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历史人物探微

2016-05-30 00:49作者常乐学校长沙市雅礼中学
创作 2016年2期
关键词:崇祯清军江北

作者:常乐学校:长沙市雅礼中学



明末历史人物探微

作者:常乐
学校:长沙市雅礼中学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这想必是对史可法最好的诠释。

原始资料记载,崇祯十五年后,史可法任安庆巡抚,职权范围缩小至管理安庆府、庐州府、太平府和池州府(现主要为安徽境内)。后建立南明政权,弘光元年,自请督师江北,谁料江北四镇各自为政,致使明军进取清军无力,人心涣散。更有左良玉清君侧一事,致毗邻扬州之泗州沦陷。史可法孤军自守扬州城,虽有多铎的围困,多尔衮之劝降,但仍坚定不屈,其《复多尔衮书》中言道:“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后清军破扬州,多铎几次劝降无效,史可法最终以身殉国,时年四十四岁。

史可法一生堪比宋末抗元名将文天祥。其任职经历,且艰且勤。崇祯元年,入进士、受其师左光斗影响,入东林党。后授西安府推官。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崇祯十年,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崇祯十四年,任漕运总督。崇祯十六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时议设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江北四镇,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后因“联虏平寇”之策略不当,加之东林党与马士英等人的矛盾,明朝廷各官员无法齐心向外,史可法本人也遭受南明政权的冷落。致使清军兵分两路,一路下毫州,一路下徐州,陆续攻破泗州,淮安,直逼史可法所守扬州。然成败已定,史可法在多次劝降后不屈不挠,以身殉国,传为千古佳话。

从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说,史可法之所以位列于明朝二十四明臣,之所以被后人所赞誉,是因为他从小就表现出的宏大抱负,超凡才略,刻苦精神;为官时的国难当先,超凡才略;覆灭前夕的坚守孤城,勇战清军,以及面对清军表现出的不屈气节。从这些方面讲,此人性格应该刚毅正直,是一个绝对的忠臣。同时,他的一生,有多位高官引荐,可见得此人必定勤学多才。但终其所述,史可法的做官史虽然看起来十分顺畅,但仍然命运多桀。抗明的失败,直接原因的确因为明军涣散,不敌清军;但往深处说,史可法的旧事敌友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成功抵抗清军的可能性。这反映出他的品质里有许多闪光点,性格里有许多让人敬佩之处,但也存在着过于耿直,不通官场事理的缺陷。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留守大臣,他的“搞平衡”式的政权交接方案,充分表现了他不够果敢的性格缺陷。不论这些缺陷是党派所致(如东林党与马士英和南明朝廷的矛盾),还是因为错误策略所致(如“联虏平寇”),亦或是虽有督师之名却无法调动四镇之兵的无奈,这都造成了史可法的劣势形态。但从另一方面说,我认为史可法的优势更是大于他的劣势,他的官职,部属(总兵,骁将,幕僚,炮弹专师),战事才能等,最重要的也最根本的,是他一颗忠于明王朝的铁骨铮心。

至于他与同期相关人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几个人:其一左光斗,其师也,是为明朝革新除旧的进步势力,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其性格清正刚毅,刚正不阿,深刻地影响到了史可法,也为史可法进入东林党起到了推动作用,然最终被阉党所害,被史可法称“吾师乃铁石铸造的肺腑”,高度评价中,体现了左光斗对史可法性格特点的深刻影响。其二马士英,是为造成千古名臣史可法的致命失误之所在,在弘光政权推举皇帝时,因为马士英的出卖,说好的拥立“桂王”变成了拥立“福王”,导致南方地区统军最多的江北四镇全部因为马士英的政治手段而拥立福王。此事,马士英不仅抓住了史可法的把柄,也将弘光政权迅速瓦解的大部分责任摊给了史可法,以致史可法在后世看来只是一个“无能的殉节者”。而左良玉的“清君侧”一事,史可法也是因为听从了马士英“撤江防之兵”的命令防左良玉,使左良玉被黄得功逼死。其三为江北四镇,四人中,高杰、刘泽清是望风而逃的败将,本应受到朝廷的惩罚;黄得功、刘良佐在甲申年间也无“功”可录,只是由于他们以兵力作后盾使朱由崧得以如愿以偿地登上皇帝的宝座,因此都成了定策功臣。但对于史可法而言,失势后自请督师江北,本想与四镇权宜军事,不料却遇四镇因定策之功而飞扬跋扈,各据地自雄,史可法与朝廷皆无力管束。四镇尾大不掉、各自为政,降低了攻克清军的实力。这成为了导致史可法不敌清军的重要原因。其四为多铎,多铎与史可法,征服者与抗争者,多铎三次劝降,史可法仍不屑一顾,遂杀于多铎。期间,多尔衮也送来劝降书,史可法一封《复多尔衮书》将清军彻底说服。一位是征伐南明第一功臣,一位是只身抗清的悲剧元帅,两者的交锋,更是明末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民族气节,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重的。即便史可法行事似乎略优柔寡断,顾虑重重,没有足够的政治家的决断与魄力。但我觉得,只要能站对路,站准路,就能摒弃掉大人身上存在的部分缺陷。对于抗清,史可法是主战的,但不能再让“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策略所误;针对清军南下路线,史可法将调整一线防守为两线出击,主要针对毫州及徐州,以稳住江淮一岸;对于明朝内廷的决议,史可法定会与各地方总督及言官再三讨论,再三思索后根据是非利弊实行。总的来说,史可法一生留给我们后人的两个字是气节,这种能得到世人敬仰的气质足以掩盖在王朝末期无力回天的节节败退。独木难支将倾之大厦,大厦虽倒,而木之气韵犹在。

点评:历史深厚长远如海,泛舟其上,潜泳其深,各人都能有收获。天光云影,风光绮丽,身在少年,时逢盛世,既得好学之境,尽管投入,学识从来都不会负人。

猜你喜欢
崇祯清军江北
清军中火器的来源、使用情况与作用
产业愈强,开放愈劲!经济增长赛道上,江北新区如何跑出“加速度”?
向晚意卿卿
浅析后金军(清军)攻城方略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
湘江北去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