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毓黻文献史料方法

2016-05-30 11:55翟悦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4期

翟悦

摘 要:金毓黻先生在长期的史学研究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献史料方法,主要体现在对文献史料的分类,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史料、对文献史料进行考证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金毓黻;《静晤室日记》;《辽海从书》

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东北文献学家、东北史地研究领域的开创者金毓黻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他重视文献史料的价值,独特的文献史料方法是密不可分的。而大多数学者把重点放在了金毓黻的史学研究和贡献上,忽略了对其独特的文献史料方法的研究,但先生的文献史料方法对如今的史学研究工作仍有很大帮助。《静晤室日记》是先生留下的学术札记,所以本文将以《静晤室日记》为重要依据,全面分析先生的文献史料方法。

一、金毓黻的人生经历及文献史料方法的逐渐形成和完善

金毓黻出生于一八八七年七月十九日,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里,辽宁辽阳人。先生从小就喜爱阅读,在他六岁时进入私塾学习。十六岁时,由于家里生活窘迫,无奈辍学。从商四年,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在这期间他读了《四书大全订本》、《困勉录》、《松阳讲义》等书,可以知道宋明理学对先生的影响很大。在先生二十岁时,受到白永贞校长的赏识,有机会重新入学,在辽阳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金毓黻1913年到1916年在北大学习期间,新文化运动还未开始,且师从黄侃,而黄侃又是章太炎的学生,所以金毓黻受到传统的考据学和音韵学影响很大。由此可见,先生受到传统的教育,他的史学研究方法也属于传统史学。

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对东北史的研究,广泛的搜集整理史料,于1927年出版了《辽东文献征略》一书,是第一部研究东北的历史著作。随后,先生继续对东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尤其是对地方志的搜集,于1930年开始编印《辽海丛书》。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金毓黻先生被日逮捕,但他仍利用便利条件对东北地方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这一时期先生更注重利用史料,写了一部关于渤海国史的专著,即《渤海国志长编》,这本书包含了中外古籍中有关渤海国历史的资料。 1936年,先生从日本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先生拜访了黄炎培、傅斯年、羅家伦等人。其中新史料学派代表人物傅斯年曾提出“史学即史料学”,傅斯年撰写的《东北史纲》仓促成书,不可避免论述有不足之处,先生在看了《东北史纲》之后,对其进行批判。随后先生写了《东北通史》(上编),并于1941年初版,这一时期先生更加注重对文献史料进行考证和校对,《东北通史》成为了研究东北地区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金毓黻先生对东北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20到40年代,对文献史料方法由最初的简单搜集、整理到后来的利用史料,对史料进行考证,是逐渐深入和完善的。

二、金毓黻历史研究的文献史料方法

金毓黻先生重视文献史料的价值,认为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并在史学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献史料方法。

第一,金毓黻重视文献史料的分类。先生在《静晤室日记》中曾经指出“所谓史料实含文与物二者。此所谓文,乃兼文、献二者并言。至所谓物,则在文献之外,即地下发获之实物是也。”由此可见,金毓黻先生把史料分为两种,一是文献史料;二是文物资料即考古发掘,并把两者看的同等重要。先生在《静晤室日记》中提到“一为文章,所谓文也;一为传略,所谓献也。”可见,金毓黻先生把文献也分为了两类,这就为研究历史文献提供了方法。如金毓黼先生在编《辽海丛书》时,开始设想是“拟定编《辽海丛书》目录,内分二部,一曰先正著述,一曰掌故丛编”。但在成书之后,由于目录内容过于庞杂丰富,最终定为了四类,即专著、杂志、文征和存目。

第二,金毓黻重视对文献史料的全面搜集和整理。先生在《研究东北文献之重要及其方法》中曾经提到:“文献者乃历史全体之对象,非历史一部之专名。故征求文献,即为作史之预备”。先生把对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看成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条件。如先生在被日拘捕担任伪职期间,三次到朝、日进行域外访书,使他看见了大量珍贵稀有的与东北古史有关的书籍,这些文献史料在国内很少见,先生通过购买、抄写和记录等方法,对文献史料广泛全面地进行搜集和整理,这些都写在《静晤室日记》之中。另外,先生在编写《辽海丛书》过程中,曾多次与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内藤湖南交往密切,《辽海丛书》的编写受到内藤湖南《满洲丛书》的影响和刺激,并在书中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珍贵书籍,还有名器、碑志等,可见《辽海丛书》保存了珍贵稀有的东北地方典籍。先生认为搜集、整理文献史料应该具有严谨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的文献史料搜集,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封建社会的正史、杂史、实录,地方志书,士族的谱碟中去探求,还可以亲自考察考古遗迹,搜集口传资料、国外史料等等。还应该扩大史料来源,进行全面的搜集,先生认为:“材料是不会说话的,它不能毛遂自荐,只等候留心的人去找它而它不能自动地来找我”。对于别人看来没有利用价值的史料,我们也应该重新进行搜集,获得新的使用价值。对于刚搜集来的文献史料自然很凌乱,需要对它进行整理,使搜集来的史料具有条理性、系统性,这样才可以方便日后的使用。

第三,金毓黻先生重视对文献史料的考证。清代乾嘉考据学、清代章学诚方志学对金毓黻先生文献史料的考证方法影响颇深,先生在研究文献史料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前人考据、训诂的方法。除此之外,先生还受到新史学考据方法的影响。他把传统的考据方法和新史学考据方法相结合起来,对文献史料进行研究。如先生在《东北通史》中对满洲一词进行考证,“乃谓满洲之音,由于曼殊,满洲之义,乃为酋长,既非部族之名,更与国号无关”。搜集整理的史料有很多,必须对文献史料进行认真的比较、核对,发现问题进行考证,才能确保文献史料真实可信。

三、金毓黻文献史料方法的独特之处

按周予同的分类方法,金毓黻属于史料考订派学者,在某种程度上看,先生也是一名史料学家。先生对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不只局限于国内的史料,还大量的采纳国外的史料,他认为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并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积,而是要与历史研究相结合,运用正确的方法去使用文献史料,发挥文献史料的价值。另外,先生注重对文献史料的考证,先生在《静晤室日记》中曾说:“一事有两个以上记载,而内容不同者,则加以比较考订,取其最可信者。”在文献史料考证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等原则,先生文献史料考证的方法受到传统考据方法和新史学的考证方法的双重影响。金毓黻重视文献史料的真实性,先生在《静晤室日记》中曾经提到“文献之学,专为考求古事”,如果“单文孤证,凭空臆度,遂悬断千年前之事以为是如;或未身履其地验之以为目,未有能得其真者。”金毓黻先生在搜集东北文献史料过程中,注重亲身实地考察,曾去过渤海上京龙泉府、上京会宁府(黑龙江阿城的白城)等地,确保文献史料真实可信。以上就是金毓黻文献史料方法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 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 熊尚厚.中国史学家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5] 金毓黻.静晤室日记[M].沈阳:辽沈书社,1993.

[6] 霍明琨.静晤室日记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7] 金毓黻.研究东北文献之重要及其方法[J].东北丛刊,1930(05).

[8] 罗继祖.辽海丛书。史学集刊,1982(02).

[9] 郭君.金毓黻生平及著作简介[J].图书馆学研究,1985(04).

[10] 金景芳.金毓黻传略[J].社会科学战线,1986(02).

[11] 刘慧娟.金毓黻和《辽海丛书》[J].图书馆学研究,19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