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策略思考

2016-05-30 16:25朱仁盛
职教通讯 2016年30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摘 要:学习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多年来,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建设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但课堂学习评价显得单一被动,改革力度不大,学习评价没有达到预期的教与学的效果。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概念及现状,提出了目前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习评价策略;项目化课程

作者简介:朱仁盛,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泰州机电分院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0-0070-04

目前,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普通教育的思路与做法,因此,如何打破单纯的以学习成绩论成败、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旧的评价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找回自我,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现状与专业课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积极有效的评价功能,引導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好技能,指导学生与人共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项目化课程的内涵在于,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项目化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1]它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明确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复杂、整体联系;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匹配;项目完成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等等,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新课改理念下,职业院校专业核心课程可分为基础类、技术类、技能类三种形式,如图1所示。职业院校的项目化课程主要是指技能类课程或部分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化课程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学习评价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某个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规定等为考核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状况进行评价。这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评价来考核学生成绩,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更多的学生学会学习,正确认识自我,快乐的提升自我。[2]所以,学习评价不能一成不变、固守曾经的老路子,这样教学质量不可能得到提高。而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目标入手,正确公平地检验学习过程和结果。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一定量的筹码。

二、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

(一)评价方式陈旧

职业院校对学生学科成绩的评定,一般平时成绩占30%,这个成绩主要是平时作业情况(含实训报告等);期中成绩占30%,这个成绩主要是期中考试成绩;期末成绩占40%,这个成绩主要是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轻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不利于及时调动和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评价目标偏离

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实现让学生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好技能,指导学生与人共处、适应社会。目前,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过多的关注专项技能掌握情况,把技能水平和学生能力划等号,以考工定级为标准评定学生技能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忽视学生的资料查阅、信息处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缺乏后续发展能力。

(三)评价主体单调

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的评价过多的关注个体学生,忽视了集体的力量。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没有大局观念,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实际上,从方案或工艺的制定、任务的实施过程到产品或作品的检验,都需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同时,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尝试分层教育。要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指导小组其他学生,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

(四)评价缺乏标准

过程性评价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课堂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班组管理能力,等等,往往不容易把控,缺乏统一的可以衡量的标准。这就存在专业课教师根据主观印象打分现象,这种评价方式导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有效学习效果不佳。

三、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策略

在新的学习评价体系中,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投入度高(全体学生投入,自觉主动学习,学生有机会开口发言,表述观点,促进思考,精神面貌好);参与面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讨论探究等);训练量适中(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都乐于实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参与到实训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益于其可持续发展。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立“长效实施”的制度保障

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长期有效实施,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职业人大有益处,对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大有好处。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学习评价的过程实施不到位,所以,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

1.组织保障。为确保职业院校学习评价工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职业院校必须加强领导,健全课程学习评价管理体制,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学习评价领导小组,强化管理,实行“三到位”(即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评价到位),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师资保障。(1)加强对实训教师的项目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培训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举办教师学术论坛、经验成果交流会;(2)每学期举办学生评师活动,让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评师满意的教师介绍他们的项目化教学经验;(3)以校级、市级、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为平台,展示项目化课程课堂教学的风采,达到典型引路、全面发展的目标,让更多的教师关注和参与到“新范式”教学评价中来。

3.制度保障。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督导文件时,要考虑到学习评价的过程性要求。应设计相关的课堂学习评价内容(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记载簿),以便于学习过程资料的记载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效果好、学生评价高的教师,可调整课时计算比例。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

学习评价的内容要适应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评价标准,把以课堂为主的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认证、行业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关注学生平时表现考核。包括平时学生课程出勤情况、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

2.关注学生基础知识能力考核。主要指试卷考试,针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考核。

3.关注学生过程考核。在项目化课程实施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研讨氛围,参与团队的数据收集处理、讨论和分析,及时肯定个体和集体的成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规范动作、安全意识、创新思维等及时给予成绩评定。

改革传统的学习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参考如表1所示。

(三)构建“多元评价”的评价标准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职业院校的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学科的多元化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三个方面。

1.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等多个能力。项目化课程的学习评价改革必须坚持“能力本位”的主导理念,并以此为价值取向,带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力训练课程开发、工学结合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元发展。[3]在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题的新课改背景下,以质疑、探究、批判、创造等为主要特点的创造性能力已成为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2.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学科的多元化。不同的专业,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的方式不尽相同。“专业”不等同于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与社会职业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一种“科学编码”,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 载体”。因此,在推进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同时,实训项目设置和评价方案设计必须在对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以体现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

3.项目化课程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的学习评价除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外,还应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通过对企业人才规格需求标准的对接研究,对照现有的学习评价内容,根據知识基础、行为规范、社会实践、合作能力四块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确立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分析两者的适应性发现,近年来,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逐年提升,经济转型升级,技能型人才需求与人才供应短缺的矛盾、 企业的技术要求与学校技能培养之间的差距、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因此,项目化课程的学习评价应该引入企业的评价标准,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殷燕.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评价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6):84-87.

[2] 李平.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西部,2014(8):165.

[3] 周彬,林安全.中职项目任务式专业课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8):195-197.

[责任编辑 盛 艳]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路径探索——以X职业院校为例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外聘教师管理探究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学生阅读能力调查
职业院校项目课程的功能与实践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