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分析探索

2016-05-28 00:08吴炜
办公室业务 2016年4期

吴炜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作用和目前大学校园存在的不诚信现状,就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作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诚信档案;诚信危机;诚信记录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是各行各业建设的栋梁,大学生诚信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举足轻重。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其在培养这一重要群体诚信素养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2014年11月,教育部党组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逐渐铺开。为此,笔者基于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作用和目前大学校园存在的不诚信现象,就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作分析和探索。

一、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作用分析

(一)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高校要致力培养德才兼备、诚实守信的社会建设者。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维护自身良好的信用度;有利于纠正其不诚信行为,使之诚信学习、诚信做人、诚信还贷、诚信就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 而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有的人过分强调个体利益的实现,不诚信行为凸现、信用危机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应该成为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理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担当起诚信建设的重任。所以我们应该在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上,敦促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诚信的姿态面对社会,用诚实的行为感染他人,做诚信的使者,让诚信之火燎原中国,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有助于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目前,由于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已不容忽视,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大学毕业生诚信素养审核力度,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做人之根本,谁先拥有了诚信,谁就拥有了无形的信誉资本,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建立诚信档案,手握一份诚信档案要比主观印象直观得多,对迈入职场的大学生无异于是一把“金钥匙”。

二、高校学生诚信危机的因素分析

(一)学习诚信方面。从高中升入大学以后,学生们如释重负,享乐主义大有市场。没有把学习当作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想方设法投机取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已是屡见不鲜;请人代写、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也是司空见惯;毕业论文则是在网上下载资料,东拼西凑, 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大作”,这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习以为常。

(二)经济诚信方面。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年级欠缴学费约占5%,二年级不按时缴学费的学生越来越多,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一些学生虽然申请了困难补助,生活方面却又是高标准高消费……许多学校虽然实行了奖、 贷、 缓、 助、 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并没使其摆脱困境。

(三)就业诚信方面。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受社会负面影响大。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有的学生在就业推荐材料上造假,如修改学业成绩、制作假证书、夸大个人能力和实绩。也有许多学生随意签约,随意撕毁就业协议,给用人单位不诚信之感觉,造成负面影响。

(四)社交诚信方面。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应有的诚信, 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例如: 向同学、老师借钱不还, 家庭贫困却有意隐瞒、硬充好汉攀比消费,拿诺言当调侃,毫无个人信誉可言,甚至有些学生还坑蒙拐骗,取不义之财。在情感方面,大学生谈恋爱很普遍, 但不少大学生对恋爱过于随意,恋爱动机不纯,不少大学生把恋爱看作空虚心灵的寄托,当作一种时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说,就是“跟着感觉走”“只在乎今朝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更有的是抱着“ 玩玩而已”的心态等等。

(五)网络使用诚信方面。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和知识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网络交往时人的虚拟化,传统中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淡化,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在使用网络时,出现互相谩骂、攻击的行为,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有的甚至导致较严重后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化和缺失。

三、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路径探索

高校學生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涵盖了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目前,各高校对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有异,笔者认为,大学生诚信档案应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为原则,真实、客观地记录以下基本内容:

(一)学生基本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籍贯、政治面貌、由何时何地入学、入学前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身份证号码、本人联系方式、父母联系方式、学生的毕业去向等。个人基本情况应当具有真实性和原始性,应当认真核实、准确填写,这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性工作。

(二)思政品质档案。各系部学院、学生工作等部门对学生在校的品质表现,包括是否入党、入团,是否是学生干部,受表扬奖励及批评处分情况,参加党团活动以及社会活动情况等进行真实记载,并根据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的要求认真进行年度考核,并形成原始的书面鉴定,以档案形式存档。

(三)专业学习情况。建立原始的、真实可信的专业学习情况档案是一项重要的档案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学期的考试、考核成绩表(专业课成绩、英语考试成绩、计算机等级、体育成绩等),学生获奖学金情况,课外科研活动,毕业论文完成及答辩情况等。另外,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如实记录,如考试有无作弊等现象,上课考勤情况等。学习情况应由各任课教师、系部以及教务部门协调、统一鉴定并如实存档。

(四)生活信用档案。生活信用档案主要记载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是否能尊敬师长、团结、关心帮助他人,是否打架斗殴,是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生干部是否能尽职、遵守学习生活纪律,有无不良嗜好及违纪违规记录等。生活信用档案虽然都是琐碎小事,但它既可以起到约束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也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是建立诚信档案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五)经济信用情况。主要包括每学期学费是否按时足额交纳,助学贷款是否按时还款、还息,校内勤工助学情况,社会资助情况以及有无弄虚作假、骗取生活困难补助等等。这些主要由财务部门、相关的学生管理部门随时跟踪并真实记录,定期存档。

(六)择业诚信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推荐书真实与否,学生各种奖励与资格证书的真实性,是否出现就业签订合同后不履约情况,择业中有无不正当竞争以及就业方面的其他相关信息。

总之,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诚实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诚信档案是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诚信档案记录是拿钱买不到的一种信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它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做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高校大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刘翠松.论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兰台世界[J],2007(5).

[2]常乐.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长效机制,档案[J],2008(1).

[3]董雪梅,刘玉纬.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运行模式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