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上深”高房价,广州为何如此理性

2016-05-27 22:06谭保罗
南风窗 2016年9期
关键词:楼市房价广州

谭保罗

如果说北京是一个“现实”,上海是一种“可能”,深圳是一组“概念”,那么,广州就是一款“应用”(程序),一款创业时代平易近人的超级“应用”(程序)。

广州,它是那座对中国人最充满善意、最平和的“一线城市”。

但有人可能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广州正在被“一线城市集团”淘汰,一些机构的楼市报告中,已经开始堂而皇之地把广州归为“二线城市”,和杭州放在一起。

在这一轮房价狂飙中,广州的确“表现不佳”。以涨幅来看,北京、上海和深圳都超过了广州,尤其是同处一省的深圳,更是在房价上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无情的碾压。甚至于,中西部的数十个二线乃至三线城市,其涨幅都大幅超过广州。广州,你到底怎么了?

但很少有人反问:如果因为一座城市的房价“不给力”,就成为质疑这座城市“经济不行”的导火索,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正在陷入了一种严重的价值扭曲呢?房地产已经在改变青年人的择业、择偶观念,以及他们对人生和职业的看法,难道这还不足以让人反思吗?

2015年9月4日,中国广州,笼罩在晨曦中的广州珠江新城CBD好似一幅泼墨山水画。

《南风窗》记者以前也提出过,中国正从“中小城镇化”或者说“普遍城市化”进入“大城市化”,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四座“一线城市”的房价开始出现了不同的特点—并不是只有广州不涨这么简单。

因此,我们都必须重新认识“北上广深”,认识它们之所以崛起,但房价走向却有所不同的“城市基因”,以及这种“基因”对楼市和城市本身的未来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北京楼市是一个“现实”

在一个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首都一定是超级城市,这决定了北京在中国“一线城市”中不容争议的“第一城”地位。

北京是出台所谓“史上最严”调控最早的城市。2011年,北京有关部门提出调控楼市的15条措施,简称“京十五条”。比如,要求非北京户籍人士购房,需要提供在北京连续5年缴纳社保或纳税记录的证明,政策不可谓不严厉。但2011年以来,北京房价停止过上涨吗?

在中国楼市,看一项调控政策到底有多“严厉”,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是,看人们突破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高。“京十五条”出台之后,媒体开始热炒中国楼市中,一种让外国人无法理解的现象—假离婚。

这些年,敢在中国说住宅市场有“刚需”的,谁都没有北京有底气。对于地方官而言,这座城市负责分发全国的财政、金融资源;对于商人来说,这里的部委可以批出最具价值的“特许经营”牌照。这里没有房价不高的理由,高房价,这是所有楼市参与者共同的“现实选择”。

在本轮房价上涨之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中,北京楼市和其他三地最大的区别是,二手房价格指数一直比新建商品房高出10%左右,而其他三家并未出现这种情况。

二手房涨过了新房,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北京这座城市的扩张是以中心为原点,不断向四周扩散,新房的地理位置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而二手房距离中心近,因此自然卖得贵、涨得快。

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的政治、文教,乃至经济、金融中心,北京二手房的“附加价值”往往较大。对家长来说,这是一平难求的学区房,尽管它价格高到离谱。对商人而言,这是可以彰显自身“背景”特殊位置的物业,是做生意的信用背书。

相比而言,沪广深三地,尽管也存在所谓中心区,但并不是北京这种“由内及外式”扩张,因此二手房和新房错落分布,其涨幅拉开的差距并不大。北京楼市就是一个“现实”,一个你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上海楼市是一种“可能”

上海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历史给我们太多的遐想,但这还不是“现实”,更多是一种“可能”。

“中国只有一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上海最引以为豪的两个概念。但某种程度上讲,第一个概念的确是个地理上的事实,但第二个或许还仅仅是着眼于未来。甚至可以说,当下的上海,都很难算是真正的全国金融中心,因为它并不是金融资产的聚集之地。

中国是个银行融资为主的经济体,主要金融资产集中于银行,而银行总部多在北京,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此外,上海在保险、证券等领域也并没有明显超过北京,乃至深圳。

外资银行是上海金融业的“品牌”,但其发展并不如想象的那样迅猛。目前,在华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在全国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一直在2%上下徘徊。当初,内资银行惊呼“狼来了”,但现在发现不过是一场虚惊。

那么,上海高房价的推动力是什么?无疑,上海房价的确有坚实基础,比如:作为“工业第一城”原有的产业部门,优良港口对华东地区、长江流域的辐射,以及原有巨大的城市人口基数;良好的文教卫生资源,对周边也有强大的集聚作用等等。

但不容否认,并不是现实中的“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了上海的房价,而很可能是一种愿景。比如,欧美金融市场的主要中介机构—投行,基本上都把中国总部或亚太总部放在香港,而不是上海,为什么?如果用大白话说,就是投行需要拿到“大单”,比如国企上市,而这些决策、批条的发出地显然是北京。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把总部放在北京呢?因为,香港的个税税率比内地低得多,而商人都是逐利的“动物”。如果不是税收原因,投行“大单专家”不会在香港多呆一天。

上海,的确是一座前途无量的城市,但目前而言,它更多的魅力在于给你一种可能,而房价的上涨,也只需要这种可能,并不需要其他多余的东西。

深圳楼市是一组“概念”

“概念”并不是贬义词。深圳是中国产业结构最现代化的城市,而且企业质量在国内也难有其匹,这是事实。但深圳楼市狂飙背后,也包含了 “概念”因素,而且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组复合的“概念”的组合。

最初,深圳是“改革前沿”,现在又是“创新之城”。概念不止于“创新”,还包括了“人多地少”、“关内关外”和“自贸区”等。第一个不用说,新闻报道中有太多阐述,比如“单位面积税收全国第一”、“城区土地开发殆尽”等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房价兴奋剂。

第二,深圳在设立特区之初,曾有“关内”(往南、靠近香港的中心区)和“关外”(北部、靠近东莞的非中心区)的区别,中间隔有铁丝网,过关需要看证件。现在,物理意义上的“关”早已拆除,但“关内”和“关外”的公共服务却仍有差别。比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绿色的士”是不能进入“关内”的,而“红色的士”又很少去“关外”,这就造成了全国城市中少有的,在同一城市出行却需要两种的士“接驳”的奇特现象。这种事实上的“通勤障碍”,客观上强化了“关内”的房价。

第三个“自贸区概念”自然不用多言,但和上海、广州不同,深圳的“自贸区概念”是多种“概念”的叠加,深圳自贸区本身不算“郊区”,原本这一带就汇聚了腾讯、中兴等一大批IT企业,有“创新概念”;这里原本就有较好的公共服务,因此有“关内概念”;此外,这些“概念”还必须加上比“自贸区概念”更早的“前海概念”(深港服务业融合),因而形成一堆复合的“概念”。“概念”倍增,房价倍涨。

广州楼市是一款“应用”

相对于北上深,广州楼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它是这四座城市中,对炒房团最缺乏吸引力的城市。因为,它缺乏以上的这些“现实”、“可能”和“概念”。

按照“炒房地理学”,最适合炒房的城市,一定是中心区最明确的城市,只要买对了地理位置,随着货币不断“放水”,外加国家对资本外流的严格管制,它以人民币计价的价格就一定会涨。本轮狂飙中,北京(环环向外扩张,市中心层次明确)和深圳(“关内”几个区,尤其是罗湖、福田和南山就是明显的市中心)表现突出,上海市中心不如前两者“紧凑”,但也比广州“紧凑”一些。

广州是一个市区相对分散的城市,其旧城区位于荔湾(传说中的“十三行”所在地)和越秀,比如,“东山大少”和“西关小姐”是对广州旧时代富家阔少和小姐的特定称呼。那个年代,同样以居住地论贵贱。改革开放后,广州市中心东移,天河区体育中心一代迅速崛起为CBD,随后,珠江新城再次崛起为新的CBD。

和北上深不同,广州城市的布局策略一直是以“辐射”和“统领”珠三角为指导思想的,而不是要重点发展某个中心区域。

比如,广州将位于市中心白云区的机场迁到花都和白云的交界处,这种将华南地区第一航空港北移的战略,无疑对于扩大广州城区面积、加快北部城区平衡发展,以及辐射珠三角其他城市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高铁时代,作为华南最大的高铁枢纽,广州南站选址远离市区的南部番禺,同样对附近的佛山市区、顺德和中山等地起到辐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将有助于番禺新城区的崛起,番禺新城区将被作为枢纽地带,连接原有主城区和更南边的南沙自贸区。

这种城区分散发展的策略,固然会面临各种不同的评论,但它带来的正面效果也是明显的,即客观上对高房价起到了“稀释”作用—实际上,这种分散也并非是毫无道理的分散化,而是对城区功能的再次定位和区分规划。

因此,可以说,在其他“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全线上涨的时候,在集中了华南地区最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广州,较低的“地租成本”,反倒是吸引企业入驻、推动创业大潮的“比较优势”。

在关于硅谷大佬的传记中,他们的创业地点很多都是车库,关于这种“车库文化”,各种教育学、励志学和心理学的解释非常多,天花乱坠,但这其实都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选择车库,最现实的原因只有一个:自家车库不要房租,而且可以“乱折腾”,还可以用这个地址注册公司。换言之,营商成本低,这是对创业公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除了房价之外,广州的普通物价也比其他三座城市要低。其中,房租因素很重要,因为零售业会把房租转嫁到商品价格中。总之,一座城市的营商成本最重要的基础是地租。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属于创业者,而不是地租的“收租人”。

如果说北京是一个“现实”,上海是一种“可能”,深圳是一组“概念”,那么,广州就是一款“应用”(程序),一款创业时代平易近人的超级“应用”(程序)。它的“性能”,就像诞生于这座城市的微信一样。

微信,全球排名前五的APP应用,所有的中国人—不分职业、年龄、社会排序,财富地位,还是取向……都可以在这款软件里找到自己的需求。就像广州,简洁、包容、接地气,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政府“有为而有限”也是竞争力

实际上,很多人还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即广州这座城市从来没有高房价的“基因”。在“一线城市”中,广州对楼市的调控一直最“给力”。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被一些地方政府当成拉动经济的“第一推动力”,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式进入“黄金时代”,房价节节高,但广州却反其道而行之。

2005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与1996年相比,近9年的时间内,广州每平方米商品房价格从6616元的高位上甚至还下降了1000元左右,总体房价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最为平稳。这让广州成为一个“异类”。

在全国很多地方楼市调控纷纷陷入“空调”的时候,广州如何实现了“实调?”其背后原因是,广州市抓住了“关键”,即通过强化对土地供应的管理,在楼市的“供应环节”做好了文章。

比如,广州连续多年对房地产用地进行清理,收回闲置土地,在土地“供应环节”集中化管理,并成为全国最早建立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城市之一。土地的集中化和市场化供应,无疑压缩了寻租空间以及地产商“炒地皮”的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旧城改造曾一度不让房地产商参与,而是政府主导旧城改造,这在全国范围内非常少见。这种旧改模式,有效地压缩了旧改土地的供应成本,更限制了房地产利益集团通过旧改套利的空间。

广州这种“抑制房价,造福于民”的基因一直持续至今。因为,城市的发展成果不应该属于房地产利益集团,而是应该属于市民,属于创业者。在广州房价“不给力”的同时,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排名中,广州却已经六年五夺第一名。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日前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认为,“一线城市”中,广州房地产市场供需比其他城市更平衡,平稳的房价让老百姓和政府都受惠。广州六年五夺《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展现了 “有为而有限”政府的特点,非常值得肯定。

平稳、理性的房价降低了营商、生活成本,无疑对吸引产业投资和优秀人才大有裨益。“钱”和“人”的集聚,这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广州这方面的优势正在凸显。

除了强大的汽车制造、商贸会展、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之外,这几年广州在对新兴产业的吸引上可圈可点。广州在琶洲启动了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总部,已吸引微信总部、阿里巴巴华南运营总部、唯品会总部等进驻,为广州成为了互联网产业的华南重镇打下了基础。

至于有观点认为房价上涨的疲弱是经济后劲不足,广州最新的一组发展数据给出了有力的回应:截至2015年,广州的GDP已经连续27年位列内地城市第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首度超过了7成。

猜你喜欢
楼市房价广州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