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上好习作指导课

2016-05-28 16:04马军
教育界·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三有文字习作

马军

不妨先由《野草·立论》说起,鲁迅梦中有一先生在小学堂预备作文,他试图向老师请教立论之法,那老先生说了句“难”后又举例解释,说着说着自己就绕进去了,最后只能用“阿唷!哈哈!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尴尬无奈结尾。此文旨在讽刺好为人师之辈,也道出了行文本无可教之法无可循之道。但鲁迅先生自己一转头也开始与新青年谈及写作之技巧。行文本是在语言的世界随意随性的一场精神旅行,需要执著坚守以及对世间一切的独特发现与感悟,但初始阶段也一定有着必然的可遵循的规则。譬如在第一幕看见墙上挂着一杆猎枪,在后来的第四幕或第五幕这杆猎枪必然会响起要么自卫要么自戕;譬如“天阴沉沉的,下着小雨。”(《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当然如此开头最后也能变成欲扬先抑的示例,最后能得拨云见雾情绪激昂,“风更大了,雨更猛了,前进的步伐更稳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草地夜行》等都是此种设计;譬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着意渲染酴醾几许;譬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以乐景衬哀情使哀者更哀;譬如人物语言,在符合个体身份的基础上可以丰饶华美也可有嶙峋筋骨。就小学生习作,实则是学生一种内收后的释放,一种自我的文字尝试,除却平素的自身的阅读积淀灵巧仿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思维有方向:厘清写什么

学生每每接触一个习作命题,需要解决的一定是些什么,这可以使某一时间段的思维有着集中的指向,而这恰恰是学生习作的瓶颈。我们一贯以为学生生活枯燥,经历简单素材积累少,其实这仅仅是在我们成人眼中的学生生活,其实每种命题在学生生活中都可以看见、听见、触摸、感受,亦有多种选择,习作时学生蹙眉咬笔身陷无从下笔的困囿原因有二,要么是可供选择题材过多难以甄筛,要么是在记忆深处期待唤醒。譬如写一件难忘的事,学生习惯的是同学之间的友谊、父母的关爱或师生之间的美好相处,有一位学生选择了一个较特别的素材“那一天,大门牙掉了”,他写了吃饭时发现下面门牙松动了,开始难受,后来爸爸来了很关心,准备帮助拔除,因为内心胆怯未能成功。再后来,吃东西时得意时竟然就悄悄掉下来了,爸爸告诉他:下面的牙要扔到屋顶上,而且要挺直腰杆迅速有力,这样长出的新牙齿才会挺拔锋利,事情结尾皆大欢喜。这篇习作没有大道理没有程式化的人文气息,但是真实的反映了童年时的幼稚;这两种习作素材足以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谁没掉过牙,谁没吵过架,习作思维有集中指向将会提升习作效率与品质。

二、 叙述有节奏:梳理怎样写

很多学生写作文往往由一件事开始平铺直叙,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写多少,从不敢质疑“我手写我口”的观念,但是如果文字可以真的像流水一般从容,遇圆则圆遇方则方,确实有着一份率真朴实,当然也希望看见小学作文里华丽辞藻的合理堆砌,哪怕千字之内四次排比三次抚卷两次沉思一次喟叹,这必然为今后自然书写打好厚实的底子。可学生的习作往往过于直白缺乏灵动性与流畅感,乃至无味无趣,这就需要老师就已经确定的习作题材做具体的指导。有统计,平常习作中“告诉我们更加具体的方法”有这种需求的学生占了6499%,而学生自己习作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61.99%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例如在写暑假记忆的习作,学生可能会确定游泳开始习作,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天气与小河(环境描写)、小河里的喧闹(场面描写)、自我的动作尝试与内心胆怯(动作与心理描写)、父母的鼓励与指导(凸显或渲染亲情)、战胜自我取得成功(来点励志的宣言),这样的习作条理清楚,可能有些程式化,但训练一定是有效的,足以让学生对往事的诸多细节展开回想,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类似的习作中借鉴。当然这文字也可以写成另外一种“温情”版本: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回来教我游泳——一下子将我扔进河中央(已知我有基础只是胆怯的前提)——任我呼之号之哭之喊之不闻不见——最终学会游泳(联想到狼孩的成长),这貌似苛刻无情的背后更多是无言的爱。学生明白什么,习作中就会永远杜绝老三段现象,按照这样的内容书写,文字的节奏感自然会加强,事情的条理性自然提升。

三、 布局有策略:怎样开收篇

一篇习作真正写好,学生动笔之前需要有整体格局的谋划,兴至笔至意至的境界学生还有待时日,所以一篇文章的开篇至关重要,将会成为整篇习作的引领导向。向来反对“我喜欢……我喜欢……我喜欢……但我更喜欢……”这样的低俗排比,无非就是绕圈子凑字数,也不欣赏“我记忆里有许多事情,但这件让我记忆犹新”。套路使用多了看多了肯定会腻烦,习作时要注意学会开门见山,让读者一目了然,例如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课上借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与写话。”学这篇课文必得领悟这样开头的妙处,再看老舍的《草原》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如此的言简意赅。相比之下,《烟台的海》的开头则显得稍过臃肿。开头也可以进行一些事件铺垫或情感渲染,我们再看看课文《船长》里“薄雾笼罩着大海,和往常一样”。《最后的姿势》开头也在下雨。再看文章的收尾,切不可呼口号,因为习作不是演说,例如“我们一定要……”这样的语言是大忌,文字可做些许升华,《青海高原一株柳》《船长》都是如此,也可以隽永内敛显示文字的张力,《安塞腰鼓》《最后一片藤叶》等均从此法。

当然习作指导课还得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所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在学生的口语表达时注意俗称与书面语言的桥接,例如“我大大”须得改成“我伯父或仲父”,“我太太,老嗲”须得改成“我曾祖母曾祖父”等等,这些可在谈话间随机纠正,习作指导可还得注意“情动”“思远”“辞发”,注意要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书写,作文真正写漂亮须得在后来的“自读自改”“互读互评”“师读点拨”,须得依仗平时的熏与染。

猜你喜欢
三有文字习作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