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6-05-28 17:30金振宇徐乐纪希李胜杰
考试周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金振宇 徐乐 纪希 李胜杰

摘 要: 本文根据非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的课程特点及农业生产的实际,通过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从授课时间、理论与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的初步探索,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为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农业人才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 非植保专业 《农业昆虫学》 教学改革

农业昆虫学是针对农学、种子等非植保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昆虫学基础和农作物害虫各论两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了解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及分类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农业上重要害虫的虫情调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实践中,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相关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我们根据其课程特点,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流沟通,从授课时间、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对《农业昆虫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一、调整授课时间

该课程的授课时间为每年的9月至11月,这个时间段多数农作物均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各类农业害虫及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大幅减少,不利于相应标本的采集与研究。目前教学标本因制作时间较长,存在颜色失真与虫体损坏等现象,可供观察的标本数量与种类明显不足。因此建议将调整《农业昆虫学》课程至每年的上半年,这一时期大部分昆虫均结束冬季的休眠期开始活动,易于发现与捕捉,也便于制作成标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充足的新鲜虫源保证了各项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课堂教学改革

1.更新教学内容,拓宽授课面。

传统农业昆虫学所使用的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再版耗时长达数年。在此期间,各种新虫害与入侵生物不断被发现和报道,造成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之间一定程度的脱节。如我院目前使用的该课程教材第四版编写于2011年,参考教材则多出版于2000年前后。其农作物害虫各论部分所介绍的依然是传统生产中的主要虫害,而对近几年新爆发与入侵害虫如西花蓟马、美洲斑潜蝇等基本没有涉及或介绍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与实际生产相符的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前沿性,与时俱进,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害虫防治新动向。

2.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农业昆虫学同多数课程的传统教学一样,存在所谓的教学“三中心论”,即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常常单纯进行灌输式或说教式教学。授课过程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鉴于此,建议在部分章节授课过程中引入开放式讨论环节。如“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一章,教师在课程前半段讲授各种传统防治方法,后半段学生通过前期文献搜集与分组讨论,推选数位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不仅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文献综述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注重素材积累,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载体,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教材内容的大段摘抄,否则只能使授课从“人灌”变成“机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更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充斥大量生硬的动画、声音与动作切换,华而不实,导致课件与教学形成一定的“代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日常素材的积累,随时留意与农业昆虫和害虫防治有关的国内外电视节目,如中央7套《科技苑》、《农广天地》等。网络新闻报道与早期教学录像、报刊摘要和配图也可以进行搜集,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与补充更新,及时地向学生展示。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三、实验教学改革

1.设立实验课考试环节。

过去农业昆虫学的实验教学,主要以各类昆虫的形态观察为主,在实际授课中教师难以把握所有学生的学习进程。加上没有考试压力,仅以实验报告的完成作为唯一成绩评定依据,于是便出现少数不听讲解、不看标本、不做作业的“三不学生”。为改变这一局面,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实验考核制度。即首先对学生随机分组,再将考试所用无鉴定标签的标本进行编号(以确保每组考试标本不重复),最后学生根据不同的考核要求,独立观察后作答,一定程度地杜绝学生逃课、上课不认真与抄袭作业的现象。

2.减少验证性实验课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下,传统农业害虫的识别早已脱离简单文字描述与少数标本检视的局限,变得更生动直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但对非植保专业学生而言,因缺少课程实习,无法在田间地头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致使课堂讲授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学生普遍感觉农虫课与其他理论课一样,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难以达到对课程所学使用灵活、掌握牢靠的理想效果。适时增加部分实践教学,如诱虫灯与性诱剂的使用、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释放等,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知识也可以迅速派上用场。

四、结语

针对传统非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部分问题,我们不仅要在授课时间上进行调整,还要对课堂与实验教学等进行合理的改革。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关注国内外相关学科发展实际情况,理论结合实践,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与考核体,同时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熟悉农业昆虫学知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并为解决相关农业问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夏淑春,孙丽娟,鄢洪海.《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504-6505.

[2]吕文彦,余昊,秦雪峰.非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93-95.

[3]王丽艳.植保专业农业昆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中国现教育装备,2009(11):65-67.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