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理性

2016-05-27 21:55石勇
南风窗 2016年9期
关键词:预测出人则头脑

石勇

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从小开始,他经历了什么事件,在头脑上、心理上、人格上发生了什么而“变成”的,因此,可以从他现在是什么破解出他的过去,也可以从他的现在大致预测出他的未来。

很多人大概不会承认自己是一种心理动物。

我在加拿大政治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一篇文章《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中,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信息。

故事背景很长。但我简单交代:西方思想界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他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而且“消极自由”那帮人,总是喜欢把对方理解为就是扭曲、变形的那种版本,比如一提“积极自由”,好像就是“极权”什么的。手法类似于有人要证明中国人长得矮,他会无视姚明和山东大汉的存在,而是指着一个1.4米的仁兄:“看,这就是中国人的身高!”

泰勒老师发现,“积极自由的反对者总是把积极自由的极端变体加到积极自由的拥护者头上,但是这些消极自由的拥护者好像很愿意采用消极自由理论中最粗糙的版本……这就好像是一个人要从根基上砍断积极自由理论,为此即使付出缩小自己理论的范围这样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翻译一下就是,为了干掉别人,不惜自宫。

要强调一下,这并非是有意识地这样做。换句话说,这样做是一个心理过程,而非智力过程。对此泰勒老师只是揭露,没有解释,我来干吧。

我们观察到,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很多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这很正常。比如有的人比较讲究平等,有的人则崇尚等级关系;有的人有“大男子主义”,有的人则是“女权主义”;有的人道德感强,愿意给予,有的人则自私自利。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般来说,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从小开始,他经历了什么事件,在头脑上、心理上、人格上发生了什么而“变成”的,因此,可以从他现在是什么破解出他的过去,也可以从他的现在大致预测出他的未来,如果他不是突然之间就大彻大悟,变成了另一个心理物种的话。

而我们在头脑、心理、人格上是什么人,毫无疑问,必会选择某种对应的价值观。他接受、捍卫某种价值观,并非有意识地去选择的结果,而是他原本就想或打算去接受的。所以,反过来,可以从一个人真实流露或持有的价值观,去看他是什么样的人。

“价值观”是个什么东西呢?

它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人在心理上或利益上想怎么做,同时又找了些观点、理由来证明自己这样是对的,或是应该的”。一种价值观可以解剖为三个层面:心理、利益、理由。所以,接受一种价值观,不仅要通过利益上的检验、头脑上的检验,首先还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也因此,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很难,这意味着你要改变他的心理结构。

价值观的第一个层面是心理,看上去很奇怪,其实这正是它最深层的真相。限于篇幅,我只能简略说说。

我们在有一个“自我”后,和世界就形成了一个“自我-世界”的关系结构。我们的“自我”,愿意对“世界”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个关系模式,就是价值观的原型。随着我们长大,在社会中生活,于是,利益问题开始占据我们的智力结构,并慢慢渗透进心理结构。一种利益的意识仅仅是在头脑层面,那是不可能的,它必须变成一种心理上的“需要”。再然后,就是理由论证的问题了,我们要证明自己这样是“对的”。没有一个人喜欢一种价值观却又愿意承认它是错的,这会带来自我的分裂。

所以,泰勒老师观察到的那个现象,看上去是一群有头脑的人的争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心理动物的反应。人类从来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理性,因为很难把套在一起的心理、利益、理由单独切出来进行“对话”。

了解清楚价值观和我们可能是什么样的人的关系,可以有很多运用。这个只能以后再说了。

猜你喜欢
预测出人则头脑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吃梨润燥分生熟
大稳定、小创新
人工智能AlphaFold成功预测蛋白质3D结构
缓慢进餐有助于预防肥胖
吸引力无法则
我所理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