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那些事

2016-05-30 10:48刘成
新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皮夹克雷锋摄影

刘成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50多年前的1962年8月15日,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因为雷锋乐于助人,半个多世纪以来, “学雷锋”几乎成了“做好事”的同义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雷锋的一些网络质疑随之而来,比如人们发现生活中的雷锋也“赶时髦”,甚至还有名表和皮夹克。到底哪一个雷锋才是真的雷锋呢?

表和皮夹克

其实雷锋不只有一块英纳格手表、一件皮夹克,他还有一条料子裤,一双挺不错的皮鞋。这些遗物,在如今的抚顺雷锋纪念馆都能找到。

这些所谓的昂贵商品,每样数量都很稀少,从逻辑上说,“雷锋购买过昂贵商品”这个事实,和“雷锋并不简朴”的倾向性判断之间,至少还隔了一个“雷锋经常购买昂贵商品”这个必要的逻辑环节。然而雷锋并没有频繁购买昂贵商品,一些网民反复强调的“名表、皮夹克”,每样只有一件,是孑然一身的雷锋的全部家当。也就是说,网民用一件皮夹克来否定一个人的简朴,这个论断是以个体来代替整体的错误。

另一个核心问题是雷锋的“财力”。雷锋日记里记录了多次雷锋给战友和灾区捐款,数额从10元到100元不等,雷锋作为解放军战士,一个月津贴费也就几元钱,他哪里有钱买夹克和名表?

这里就要说说当兵之前雷锋的收入。1956年雷锋在望城县当公务员,这时候他的月工资已经是29元;1958年到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时他的每月工资32元;同年11月,他去了鞍钢,月工资涨到36元;等到他离开鞍钢进入部队时,每月几元的津贴费实际是他收入最少的阶段。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陶克曾经估算过雷锋的各项收入,累积大概在1400元左右,作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孤儿,雷锋没有每月给家寄钱的负担,也没有烟酒之类的嗜好,牺牲前也没有一个正式意义上的女朋友,在这样的条件下能攒一些钱甚至给自己添置一件40元的皮夹克也就显得十分平常(当然雷锋也就只有这一件皮夹克,而且因为这次“冲动消费”买了皮夹克料子裤,他还在与故乡望城县委副书记的通信中被批评了,从此就很少穿出来)。作为一个注脚,雷锋在望城县工作期间,有一次跟着县委书记张兴玉下乡,看到一户农民生计艰难,张兴玉自掏15元资助这户。雷锋跟着掏了10元钱也要给。张兴玉拦住说:“你不用给了,你钱少。”雷锋却说:“您一家7口,平均下来还没有我多。”

众多的照片

当然,雷锋也有自己的嗜好,其中比较费钱的就是照相。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照一张相不便宜,不过雷锋喜欢,他又没有其他花销负担,因此他自己张罗的照相数量就不少。1956年11月,雷锋在望城县委工作期间,县委班子照合影,他在一旁看热闹,书记张兴玉看见了他就说:“快来,算你一个。”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雷锋平时舍不得吃,但是爱美爱照相,舍得在照相上花钱”。年轻的雷锋,拥有跟那个时代的众多年轻人一样的爱好,去鞍钢报到的时候,雷锋仍不忘在路过北京天安门的时候照一张骑着道具摩托的照片。后来参军伊始,雷锋还因为保留额头前的刘海被批评过。

根据统计,雷锋生前的照片共计351张,其中在军旅生涯中拍摄的照片共222张。在当时那个年代,雷锋的照片数量算是相当之多了。

这其中一部分是他个人喜好留下来的照片,而主要则是宣传部门给他拍摄的照片。

这是因为,雷锋在牺牲前就已经很出名了,在鞍钢期间雷锋就是工厂的先进工作者,还出席了鞍山的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后来参军,他又成了所在军区的典型,还当上了抚顺市人大代表。作为先进人物,雷锋在生前就已经长时间有摄影师在跟拍了。在牺牲前,沈阳军区摄影干事张峻采访雷锋跟着跑了90天,这还不算雷锋所在团的摄影员季增平均每4天给雷锋拍一张照片,先后有10位部队摄影工作者给雷锋拍过照片。因此雷锋的照片特别多。

补拍与摆拍

1961年1月,中央军委工程兵政治部发出了《关于学习雷锋同志的通报》等指示,随后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了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工兵十团共同筹办“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展览”的决定。1961年2月初有关人员6人被抽调出来组成筹办展览班子,其中张峻与季增负责展览图片的补拍。张峻草拟了一份补拍雷锋照片的具体提纲。当时张峻这个拍摄提纲是以雷锋1960年9月荣获“节约标兵”称号和《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事迹报告,以及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雷锋本人的口述和日记等有关资料为依据拟订的。这次总共补拍照片20多张。后世常见的雷锋头戴毡绒棉帽、手持冲锋枪站在毛泽东半身像前,送老太太回家,去抚顺市西医院给伤病员送月饼、雷锋缝补袜子等都来自于这批补拍照片。

这些补拍具有比较明显的摆拍痕迹。这就涉及一个问题,补拍摆拍算不算是真实?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补拍摆拍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摄影手法。比如说《美军攻占硫磺岛》这张传世经典照片,实际上并不是美军当天攻占并插上美国旗帜,照片作者罗森塔尔当天战斗后拍摄的照片不够有震撼力,第二天美军又换了一面更大的旗帜插上去,罗森塔尔又拍了一次,这次的成果就成了名作。另外一幅传世经典照片《苏军攻占国会大厦》实际也是补拍,因为真正发生这一事件的时间是深夜,无法拍到理想照片,苏联红军在攻占国会大厦后根据摄影记者要求,情景再现了一回。

这个问题,不能用现在的标准来简单得出结论,毕竟雷锋时代没有手机单反可以随时拍摄,而且即便是当时的军旅摄影员也要计算珍贵的胶卷使用量,因此使用摆拍以实现最佳效果几乎不可避免。更困难的是,雷锋的事迹虽然能得到本人口述、当天本人日记和第三方报道加以验证,摄影员也无法回到那个当时的情景进行实时抓拍了。结果就是,雷锋的一些照片是补拍或者摆拍,而这种补拍摆拍并不等于宣告此事的虚假。当年,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在布置对雷锋事迹补拍照片时就曾规定:补拍内容必须是雷锋曾经真实做过的事情。

(责编:石磐)

猜你喜欢
皮夹克雷锋摄影
亲密无间
接过雷锋的“枪”
消失的皮夹克
小贝变机车男捧场品牌秀 皮夹克帅气十足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