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荀子的赋对后世的影响

2016-05-30 10:48宋芸蔡庸礼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3期
关键词:荀子影响

宋芸 蔡庸礼

摘 要:主要分析有关荀子作赋的情况。从荀子的生平开始,探寻他作赋的原因及其赋作的特点。荀子的赋是汉赋起源的原因之一,因此其赋对汉赋的影响也值得思考。

关键词:荀子 赋文 影响

荀子,名况,字卿,世人又称“孙卿”,战国时赵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唯物论思想,同时也强烈地批判了孟子的唯心论思想倾向。他的学术、政治活动大约在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至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

一、荀子作赋的情况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阙初。”[1]赋作为一种区别于诗的文体登上中国文学史舞台,其推动力当属荀子。“单行之始,椎轮晚周,别子为祖,荀况,屈平是也。”[2]

清人程廷祚在其《骚赋论》中说荀子之赋“始构赋名”。赋不管是在语言还是形式上,都与诗迥异,譬如重章叠句是诗的显著特点,但在赋中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极声貌以穷文”。再者虽然在《诗》中也有像《女曰鸡鸣》《溱洧》等对话形式,但这种形式毕竟只占《诗》的一小部分。而荀赋开“主客对答”体,在他的赋《礼》《知》《云》《蚕》《箴》中,每篇都是“遂客主以首引”。“刘勰虽把宋玉之《风》《钓》二赋亦看作是‘爰赐名号,但是《风》《钓》二赋是不是宋玉的作品尚且存疑,且宋玉之赋不像荀况那样收其六篇小赋于书中,而标明为《赋篇》之确为‘爰赐名号‘命赐之阙初。”[3](这里说“六篇小赋”,是除了之前提到的五篇以外,还要加上一篇《佹诗》)所以,是荀子对“赋”这种文体开始重视,有意识地将其收集在一起,并且将其发展下去。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意。”[4]皇甫谧的《三都赋序》说:“是以孙卿,屈原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存其所感,咸有古诗之意……”挚虞在《文章别志论》中说:“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屈原,尚颇有古诗之义。”而在《文章流别论》:“古之作诗者,发乎情,止乎礼义。情之发因辞以形之;礼义之恉,须事以明之,故有赋焉,所以假象尽辞,敷陈其志。”令狐德棻的《周书·王褒庾信传论》中有:“大儒荀况,赋《礼》《智》以陈其情;含章郁起有讽谕之义。”这些都在说明,荀子作赋是因为他“离谗忧国”,他内心中的郁结需要“作赋以风”,所以他创作出来的赋都“颇有古诗之义”,这是对“诗言志”的承袭。

荀子赋在史书中提及的有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诗赋略十篇。在《隋书·经籍志》别集类有《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下注“残阙,梁二卷”。在《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丁部别集类也有《赵荀况集》二卷。唐代杨倞著《荀子集》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赋之事,皆生人所切而时多不知,故特明之,或曰:‘荀卿赋甚多,今存者唯此言。”荀子《赋》在刘向《叙录》(“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篇,以相校,除重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中本是编在最后一篇,即第三十二篇。杨倞的注本将其列在第二十六篇。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先谦所撰的《荀子集解》也是将《赋》编在第二十六篇。

二、荀子赋的特点

荀子的赋的特点首先在于“荀结隐语,事述自环”。隐语顾名思义,是指用隐讳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到:“隐者,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5]用更明确的语言来讲,隐语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谜语。荀子作赋常用隐语,先以隐语的形式描绘某一事物的形状、特征、功能,然后再提出问题。每表述一个问题,都要事先讲明它是一个怎样的事物,如“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6](《礼》)可见,荀子作赋,必先向对方说明,有什么样的一个事物,然后再对其进行精心的描述。回答者同样以隐语的形式将荀子所描绘的事物再重新叙述,最后揭示问题的答案。

其次,“遂客主以首引”。荀子作赋,通常有两个人物,一个是荀子自己,另一个则是隐语的回答者,这个问题的回答者通常是王,所以他的赋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主客对答。如“臣愚不识,敢请之王。”[7](《礼》)问者向答者极力描绘隐语对象,答者并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又以提问的形式重新将这个对象描绘一番。两者在问答之间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荀子要达到“讽”的效果。

第三,其赋“极声貌以穷文”。《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也。”[8]虽然荀子的赋篇不长,但是不管问者还是答者,都对所描绘的对象极力地铺叙,从很多方面来摹状这个对象。

第四,其赋以礼义之道统摄全篇。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他的思想里充满着儒家的“仁义礼智”,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他赋作当中。他的赋里面,就有直接写到“礼”和“知”(智)的。班固认为荀子是“大儒”,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意。”[9]所以“作赋以风”是他的目的。

第五,其赋吸取了《诗》四言句式和先秦散文的杂句形式,使作品韵散结合。荀子的五篇赋,大部分采取了四言的句式,这是对《诗》四言句式的直接继承,但是也并非全都使用这样的形式,句式也有很多变化,这就与先秦诸子散文中使用的句式相似。荀子在作赋的时候,结合这两种形式,使自己的文章读起来既有律动又有节奏。

三、对汉赋的影响

春秋时期诗与乐已开始分离,战国和西汉时分离的趋势更加明显。正因为诗不合乐,人们便只能读,只能揣摩文辞,作诗人的名字倒有了出现的机会,作诗人的地位也因此渐渐显著起来,作诗人的地位渐渐显著又对诗歌创作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方面,荀子可谓有功之人。[10]

荀赋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同时也对汉赋“劝百讽一”的传统具有极大的影响。“相如之徒,敷典擒文,乃从荀法。”[11]我们都知道汉代大赋的创作是由枚乘的《七发》作为其开端的,同时期这类文体创作的代表作家还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等。钟嵘在《诗品·总论》中提到:“自王(褒)、扬(雄)、枚(乘)、马(司马相如)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失。”其实这已经说明了汉赋的特点,就是在极力描写各类事物,长篇巨制,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多用难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在章法上则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句式上参差错落,如此一来,诗的风气便开始缺失了。

“荀赋的问答形式成为汉代赋家普遍采用的形式,汉赋的问答体是源于荀子的。”[12]“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于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13]《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要其归,引之于节俭,此亦《诗》之讽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余采其语可论者著于篇。”[14]由此观之,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不仅延续了荀子“主客对答”的形式,而且发扬了讽谏的传统。这个时期许多汉赋作家在这个方面都是相当出色的。

另外,就是荀子在隐语方面的贡献,“隐语对中国诗的影响还不仅如此。它是一种雏形的描写诗。民间许多谜语都可作描写诗看。……总之,隐语作为描写诗的雏形,描写诗以赋规模为最大,赋即源于隐。”[15]隐语可以说促进中国民间文学上是有一定作用的。“隐语还和‘歌诗‘赋诗一样,也用于外交场合,成为表达政治意图的一种手段。”[16]荀子作赋,是作为对皇帝的规劝,宣扬自己的儒家意识。隐语的这种艺术形式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虽然在汉赋里面表现得并不突出,但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学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关于荀子的赋是不是中国赋体文学的开山之作,学术界还是有很多争议。但是不可否认,荀子的赋确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文为校级课题“汉赋与小说的关系”成果,项目编号为:[ASC15-12]。)

注释:

[1]范文澜注,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134页。

[2]王芑孙,陈良运:《中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74页。

[3]姜书阁:《汉赋通义》,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50页。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6月版,第1765页。

[5]范文澜注,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271页。

[6]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9月版,第472页。

[7]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9月版,第472页。

[8]范文澜注,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134页。

[9]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6月版,第1765页。

[10]朱自清:《诗言志辨》,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27页。

[11]王芑孙,陈良运:《中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述》,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74页。

[1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9,90页。

[13][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第3002页。

[14][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第2999页。

[15]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0,40页。

[16]费振刚:《中国文学史百题》,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5页。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范文澜注,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魏源.诗比兴笺序[A].舒芜.近代文论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王芑孙,陈良运.中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述[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7]费振刚.中国文学史百题[M].北京:中华书局,1990.

[8]朱自清.诗言志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

[9]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宋芸,蔡庸礼 四川阿坝 阿坝师范学院文学院 637002)

猜你喜欢
荀子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天人观研究述论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和谐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