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E+e”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6-05-30 10:56刘黎明钟鸿钧周庆贵朱栋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9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本科人才培养

刘黎明 钟鸿钧 周庆贵 朱栋

摘要:本文基于本科生培养模式亟需创新的背景,通过解析财经“E+e”项目的培养目标、运作过程、课程设置与质量控制等内容,提出本科生培养应推广“E+e”模式以加强责任教育、寓教于乐和增强实践,为创新探索本科生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E+e”;本科;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9-0125-02

一、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各大高校招收的本科生数量大量增加,使得教学资源紧缺,同时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進入“十三五”新时期,本科教育改革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将是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努力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风格和理念,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领域办出特色,勇争一流。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人才结构中相处的位置各不相同,这也是不同大学的特色。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一般本科院校绝大多数都属于教学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财经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应该是应用型人才,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在很多财经类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上非常注重基础理论的灌输,但在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上则显得相对有些不足。而国家的经济转型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现有的财经类本科生教育在培养模式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现实需要,无法有效的面对国家的经济转型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式,亟需在培养模式上的创新,以此来应对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上财商学院财经“E+e”项目设计与实践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E+e”新教育实践项目(简称“财经‘E+e项目”)起源于2012年初,至今已成功运营了4年多的时间。“E”代表上海财经大学EMBA学生,“e”代表上海财经大学本科生。从面向金融学院金融实验班本科生开展的“金融E+e职业导航计划”为试点,到升级打造成型的财经“E+e”新教育实践项目,已面向全校本科生、全体EMBA在读生(含EMBA校友)进行公开选拔,累计40余名EMBA、百余名本科生参与到该项目中。

(一)财经“E+e”项目培养目标

财经“E+e”项目是以培养健全人格的财经领域精英人才、构建和传播商业文明为旨归,将本科生与专业硕士(EMBA)培养互相衔接,充分调动两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高效利用双方资源优势,为高效人才培养提供积极的探索和创新。经过充分调研、讨论交流,财经“E+e”新教育实践项目制定了为期三年的课程体系,通过社会实践、职业会规划导航、生命之美教育,引导本科生从“应试型”向“创新型”转变;集合社会有识之士的智慧和力量,提供“成长基金”,为本科生从学校步入社会这一重要转型期保驾护航;通过各类课程、专题讲座、实践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拓宽本科生的视野,锻造其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领导力,强化其创新、创业意识。此外,商学院还与校团委、校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创新,形成结构完整的“启发—培养—就业—创新”的培养闭环,为创新型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全新的载体,能充分调动学院与学校两级单位之间的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于此同时,EMBA学生与本科生之间逐渐形成和谐的生态圈,各阶段商学教育资源更为有机的衔接在一起,使本科生和专业硕士相辅相成,共同为财大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二)财经“E+e”项目选拔流程

财经“E+e”项目从我校大二学生中选拔培养对象(即财经“E+e”项目中的小“e”),在EMBA导师们(即财经“E+e”项目中的大“E”)的协助下完成为期3年的课程学习。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和导师的双向评估,优化项目人员。每次举办的活动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只有小“e”完成相应的结题报告才能拿到学分,且只有修满学分才有资格进入下一个培养阶段。在培养过程中,项目组织方将综合小“e”的活动表现和创新、创业情况提供奖学金。商学院与校团委、校就业指导中心合作开展小“e”选拔工作;由商学院综合考察EMBA学生和校友,选拔产生大“E”,确保公平、公开、公正,调动潜在小“e”和大“E”的参与积极性。

(三)财经“E+e”项目三大模块课程

财经“E+e”项目的课程主要分为境界提升课程、职业导航课程、导师实践项目等三大模块。(1)境界提升课程,对培养对象在审美教育、人格教育、人生教育等领域进行境界提升,厚其德,博其学。此类课程主要由校团委进行组织。(2)职业导航课程,对培养对象在就业领域进行指导、培训并塑造职业理念,铸就“经济匡时”之志向与品质,为训练创新思维提供模块化的实践。此类课程由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组织。(3)导师实践课程,筛选杰出的EMBA校友,彰显我校EMBA学生“专业、良善、醇厚、优雅”之风范,通过与本科生的密切沟通互动,培养小“e”的领导、领袖气质和实战经验,为创新思维提供实践保障,让本科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校园外的社会。此类课程由商学院实施。

(四)财经“E+e”项目教育质量控制

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必须从保障培养质量入手,逐步加强教育质量控制,从多个维度来确保财经“E+e”的项目能够达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中适应社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有所提高,因此财经“E+e”项目将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其控制机制如下:(1)组织管理。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从组织架构上对该项目进行规范管理。(2)制度管理。制定整体培养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教学双方的教育与学习行为。(3)课程质量管理。分模块设置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开展教学活动。(4)评估管理。设置立体的评估体系,实行指标系统的数字化考核,提高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公开性。(5)文案管理。规范教学管理文件,统一归档要求,实行文案管理的电子化。(6)资金管理。设置专项奖学金,激励学生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做出成绩,为该项目服务,以提升项目品质和教育效果。

(五)财经“E+e”项目实践收获

财经“E+e”项目近三年培养本科生累计近百人,组织和带领本科生参加课程学习、实践体验、沟通交流等活动,使得参加项目的本科生在实践素养与综合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1.职业认知和职业责任更加清晰明确。参加项目的学生通过与大“E”进行职业意向的沟通与交流,对自己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责任都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为后续职业规划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丰富职业阅历,为后续职业发展积累经验。参加项目的本科生可以通过实习考察等活动,增加实践体验,了解职业过程。财经“E+e”项目首批培养的本科生在毕业时,或选择到知名券商、PE、咨询公司从业,或选择申请出国继续读研,在其申请工作或求学过程中,财经“E+e”实践活动都成为其本科生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3.体验组建团队并共同创造成果。参加项目的本科生可以根据任务需求组建小组具体开展学习等活动,为学生交流讨论互促提升提供良好机会。“财经E+e”项目有两名小“e”一起研发的“露米记账app”在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荣获创业计划序列银奖。

三、财经“E+e”项目的经验启示

通过近几年财经“E+e”项目的运作,使得参与项目的本科生在开拓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提升,由此也为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

1.本科培养内容应加强责任教育。财经“E+e”项目打通项目理念、项目执行、执行反馈、阶段性评估和改进等环节,将抽象的社会责任教育、创业创新教育等内容融入整个培养过程中,通过激励小“e”和大“E”之间互相影响、相互鼓励,逐渐形成了责任教育的“双擎”驱动模式,有效培养了本科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其后续职业发展和提升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是对本科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

2.本科培养过程应注重“寓教于乐”。财经“E+e”项目在小“e”和大“E”的搭配中融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使教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以任务为载体组织两类学生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依赖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

3.本科培养形式应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本科生实习实践环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习实践无法有效落实、实习实践单位管理混杂、实习实践质量良莠不齐等是该环节实际存在的普遍问题。财经“E+e”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建设好实践基地。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保障学生的权益以及实习质量,能够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的动手及思考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环境,有效提高了本科生实习实践环節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业型商科学院——以丽水商学院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4,(01):112-114.

[2]刘黎明,周庆贵,黄灵敏.应用本科与专业硕士贯通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财经“E+e”新教育实践项目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2015,(05):109-113.

[3]汪建新.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活动开展模式探讨[J].人才培养改革,2012,(014):27-29.

[4]尹宁伟.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生成机制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04).

[5]韩青青,钟鸣文.探索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浙江大学的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3):48-51.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本科人才培养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