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博反腐报道内容分析

2016-05-28 10:38赵艺扬
新闻前哨 2016年5期
关键词:反腐传播

赵艺扬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强,“反腐”一词开始大量见诸各新闻媒体之上。人民日报微博作为认证过的《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发布了大量反腐报道,拥有巨大的舆论影响力。本文拟运用议程设置理论,以人民日报微博有关反腐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民日报微博内容的量化分析,研究其报道内容、特点、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人民日报微博 反腐 传播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强,“反腐”一词开始大量见诸各新闻媒体之上。《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刊发了大量有关反腐的报道,人民日报微博作为认证过的《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于2012年7月22日开通新浪微博,并于2012年8月30日发出了第一条与反腐有关的微博。人民日报微博凭借其官方媒体的身份和巨大的粉丝量受到网民的追捧,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影响力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文拟运用议程设置理论,以人民日报微博有关反腐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人民日报微博内容的量化分析,研究其报道内容、特点、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文以“反腐”为关键词对人民日报微博进行搜索,获得自人民日报微博开通以来至2015年12月31日关于反腐议题的286条报道,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分析

1.报道数量。

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微博关于反腐的报道数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86条样本中,2012年有42条微博,占比14.7%;2013年快速增长,发布了71条微博,占比24.8%,2014年增长速度放缓,但达到四年中的数量之最,共有99条相关微博,占比34.6%,2015年数量略微下降,发布74条微博,占比25.9%。

2.消息来源。

本研究中,将微博报道内容的消息来源主要分为四类:媒体,政府/官员,网民和专家。其中,媒体是人民日报微博关于反腐报道最主要的消息来源,286条样本中有217条来自媒体的采访,占76%。有55条消息来自政府或官员,这些消息主要来自中纪委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占19%,而网友和专家消息来源最少,分别为4%和1%。

其中,媒体作为最主要的消息来源呈现出消息来源广泛丰富,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这里的媒体消息主要来自于传统媒体中有影响力的主流报纸,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也有部分来自新兴网络媒体的新闻网站和政府部门官网,如人民网、新华网、法制晚报中纪委官网等。报道消息来源的多样化,使得报道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实现报道内容的客观性,更有说服力。

3.议题呈现方式。

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微博关于反腐议题的报道主要有五种呈现方式,分别是:(1)信息发布,主要是对国家反腐政策的解读、反腐事件的报道和反腐进程的信息汇总;(2)专栏评论,主要转载《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以及中纪委官网的社评、时评,同时通过“微社评”和“人民微评”这两个人民日报微博栏目来发表评论;(3)宣传倡议,主要是对反腐取得成果的歌颂以及“全民反腐”的倡议;(4)官员建言,主要是国家领导人在会议上发表的反腐言论和反腐工作指示;(5)网友互动,通过人民日报微博中的“微议录”栏目与网友就反腐问题展开讨论。其中,议题最主要的呈现方式是信息发布和专栏评论,分别占比40%和33%,而网友互动最少,仅占4%。这些报道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议题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丰富了反腐报道的议题内容,实现了反腐议题的有效传播,架起与网友便捷沟通的桥梁。

4.报道内容。

从人民日报微博关于反腐的报道内容来看,主要有新闻资讯、政策科普、理性评论和倡议建言等四大类。新闻资讯主要是对反腐工作的进展信息发布,政策科普有关反腐知识的内容普及;理性评论指关于反腐的评论性文章和评论性消息;倡议建言是对人民反腐的鼓励与倡导。其中,新闻资讯和理性评论是人民日报微博反腐报道的主要内容,约占70%的比例。

5.报道基调。

经过统计,人民日报微博关于反腐议题的报道全部为积极色彩,主要是发布最新的反腐政策,报道最新的反腐成果,对反腐的阶段性进展进行整理汇总,呼吁人民反腐从自身做起,鼓励人民为更大强度的反腐做努力,争取早日取得全面反腐的胜利。《人民日报》属于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其微博的内容发布完全遵循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并与我国政府对新闻舆论方面的“正面报道为主”的舆论导向相吻合。

三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微博关于反腐的报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报道内容丰富,多元化呈现反腐议题。

从报道内容来看,人民日报的微博从“新闻资讯、政策科普、理性评论和倡议建言”等四大板块来对反腐进行报道,内容丰富全面。在议题呈现上,有“信息发布、宣传倡议、官员建言、专栏评论和网友互动”等方式,多元化呈现反腐议题,使报道更加全面、客观,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快速传播的优势,与网友及时互动,推动反腐议题朝着正面积极地舆论方向发展。

2.栏目评论特色鲜明,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

人民日报微博设置了“人民微评”、“微评论”和“你好,明天”三个主要的评论栏目,评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发人深省。在286个样本中,有95条微博来自“人民微评”和“微评论”这两个栏目,这两个栏目的评论主要来自《人民日报》和各大主流媒体,截取文章中的重点评论或者通过长微博将整篇评论进行发布。有56条微博来自“你好,明天”评论栏目,这个评论栏目的内容来自微博编辑,内容短小精悍、一针见血。这些评论立足现实,拥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引发网友的热议与思考。同时,评论均从正面来谈,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3.添加微博话题,普及反腐知识和政策。

人民日报微博采用在微博内容前加“话题”的方式,来普及反腐知识和政策,如#学习时间#、#习近平谈“反腐”#、#习大大打虎动漫#、#关于反腐,习大大说#等话题,来为网友普及反腐知识,发布最新的反腐政策。采用微博话题的形式,一目了然,方便网友搜索和讨论。

4.政治性倾向明显。

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会议上提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加强,中央重拳打击腐败,紧跟政府反腐败的步伐,人民日报微博2012年8月30日发布了第一条反腐微博,并在其后的两年中报道数量快速上涨,在2014年达到一个高峰。这说明,在反腐议题上,人民日报微博的议程和政府的议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为政府议程设置了人民日报微博的议程。

除此之外,政治性倾向明显还表现在人民日报微博中的报道内容多来自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以职业记者的采访为主要来源,信息多由政府提供,这些都代表的是官方话语权,占比95%,剩下的专家的专业话语权和平民话语权微乎其微,仅占5%。

通过对上述结论的思考,笔者对人民日报微博的反腐报道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在报道内容上增加专家专业视角和平民视角的报道,使报道内容更加贴紧生活,更有人情味,富有人文关怀;其次,报道内容要客观公正,一味的正面报道会降低公众对报道的信任度,要应以正面报道为主,辅以批判性内容,确保报道的客观性;最后,注重报道的建设性,继续增强对公众的反腐倡导,发挥媒体在舆论方面积极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培养公众良好的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德慧:《人民日报微博有关雾霾天气的报道》,《青年记者》2014年4月中

[2]李浩鸣、史公军:《中国主流报纸雾霾报道的框架构建——基于<人民日报>2006年至2013年报道的内容分析》,《传媒观察》2014年第2期

[3陈卓:《人民日报微博关于2013年雾霾报道的传播效果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反腐传播
浅析公务员心理成长与健康建设的反腐意义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中国经济不存在“东北化”可能
反腐报道娱乐化之忧
官员勿被“权力”扭曲心理绑架
反腐高压态势下的行政不作为法律问题研究
官员“弃实就虚”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