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空间游弋

2016-05-30 16:46耿芳兵
学理论·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游弋实现

耿芳兵

摘 要:基于现实情况,主要探讨在不可避免的赛博浪潮中,人类如何在其中自由游弋的问题。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赛博空间释义,具体介绍赛博空间的缘起及特性,期望读者对其有个清晰而直观的了解。第二部分,束缚的自由。第三部分,乌托邦的实现,针对第二部分人在赛博空间中的异化问题,作者试图提出解决方式,最后总结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赛博空间;人类异化;实现;游弋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74-03

赛博空间这一概念最早由威廉·吉布森在他的小说《神经漫游者》中最早提出,他在科幻小说里描述了网络把全世界的人、机器以及信息源都联结起来的新时代。赛博空间提供了一个虚拟生活实践的场所,即人民所熟知的互联网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成为赛博空间的一部分,然而人们也在这个空间中异化,丧失自我。

一、赛博空间释义

(一)起源

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通过网络,全世界的人和机器联结起来,它所造就的新型社会生活空间就是赛博空间。赛博空间一词是控制论(cybernetics)和空间(space)两个词的组合,这一概念是由居住在加拿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2年发表于《omni》杂志的短篇小说《融化的铬合金(Burning Chrome)》中首次创造出来,并在后来的小说《神经漫游者》中被普及。

赛博空间首先是一种空间。“赛博空间是空间的空间、所有的空间、几何空间、物理空间、文本空间、社会空间、想象空间等,都可以向赛博空间‘投影赛博空间中的超级链接伸出的虚拟小手最终只受到一个因素的制约,点击者的想象力。正是这些特点,使虚拟生活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形式”。正如刘慈欣的《三体》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讲述了一个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人们通过游戏终端,进入“三体”世界中,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的感受是真实的。尽管这只是作为科学小说而实现,但某种程度上描述了赛博空间的存在,并为网络世界指明道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体世界,就是一个赛博空间的一种形式,塑造这个空间的唯一方式就是作者的想象力。但小说与网络赛博空间不同的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存世界的创造者。

然而,赛博空间又不仅仅是一种空间,而是控制性的空间。这正是学者并未将Cyberspace仅仅译为“网络空间”而是保留音译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留它的真正含义。而如今赛博空间已经不再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它以微博、QQ、网页、虚拟游戏、互动社区等等形式而发挥作用。拿天涯论坛为例,在论坛中人们发表个人观点,“斑竹”有权利进行回复、屏蔽、沉帖等管理工作。网民依照着特定的规范,表达着观点,在这一点上赛博空间类似于自组织。

(二)特点

1.虚拟实在性。赛博空间是现实生活或经验的延续,但是又不尽相同,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赛博空间具有“虚拟实在性”即英文中的“Visualreality”。从语义上看,“虚拟(virtual)”是指“虽然没有实际的事实、形式或名义,但是,在事实上或效果上存在的”;“实在(reallty)”是指“真实的事件、实体或事态,或者说,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如果仅仅单独考虑以上两词的意思,我们会发现赛博空间具有两种看似矛盾的含义:一方面,虚拟性具有实际的、事实的释义;另一方面,它又有一种虚幻的、不可能的含义。

将二者综合,虚拟世界是对真实世界的仿真,在物理学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其效用显现上,它将受众带入这个空间中并给予真实而深刻的印象。这种亦真亦幻的特征,恰恰表明了赛博空间的虚拟与实在交互的特性。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虚拟现实背后的构想是,通过让眼睛接收到在真实情境中才能接收到的信息,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正是因为虚拟实在性,人们有无限的机会去修正,所以发生错误后,可以通过程序来更正,在网络中人们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角色。

2.扩张性。赛博空间是一种扩张延伸了时间和空间,这也正是它不同于地理和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的最重要特性。在赛博空间中,点与点由网络连接,每一个交汇点到达另一个交汇点,有着一张网所有的连接,提供的无限途径,每一个点都是重要的,同时又都是不重要的。而伴随节点的增多,网络的扩张,每一个新加入的都会让已有的节点和网络的能量得到相应的扩张。在赛博空间网状的通道里,信息自由选择最快捷的路径,它们在到达目的地后自动组合汇聚,还原成完整信息。赛博空间在这点与点的对接中,具有了扩张性。

赛博空间所赖以形成的网络依靠的是无数的网站链接着全球亿万台电脑。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我们只需要用鼠标轻轻点击链接,就可以轻松访问全球任何一个电脑上的信息。

在信息面前,人类变得空前富有。新浪微博网站一天内发布的信息就超越了《纽约时报》辛勤工作的六十年;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一天上传的影像可以连续播放九十八年;如今两天积累的信息总和,就相当于人类历史留下的全部记忆。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是人类在过去四五十年最大的成就。正应了马克思感叹道不到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所以,有专家说,赛博空间开创的是一个新的后地理学和后历史学的时代。我们可以进行超越物理和社会意义上的地理学意义的跨越,同时我们能超越历史。其实人类的空间总是被无限地开拓,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地理空间、城市空间还有太空空间等。然而任何一种空间都没有赛博空间的扩张性来得彻底和完全。

3.平等性。平等性主要表现在信息的传播模式上,赛博空间的出现正好呼应了后现代的精神——去中心化、去主体化。在赛博空间中,每个人都是自空间的创造者和实现者。在人类信息交流的世界里,处于特权地位的中心被解构了,每一个普通的个人,与每一个恢宏的机构划时代地拥有平等的地位。正如《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个人能够以个人的形式采取全球运动。”个人是重要的,与此同时,个人也不再重要,因为基于个人而形成的自组织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凭借一个又一个的弱连接成为赛博空间中的一分子,并通过网络而采取行动,从而改变生活。

二、束缚的自由

在《赛博空间的奥德赛》一书中,作者认为:“我们生活在三种世界中。第一种世界是物质客体及其物理属性的世界;第二种世界是人类意识的世界,由思想、动机、欲望、情感、记忆、梦幻等构成;第三种世界是文化的世界,由人类的精神产物构成,例如语言、伦理学、法律、宗教、哲学、科学、艺术和社会体制等等。”而赛博空间可以看作是第三种世界的最新发展阶段,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虽然电脑还依赖于缆线、显示屏、主机等物体,但是它远远地超过了第一种世界。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原因,迈克尔·海姆把赛博空间称为“柏拉图主义的产物”,他还认为:“赛博人坐在我们面前,仿佛被缚在需要情感投入的仪器上,完全迷失在这种世界中。”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场景,随着赛博空间的不断完善,“赛博人”相伴出现。那什么是“赛博人”?“赛博人”来自英文Cyberman,有时译成“电脑人”最早来自于英国科幻电视剧《神秘博士》中的一种虚拟机器化生物。赛博人把更多的人造器官移植到自己的身体上,因而导致这个种族精明而无情。现在看来,赛博人的界定更加宽泛,笔者认为,沉迷于赛博空间,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被异化的人都将作为海姆口中的“赛博人”而存在,包括大量的低头族、网游族、QQ社交族等网络成瘾者。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四重异化,第一,“工人对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对象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赛博空间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作为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人类发明,终于在七十年后,全面地占领人类世界。随着这种异己力量的增强,人类社会最终会成为赛博空间的殖民地。而我们的生存状态也将变成“日常生活的赛博空间殖民化”,因为我们的生活被许多微观的细节而改变。

第二,正如马克思所说,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中,还表现在过程中。“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它的本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赛博人的异化亦然,第三产业中90%的工作要依赖于电脑完成,有些甚至达到百分之百,比如股票证券、电商、IT等信息产业。劳动者相伴而来的是腰肌劳损、颈椎疾病、视力损伤、电脑辐射、肥胖等现代病。一旦工作结束,工人就迅速的逃离赛博空间,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周末结束,人们哀嚎地回到电脑前,开始周而复始的工作。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体会不到任何乐趣,不得不进入了逃无所逃,无处可逃的困境中。

第三,与现实生活人的“在场”相比,在赛博空间中人作为一种“退场”而存在,当然这种退场恰恰反映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异己性,这种异己性体现在人与人和人与类相异化。“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作为类特性,仅仅表现为“生活的手段”,人们一旦停止进入赛博空间,人的生命活动将被迫终止。也就是说,这种异化成为人们维持自身存在的重要手段。异化停止,生命停止。首先,赛博空间中人与自身相分裂。比如在网络中人们频繁使用表情文字,希望更有效地交流。然而,发“哈哈大笑”表情背后的人,甚至连嘴都不会动一下。当然这不仅仅存在于电脑为媒介的虚拟交流中,移动通信设备中更是如此,只是与其相比,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强而已。其次,一旦赛博空间被人们建立起来,它就为人们的异己存在提供空场,开始塑造人、影响人并且异化人,表现为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一个现实中沉默寡言的人,在网络中却成为健谈的、受欢迎的人。这是对现实中交往缺失的弥合。因而,人们更加依赖于这个虚拟世界,依赖于我们所期望成为的自己。然而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期望的存在是虚拟的,它对提升现实中沉默寡言之人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是无益的,相反,人们会更加沉默,更加惧怕现实的交流。最后我们悲哀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所交往的只是空场中的“赛博人”而非人本身。我们苦心经营的关系到头来只是“赛博关系”,而非人的关系。就信息来说,在网络中,一切信息都是可记录的,人们没有真正的隐私可言,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购物记录等,随时随地都处在被偷窥的危险中,供应商和政府完全可以决定我们访问哪个网址,过滤哪些词语,屏蔽哪些信息。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是他人想让我们获得的信息,在这个层面上人是被奴役的并且不自由的。

三、乌托邦的实现

《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马尔库塞的诘问振聋发聩,“人们当真能对作为新闻与娱乐的工具和作为灌输与操纵力量的大众传媒做出区分吗?当真能对制造公害的汽车和提供方便的汽车做出区分吗?”正如赛博空间拥有双面性一样,我们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实现人类乌托邦才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赛博空间逐渐地成熟和完善,人们希望更加便捷的工具来处理日常事务的愿望成为可能,类似于莫尔所描述的乌托邦世界。然而,这种想法在萨米尔钦的眼中,依赖并且崇拜技术的理想状态,却成了可怕的忧虑。在乌托邦世界中,一切由科技来掌控,丧失独立的思想,陷入上一部分所描述的异化状态中,那么乌托邦是可怕的。网络技术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实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自由和平等,然而人们真正实现了乌托邦吗?其实不然,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恰好描述了网络所带来的矛盾困境。一方面,人们自由的享受“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迅捷;另一方面,在技术化的自我推进的过程中,人走向了奴役之路。

文森特·莫思可在《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利与赛博空间》中提出迷思概念,他认为电脑传播会成为迷思,他提出的理由是“迷思是那些能够激活个体和社会的叙事,能够为人们提供途径,使他们得以超越平凡的日常生活;它们能够提供通向另一个现实的入口,这种现实以崇高的许诺为特征”。迷思以崇高的许诺为特征,借用这个观点,笔者认为,乌托邦的实现赋予赛博空间崇高性,从根本上转换其在人们认知中的地位,人们进入赛博空间,是为了崇高的目的,是为了身心愉悦与放松。为了实现这种崇高性,应该使空间中的任何部分都成为“属人”和“为人”的存在,因为赛博空间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由于赛博空间本身具有虚拟性,因而,法律法规很难发生作用,因而需要每个参与者发挥强大的自律精神。主要包括行为自律、言论自律和监督自律。然而我们要避免的是网络监控下的极权化。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构思的小说《一九八四》,以“反乌托邦”文学形式预言1984年时世界只剩下三个国家,其中的“大洋国”由党魁老大哥统治着,实施着严厉的政治控制和电子监视。老大哥从不现身,只能见到其肖像画,但他又无处不在,通过思想警察对异端分子加以惩罚和改造。然而这种老大哥对人们的控制与当今的互联网对人类的控制相比,更像是一种儿童游戏。而网络的大范围应用使奥威尔的想象变成了现实。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调节的限度,既不妨碍网络自由,又能很好地调控,不至于成为新形式的极权。

赛博空间以数字化的形式运行和发展,它作为“一种主导空间可以征服其他空间,并从内部对这一空间重构,以使其适应自己的需要”。它的出现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人们一味地拒绝并不能回到“世外桃源”的世界,相反,会进入悬空地带,这对整个人类是无益的。问题的出现不在于数字化,而在于数字化的不够彻底。那么,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未来赛博空间是否能脱离实体而存在?从而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呢?正如《黑镜子》所描述的那样,人们的劳动变成了数字的积累,消费成了数字的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仅仅通过数字就可实现。但这种数字化的实现不同海姆在《神经漫游者》中所描述的“柏拉图哲学的现实化”,因为赛博空间作为整体而存在,并非是柏拉图的感性与理性相分离的世界。如果科技足够发达的话,完全可以使赛博空间中的感觉更加真实,实现人在赛博世界的游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直到真实世界进化到新的高度,这是赛博空间的最终胜利,又何尝不是人类的胜利呢?

参考文献:

[1][荷兰]约斯·德·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M].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现实的形而上学[M].金吾伦,刘钢,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加]文森特·莫斯可.数字化崇拜——迷思、权利与赛博空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M].董乐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游弋实现
九月·游弋
映像畜牧业
我叫陈刺青
庆祝海军建军70周年
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系统设计及实现
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摄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