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16-05-30 10:48仇敏
职教通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中职语文

摘 要:提高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效率,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取得显著的复习效果,是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国内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策略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国内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策略的研究现状,并从中揭示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中职;对口高考;语文;复习策略

基金项目:安徽省广德县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对口高考语文有效备考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

作者简介:仇敏,女,安徽省宣城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0-0025-03

一、研究背景

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是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全面而系统的回顾与整理,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对口高考时从容应答,是中等职业学校对口高考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策略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国内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策略的研究现状,并从中揭示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

为获取期刊论文的相关信息,笔者选取国内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分别以检索项:“主题”;范围:核心期刊;匹配方式:模糊;检索词:“对口高考”“语文”,选取了与该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文章,共获得核心期刊文章24 篇,硕士毕业论文3篇,并将其作为主要样本来源。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开展研究。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笔者主要从文章数量、研究主题两方面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通过对研究样本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最终将研究主题从教师的视角分为学情分析、教学实施、考试分析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这几个方面。

二、文献分类统计分析

(一)文章数量分析

图1为2001-2016年论文数量。可以看出,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少,但起伏较大。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在中职学校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学生基础差,并且不受重视,相关的研究也处于低迷状态。2012 年文献数量最多,随着职业教育“立交桥”的建构,中高职衔接研究成为热点,人们对对口高考的关注度有所提高,2012年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的文章最多,但从2014年开始呈下降的趋势。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研究是热点话题,语文教学与研究仍然处于尴尬地位。从搜索到的文献总体来看,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并不是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就像徐国庆曾说过,职业教育是一块贫瘠的土地。

(二)研究主题分类

图2为国内文章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国内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实施研究,如:蔡晓东就认为,应以考纲和教材为本,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学生的主动性,紧抓早读课、上课、晚自习,落实导学案,利用历年的真题和学生出题让学生接触考点、熟悉考点和理解考点。[1]李淑玉在《对口高考作文贵在创新》中具体指出了从立意、结构、技巧、思维上如何求新,操作性强。[2]

在试卷分析研究上,李甜对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语文试题从定性和定量进行了分析,比较有代表性。这份试题的形式和内容稳中有变,降低难度;考查全面,重视基础;基于教材,适当拓展。不足为试题与考纲及大纲有所出入;形式方面不尽合理;内容方面不苟实际。[3]朱宏亮根据对1995年以来试卷的分析,认为语文总复习要做到以下三点:(1)基础知识应以抓字词句为主;(2)阅读应以抓基本方法和能力训练为主;(3)作文应以抓基本技能训练为主。[4] 潘淑霞将山西省2001-2008年的对口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梳理,指出尤其前几年(2001-2005)的题出得很不错,能针对职高教材版本多的特点,出些选答题、共答题,让学生“择优选择”,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考查了他们的选择适应能力。但结合三个实例进行分析发现,2007-2008年有的题缺乏严密性,题型陈旧单一,与新课改的方向距离甚远。[5] 傅子锋立足学情分析的视角,在《高职语文基础知识考试复习策略点滴》中提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复习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一些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掌握这些必考的知识。[6]

这些文献探讨了语文总复习的时间、主题和资源的安排策略,对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古文阅读、作文存在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等。相对来说,学情分析在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一些,主要集中在教师如何实施复习和试卷分析这两个方面。也有部分文献结合具体试卷对对口高考中应注意的原则、策略及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关注考纲和课本这两个方面。

丁晓梅、李淑玉等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复习中很重要,但在高三总复习时常常忽略了感情因素的参与。傅子锋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等级考试和语文形象大使比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受到学生的欢迎。从中可以得到启示,应从目前国内外的自主学习研究中汲取营养。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的理论研究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中等职业学校一线教师发表的文章相对来说比较多,也有高校教师涉足,其中,江苏的中职学校教师占40%。这些文献主要是经验总结,属于實践研究,操作性比较强。所以,笔者认为,虽然一些教师已经能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合理地安排对口高考总复习,但是,对于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仍存在很多疑惑。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走得更远。因此,笔者认为,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可借鉴普通高考的复习策略。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师在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中提供指导,进而提高对口高考总复习的有效性。

(二)忽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

从梳理文献过程中,笔者感受到,教师对考纲和课本情有独钟,对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落实则有所欠缺。在制定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的策略时,要厘清教学大纲与考纲、课程标准与语文课本的关系,梳理教材中基本篇目的内容,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落实教学大纲及教学标准。这是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策略有效实施的前提。

四、结论和展望

综上所述,在关于“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大部分研究者都是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得出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搞好复习迎考提供了众多的参考途径。然而,这些研究毕竟是较大地依赖个人的經验,怎样才能使其较普遍地适用于对口高考语文总复习,应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情如何做到个性化分析,怎样有效用好课本,厘清教学大纲与考纲的关系,如何有效借鉴普通高考的复习策略等,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目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非常活跃,各自主学习理论学派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究。他们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国外的学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最近,我国也翻译了一些有关自主学习的专著,如“自主课堂”“自我调节学习”等理论。这些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的教育实践,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7]

参考文献:

[1] 蔡晓东.探析中职对口单招下高三学生的语文复习策略[J].高中生学习,2013(6):62.

[2] 李淑玉.对口高考作文贵在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3):91-92.

[3] 李甜.《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语文试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1(38):1-2.

[4] 朱宏亮. 2001 年对口高考语文备考思路[J].职教通讯,2001(3):44.

[5] 潘淑霞.对几道对口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J].考试周刊,2009(14):4.

[6] 傅子锋.高职语文基础知识考试复习策略点滴[J].语文学刊,2016(1):145-146.

[7] 乔本师.关于语文导学案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J].语文建设,2013(32):9-10.

[责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中职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