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因有效而精彩

2016-05-27 15:04金和兵
考试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金和兵

摘 要: 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本文以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立足有效教学,分别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有效策略和教学反思四个层面阐述了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1.引言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1],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低效的还是无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如何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2.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的效益,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强调学习的过程和目标的实现。有效教学,符合教学规律,是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

3.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实施

通过对有效教学概念及特点的学习,我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谈谈看法。

3.1以学生为本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集动手与动脑、应用与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兴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课堂设计的主要目标。

鉴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以趣激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教学评价分层和“伙伴教学”等一系列方式教学。

3.2设置可测量、分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其特点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且具有层次性。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和可测量。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实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这种知识水平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即“跳一跳,摘桃子”。对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必须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如在教学《建立个人博客》一课时,有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操作外,还对博客进行设置,对有的学生则重点在于基本的操作,对其他的则不作过高的要求,这样就能很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3.3有效策略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时教师讲得很多,讲得很辛苦,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恰巧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最多只能说是低效教学。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3.3.1备课策略

备课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在这个环节中要重视教案形成过程,首先应该全面了解教学中的一些指导性纲领,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对象、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及易混点,再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取舍,深度挖掘和深度加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法等。具体做到三个关注(自我、文献、现实)和两次反思(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学生动手操作,为了让课堂得以顺利进展,还必须备好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有无机器损坏,学生机能否正常运行,教师机音响能否正常使用等。软件方面学习软件和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办公软件主要就是Word和Power Point,所以在开学前就要检查Office软件是否安装或是否需要修复。在《键盘输入》一课中,必须提供“指法训练”软件,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3.2教学策略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不能只重形似不重神似,搞“伪创新”。比如,课堂上教师都在积极尝试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还是有一些“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操作中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一般都是教师故设问题,宣布讨论,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这似乎成了公开课必备的点缀,可仔细一看,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如何根据备好的课在课堂中具体落实十分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实施策略,换句话说是指我们常说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分工合作的活动中,可以在每一组由组员投票选一名组长,然后由组长进行分工协作,决定发言顺序,最后总结。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有重要意义。兴趣引路,享受快乐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会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2)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2]。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特征[3]。

总之,为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为了让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信息素养,将新知识渗透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编著.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00年11月14日.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读与写,2008.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微课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实践与尝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