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TDTA”教学模式在数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28 16:04陈莉
教育界·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习题课习题三角形

陈莉

【摘要】我校针对目前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尝试应用“ATDTA”教学模式:知识回顾问题化(Asking)、适当留白唤起思考(Thinking)、规范书写勤动笔做(Doing)、合理选题检测反馈(Testing)、多样化的评价方式(Assessment),通过实践研究证明该教学模式适合我校学情,有助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ATDTA习题教学应用

一、 问题的提出

我校目前的数学习题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埋头苦干,轻抬头看路。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小班化学生特点,我校课题组研究探讨出“ATDTA”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原先以老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套路,在学生既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上,提供学生扩散思考与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与能力。通过实践和调查,我们发现该模式对我校学生的成绩提升有明显作用,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 实践研究

习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通过习题教学,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更应该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使其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我们常常会发现:习题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很少能够真正积极地投入,从教师布置习题、学生练习到教师的讲评,这样的习题教学模式早已经不适应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需要,根据习题教学的目标,结合小班化学生生源特点,我校形成了“ATDTA”教学模式。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与读者交流该教学模式。

(一) 知识回顾问题化(Asking)

笔者听过很多有关习题教学的公开课,大多是以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作为一节课的开场,例如初三中考复习的习题课《三角形》,如下的几种开场形式在公开课中最为普遍: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知识的框架,针对知识点向学生提问;教师指出本节课的课题,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最后由学生代表进行知识点的罗列,其他组补充。这些教学方式看似对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可是对于学生而言,意义不大。学生依然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典型的机械训练。习题课中学生不应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习题课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复习,而是能力的提升,只有将习题作为载体,定理、性质等知识点的复习梳理才能够由抽象变为具体,才能使复习更有效。例如三角形的复习课,用习题引入知识的梳理会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

师:请结合本题进行分析。

生1:本题判断△OMN的形状,我感觉应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需要证明ON=OM,∠NOM=90°

生2:要证明ON=OM,可以通过定理:等角对等边来证明,但是∠ONM、∠OMN没有其他条件可以入手。

生3:证明边等,还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来进行证明。

生4:但ON和OM目前所在的三角形明显不全等。

生5:那么只能通过辅助线的添加,构造全等三角形再去证明。

师:刚刚大家从结论去考虑得很周全,已知条件又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生6:在Rt△ABC中,AB=AC,∠BAC=90°,根据等边对等角,能得到∠B=∠C=45°。可以作为全等的条件。

生7:在Rt△ABC中,O为BC的中点,我想到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

生8:在Rt△ABC中,AB=AC,我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最好忘记自己是老师。”这就说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一步步成为课堂的主人。本例中教师仅仅两句话,引出学生的分析(Analyzing),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问(Asking)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间的交流不仅仅依托题目总结了知识点,更能体会到解题方法的自然生成。

(二) 适当留白唤起思考(Thinking)

我们常常会抱怨同样的题型讲过,稍作改动,学生就不会了。究其原因,是我们在习题教学中欠“思考”。尤其是几何习题教学,当教师遭遇启而不发时,会自认为是一种尴尬,于是便充当导游的角色,通过言语的暗示,将学生的思路带到教师预设的路线,当学生添出教师所希望的辅助线时,学生看似“豁然开朗”,却丢失了火热思考的机会。

例如上题,当学生提出需要构造全等三角形时,教学需要设计“留白”,让学生有思考、消化、吸收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的效果。教师此时不要做任何对错的评价,更不能刻意去引导,要适当地留白唤起学生自主能动的思考(Thinking)。实例证明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适当的留白,能让学生添出了多种辅助线,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策略、数学思想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学生进行思维时,必须让学生多讲(Talking),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说出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口头表述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当留白,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白后学生的表述会让你看到学生别样的精彩。

(三) 规范书写勤动笔做(Doing)

一些学生上课发言头头是道,但是考试时拿到题目却无从下手;计算方法、公式背诵得滚瓜烂熟,但一做就错,“粗心”成为他们的借口。所以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书写能力的提高。而且只有此时才能暴露出个别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巡批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个别问题可以在巡视中个别交流来解决,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再进行分析和补充,确保习题课的高效,教师也可以根据巡视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设计(Designing)。

例如上题的研究,当发现学生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变式训练:如右图,若点M,N分别在线段BA.AC的延长线上移动,在移动中始终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前两个环节的一题多解,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加思维的“宽度”,让学生体验一题多解的乐趣,而教师的再设计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多解归一的内在统一,取得“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教学效果。

(四) 合理选题检测反馈(Testing)

我们知道很多学生听课时似懂非懂,部分学生由于惰性,听不懂的地方既不愿意问老师或同学,也不愿意再去深思,于是知识的漏洞越来越大;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听懂了,但可能只是就题论题,这道题会了,稍变一下,改头换面就又不会了;课堂上有的学生看似参与讨论,在思考,也许只是凑凑热闹,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一节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合理选题、当堂检测反馈。

例如上题的研究,设置检测题为: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1) △ACE≌△BCD;(2) AD2+DB2=DE2。对于这样的经典问题,必考习题,我们要让更多的学生会做、能做对。检测题的选择要与课堂例题相关,能够通过例题的学习得到启示后,独立完成。在听课之后进行检测反馈,不仅可以提高优等生的解题效率,促进中等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更能让后进生有学习的动力,提高其在例题环节的听课效率,所以合理选题、检测反馈是习题课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Assessment)

对于初中生而言,习题课本身比较枯燥,尤其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其毫无思路、苦思不得其解时,上课会极易分神,如何让学生保持对习题课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注意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课堂上教师要做有心人,要留意学生的表现,小班化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更便于我们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学生的精彩回答、认真倾听、激烈研讨、投入思索、笔记详细等等细节都值得我们去评价,教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同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会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肯定自我、肯定他人,教师既要关注对知识的评价,也要关注对学生参与状态的评价,教师只有适时巧妙的进行评价,才能让习题课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习题课习题三角形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画一画
习题课应有利于学生真正实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