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 对于员工“德”与“才”如何权衡?

2016-05-30 05:39宋波
关键词:招聘员工

宋波

摘 要:由于我们国家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使得知识的更新换代转换加快,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知识的不够用,大家需要不断的培训学习充实自己从而跟上社会的前进脚步。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人的才能都是有限的,大家需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很少看到有人在学校所学可以管一辈子的,这实际上是个好事。进一步地,如果大家的才能需要后天学习,那么大家可能都处于才能差不多的状况,因而对于员工而言我们更应该看中的是“德”的方面。另一方面,从大家都需要长期培训的角度看,大家都没有才,即所有人都没有掌握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先重德,而德恰恰是员工综合素质的体现,德是员工已经具备的长期具有的或者说已经塑造完成的。

关键词:招聘;如何权衡;员工“德”与“才”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17-2

1 事业上讲“重德后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企业在使用和利用人才的时候应该先重德后重才。

①由于很多人甚至多数人可能会同意不同的观点,即招聘时注重员工“才”的方面大于对员工“德”的方面。再次强调,我们始终注重员工“德”大于“才”,由于首次招聘时可能不能对员工两个方面的观察有明显的比较,我们重点分析员工在“二次招聘”时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二次招聘”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员工会离开公司一段时间以后,员工去别的公司应聘或者再次回到原来的公司的招聘情况。

②由于员工在首次招聘的时候,招聘双方互相不了解或者说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招聘方只注重员工“才”的方面,公司求贤若渴,而忽视了对员工“德”的重视,这是正常现象而且是常常会发生的。然而,在“二次招聘”的时候就基本上不会再有类似的现象了,因为“二次招聘”放大了员工“德”的素质,使得领导者能更公平合理地看待员工,进一步讲,能够更看重德和注重德。

案例:三国曹操收关羽。三国里面关羽归降曹操只有一次,在曹操答应了关羽的三个条件后关羽才归降的,之后,在得知了大哥刘备的消息后——这是关羽归降的条件之一,关羽坚决离开了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那里。曹操的部下不愿意放关羽走,都知道他厉害,如果走了是放虎归山。这里体现出了曹操信守诺言即使知道关羽杀了他六员大将,曹操的大度与部下形成了对比。

随后出现了刘备对关羽的“二次招聘”,刘备对关羽的到来用人不疑,反而是三弟张飞对关羽产生了怀疑,在关羽斩杀了追来的敌将后张飞重新相信了关羽。这里张飞是有条件的相信,而刘备是无条件的相信。曹操的一“放”和刘备的一“留”两人的用人领导才能不差上下,而且都从各自的部下那里得到了映衬。

下面来看看三国里面的吕布。吕布号称同一时期最勇猛武将,曾经“三英战吕布”就是同刘、关和张三人打成平手。吕布“才”能第一然而没有“德”行。在诸侯混战时期,曹操和刘备联军打败了吕布,这时候,曹操和刘备对吕布展开了联合招聘。曹操问刘备怎么办?刘备说“君不见丁原与董卓的下场吗?”,就是你没有看到吕布前两任招聘领导的下场吗?都是被吕布杀死的!最后吕布没有被录用自取灭亡了。反而是吕布的部下张辽被关羽下跪保荐而被曹操录用了,关羽一生给人下跪的次数很少,曹操因为相信关羽继而相信张辽从而得了一员大将。

小结:在第一次招聘的时候,由于公司领导与员工没有很好的信息交流沟通存在着不了解,从而导致轻信或者相信有“才”能的人,当然对于英明的领导是不会有这样的失误的。使人印象深刻得出正确结论的往往是“二次招聘”、“三次招聘”等等。这时候,该员工的品德问题就会一次比一次重要地显现出来,品德需要次数和时间的检验。我们发现,随着招聘次数的增加,“才”能的重要性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德”行的重要性呈现出上升趋势,二者是负相关的。还有,有“才”而没有“德”的人从企业风险的角度考虑,一旦他对企业有不利的影响那时他对企业的风险也可能是最大的,因而,总体对企业来讲,可能会得大于失。松下电器董事长认为用七十分的员工这时候对企业最有利,因为这时候对企业和个人都是最合适的,其实,员工用六十分的就行了,这时候员工会达到1+1﹥2的效果,因为现代企业我们追求的是团队精神。

进一步地,我们再看看对招聘公司领导的要求,也就是企业家精神。关羽最后“大意失荆州”被孫权抓住后,他坚决不投降被孙权杀了。孙权的想法是当初曹操对关羽那么好关羽都不投降,而他即使做得一样好关羽也不会投降更何况还不可能做得一样好,关羽放回去后是放虎归山不能放。从这一点上看,孙权的用人能力上面就比较曹操和刘备低了一级,也就是有“德”的领导用有“德”的人才,次一级的领导用次一级的人才“人以类聚”。比如,孙权的最有利部下周瑜被“三气周瑜”给气死了,文官里面的鲁肃也是个“老实人”;再有,孙权的部下武将没有超一流的武将,比如刘备的关羽、张飞和赵云;曹操的典韦、许褚和夏侯惇等等。因此,我们说“次级领导”只能招聘和使用“次级将领”。最后,孙权杀关羽没有从战略考虑问题,就是孙刘联盟问题,他显然严重的破坏了孙刘联盟的约定,有这些原因所以最后的结局也就是必然的了。

结论:领导者的“德”与“才”一般与员工的德才成正比,没有气量和远见的领导一方面好的员工跟随他的会比较少,另一方面,同样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 企业做出对于员工“德”与“才”如何权衡的选择的主要因素

2.1 领导偏好

企业现任领导者的偏好一般对员工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影响。领导是技术型的可能对有技术的员工比较偏重,而领导如果是人际型的则会对善交际的员工比较偏好,如果领导是概念型的会对懂管理的员工比较重视,这一点应该比较好理解。

2.2 企业需求

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对员工进行选择性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员工也会对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但是员工和企业之间往往不能平等。

2.3 岗位发展阶段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员工有不同的需求,甚至在同一发展阶段不同岗位之间对员工都有不同的需求。

2.4 保障条件、培训能力和制度约束

其实,我们认为比较理想的条件是企业在选定员工之后,员工一般具有基本素质,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进行不间断地培训,企业和员工之间能做到和谐企业的理想状态。学生毕业后进行选择工作或者接受企業的选择,在上岗前要接受岗位前培训。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和外语培训等等。此外,还应该有持续的继续教育培训,比如管理、政治和经济、教育和心理等等方面的培训。企业在培训后会对员工进行考核,对员工进行选择性上岗。这样学习是企业的学习和员工的学习,员工是在企业的培训和学习中成长的,而最终的受益者还是企业自身。

3 企业做出对于员工“德”与“才”如何权衡的遵循原则

3.1 企业在高级管理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应当遵循内部优先的原则

外来高级管理人员对本企业的不利因素可能有,不了解本企业的长期管理目标或企业文化;不熟悉本企业的产品;不能够与原企业内员工自上而下的和谐相处。当然,外来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会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更了解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他会比任何人都有勇气和魄力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等等。

3.2 处在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应当广开外部渠道,吸引和接纳需要的各类人才

企业由成立初期到快速成长期,一般积累了财富基础,此时的企业的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可以积极招聘和储备各类人才。比如,管理人才、销售人才、技术人才等等。

3.3 当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企业应尽量采取内外结合的人才选拔方式

另一方面,企业对员工应具备的保障因素。企业应该而且可以给予自己的员工以下的保障因素,比如①金钱vs.事业;②稳定vs.前景;③工资vs.福利;④精神满足vs.物质富足等等。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兼顾到员工的利益,同样地,企业员工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应该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效益,他们可以是以人为本的统一。

参 考 文 献

[1]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约翰M.伊万切维奇,赵曙明,程德俊.人力资源管理(原书笫11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招聘员工
电力建设企业高端人才招聘浅析
就业“男”题背后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研究
H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招聘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浅谈企业财务人员管理的思考及对策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旅游饭店服务礼仪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