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号』由来趣谈

2016-05-30 10:48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道人居士青藤

旧时,有些人除了名和字之外,还习惯用别号。因而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朋友之间口头称呼只用号,书面称呼只用字,而不称名道姓。别号不像名和字一样受到家族行辈的限制,字数多少不拘,因而能够比较自由地反映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早在晋代即有少数文人雅士自取别号,唐宋时别号逐渐流行,到了明清则几乎人人都有别号。至今,有的文人仍有用别号的习惯,有的人别号多达几个、十几个,如明末清初学者傅山,有公它、真山、浊翁、石人、朱衣道人等别号;清初画家朱耷,有雪个、个山、传綮、人屋、驴屋、八大山人等别号。别号的取名,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情趣为号。晋代诗人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文有“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宋人欧阳修晚年取号“六一居士”,他自己解释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布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老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另如清人王礼号“自乐斋主”,郑薰号“七松处士”,鲍廷博号“知不足斋主”,金琮号“赤松山农”。近代学者辜鸿铭别号“东西南北人”,谓“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癖好为号。欧阳修平日寄情山水,自号“醉翁”,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意。又如明末画家朱国盛号“拜石斋”,清人汪启淑号“印癖先生”,刘传馨号“爱莲居士”,近代大画家齐白石号“三百石印富翁”。

地名为号。唐诗人李白生长于四川江油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皮日休早年就读于湖北襄阳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宋诗人黄庭坚曾读书于安徽替山县山谷寺,自号“山谷道人”。清诗人袁枚在江宁小仓山建随园,悠游其中近五十年,故号“随园主人”。晚清小说家吴趼人曾居广东佛山,自号“我佛山人”。另如王安石、韩愈、则以籍贯或为官之地为号,故称王临川、韩昌黎。

志向为号。借立号以表明人生的追求和志向。唐人司图空才华卓绝,志气高远,为衰败没落的唐王朝竭志尽忠,然而回天无术,最后佯称足疾,退出官场。晚年看破红尘,隐居山林,以“耐辱居士”为号。明人海瑞,自号“刚峰”,表明自己终身要刚正不阿,为明代著名的清官。近代进步人士的号多带有强烈的爱国色彩,申明其救国拯民的壮志。如谭嗣同号“壮飞”,陈天华号“思黄”,秋瑾号“鉴湖女侠”,邹容号“革命军中马前卒”等。

仰慕为号。有些人对某一先贤的仰慕取以为号。仰慕陶渊明的有俞澹号“景陶斋”,张岱号“陶庵”,周春号“梦陶斋”;仰慕韩愈的有杨祜号“梦韩堂”;仰慕苏轼的有蒋璨号“景坡堂”,冯应榴号“梦苏草堂”,王锷号“梦苏道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十分崇拜明代杰出画家徐渭,徐渭的别号为“青藤道士”,郑板桥却以“徐青藤门下走狗”为号。

猜你喜欢
道人居士青藤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成双结对
知是荷香慢墨香 从「青藤白阳」到海上画派
趣味语文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青藤欢笑
青藤书屋联语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