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异乡的孤寂倩巢挪挥龅谋愤

2016-05-30 10:48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风雨落叶首诗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这首诗反映出作者客居异乡的孤寂之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首联以景托情,描写灞原上空萧索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焦急之状。

颔联写人,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夜已深了, 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乏力。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受,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挨,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写尽其中凄楚孤独的况味。

颈联亦是写人,展现诗人的心境。这时夜深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但很清楚。诗人孑然一身,孤单无助,只有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他为邻相伴。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皆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与其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活。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叹:“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写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风雨落叶首诗
风雨不动安如山
《上课没人抢》
风雨面前我们一起扛
我想写首诗给你
四十载风雨人大路
going Coastal
最后一片落叶
落叶知多少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