿琳完全可以照自己擅长的路数再写上十篇二十篇,就算不再写革命时期的叛徒,也可以拿来写职场、官场什么的。相信以鸿琳的才华,他完全可以以此叙事路数把小说写得更富有悬念,更虚幻些,草蛇灰线,四面埋伏,像滚雪球一般滚出人性和命运的本质。

猜你喜欢
告密者亚诺叛徒
名人名言
我是一个叛徒
叛徒就在我们中间!
特朗普公布“告密者”信息引不满
微笑背后的秘密:疼,一直在疼
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拥抱5G时代
叛徒
二〇一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诺贝尔讲演
怎么看待办公室的告密者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