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结构分析与航空类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2016-05-30 00:41李光辉徐铭怀
职业·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教学改革

李光辉 徐铭怀

摘 要:本文在深入分析航空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和民航企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航空类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思路及航空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与实践。

关键词:航空类人才培养 专业特色 教学改革

作为当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新兴专业,航空类专业发展极为迅速。据了解,当前我国航空服务类专业开设院校已超百所,每年培育各类航空服务人才上万人。如今,我国各大航空公司对航空类人才的需求都在逐年攀升。想要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化服务人才,就必须要结合行业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认真分析专业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该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民航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航空运输作为外出交通运输方式,我国航空运输业迎来了市场发展的“黄金期”。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航空运输每年保持约14%的增长速度,为国民经济增长的1.5倍左右,游客运输量直逼8亿人次,航运总周转量超1400亿吨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用机场规划布局总数将达到244 个,机队年增长达到180架。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间,中国从事民航商务、安检的专业人才需求将达20万~30万人;从事港航运输、物流等相关岗位的物流人才将多达50万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蜕变。

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通用航空实现规模化发展,年均增长19%”的发展目标。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10—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机队规模总数将达到1万架,增速约30%。据了解,美国现有约59.7万名通用航空飞行员,而我国在册通用航空飞行员数量不足4000人,预计未来10年我国对通用航空飞行员的需求量将超过15000人,中国有望成为超越美国的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以我国现在的民航水平计算则需要人才 48 万。

以重庆航空人才需求情况为例,“十二五”期间,中国民用航空局已明确将重庆机场定位于国家大型复合型枢纽机场。重庆机场将投资320亿元以上,完成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扩建工程,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可达7000万人次。由此带来航空服务、管理及相关岗位的专业人员需求剧增,缺口很大。尤其是重庆作为国内首批通用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以两江新区为主体,力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航空服务专业类人才培养需求巨大,航空服务专业的规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断提升。这些都为重庆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民航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与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我国民航企业人才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从人才类型结构上来看,航线分析、机务、空管等技术性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综合保障、行政管理等部门人员则相对过剩;从人才层次结构上来看,高级管理型人才及技能型人才奇缺,尤其是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加之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培养成本高、培养渠道窄、人员淘汰率高等特点,“十三五”期间,民航企业面临高技能人才数量培养能力严重不足、培养速度与民航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航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上着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与市场接轨的航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民航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

根据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概念,民航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理解为:具有现代民航生产一线从业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相关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与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民航运输的某些关键技术和独特技能,能熟练操作、使用和维护民航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相关设备设施,持有某种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能独立解决生产一线技术、管理、服务难题,具备强烈安全意识、较高综合素质和一定创新水平,有较强继续学习和岗位适应能力的人才。

对于某一具体岗位来说,上述能力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和独特技能则根据岗位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如飞行岗位,必须达到中国民航通用航空飞机驾驶执照的知识和技能标准;机务维修岗位必须具有飞机机体和发动机基本维护维修技能;空乘岗位必须具备航空公司空中乘务技能;民航运输岗位必须具备民航运输企业运输生产一线的管理、销售、服务操作技能。

四、航空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实践

近年来,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根据国际航空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与航空服务类专业特色,加大了航空服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1.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实用技能

学院牢固树立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驱动的人才培养观,针对当前航空类专业存在的课程基础设计薄弱、课程整合力度不足、课程设计与工作实践结合力度不足三大人才培养问题,根据航空专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及人才培养规格,引进发达国家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先进经验,对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了三次修改。采取行业专家指导修改培养方案,整合专业基础课程,精选专业理论课程,增加综合实训课程、强化核心技能课程,打造行业需求的课程平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第一,在航空类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面向整个民航职业领域,针对不同岗位明确划分职业能力,将工作岗位、职业标准、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培养方向等进行合理规划,并转化为课程目标,以实用性代替理论性。

第二,推行积极引进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将课程学习与行业证书考试内容相结合,从而使专业知识与行业技能进行有效结合,避免知识与技能的脱轨。

第三,建立顶岗实习经历证教学管理制度,既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同时相应设计学生教学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并在学习期满后取得相关实习单位签发的实习证明文件,在学生毕业前实现课程学习与工作就业的自然中转,让学生在真正步入工作岗位前能够大体了解未来工作性质及工作方向。

2.提升教师素质,建设“三能型”师资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根据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高职教师的要求将从“双师型”走向“三能型”。所谓“三能型”教师指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要提高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还要求教师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能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性研发。近年来,学院根据实际,采取“三大举措”: 补充师资队伍总量,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素质师资队伍与水平。具体有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仅2015年学院就引进了专业教师35名,其中航空类专业教师13名。在人才引进中,学院特别注重专家型人才、专业建设带头人的引进。引进的4名教授中, 2名教授为航空服务类专家,1名教授为民航运输管理类专家,1名教授为汽车维修与汽车电子技术类专家。

第二,加大“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选送一大批职业基础技能课、核心技能课的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专业教师到航空公司一线岗位培训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经验的积累。

第三,积极创设新型教学方法。学院可以针对航空服务类专业的教师群体展开微课大赛、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情景教学评比活动等,且评比结果优良的教师予以物质奖励及精神嘉奖,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学院还要针对现代化航空服务内容及服务方法开展示范公开课或优质公开课观摩、专家座谈会、优秀教师经验分享会等,以提高本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第四,尝试推行“师徒制”。一方面,学院一些具有民航服务经验的兼职老师的实战能力较强。对此,专业老师要虚心求教,通过课堂观摩、业余时间交流沟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尽快熟悉所教课程的岗位实践技能,从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到航空公司一线岗位培训。在企业培训时,教师既是学徒,又是师傅。学徒是向一线高技能师傅取经,师傅是回校后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第五,邀请国际航协、聘请航空企业一线骨干到学院兼职任教,并努力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同时鼓励他们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革新。

3.整合课程结构,突出能力本位

针对航空公司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航空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应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因此学院在设置航空服务类专业课程结构时,创新教学模式,加大了职业规划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的比重,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第一,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重养成”,在航空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大了职业综合素养课程和航空类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比例。学院根据航空服务类专业共性,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礼仪化妆和民航概论等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航空类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更使学生具备从事民航高端服务的综合素养。

第二,加强实践课程的开设。由于航空服务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学院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强调将实践教学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并使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各专业实践类课时必须提高至50%以上,部分专业达60%。除集中实习外,还开展了课内实践教学、见习实习、周末实践、暑期实践、行业企业短期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增大选修课程开设力度。学院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航空类专业的实际需求,增加了舞蹈、声乐、器乐、文艺修养、健美操、咏春拳、防身术等选修课程,多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四,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航空业务能力的培养。航空服务业务能力培养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旅客纠纷处置能力、特殊旅客服务能力、紧急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多个方向。对此,学院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讲解、师生互动、情景教学、学生团队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未来工作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技能。

4.实现“双语”教学,革新教学方法

学院根据航空类专业特点,革新教学方法。

第一,改变教师传统授课方法,以互动教学法为主导,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团队作业、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为辅助,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生动性和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针对航空专业人才对语言要求较高而高职学生语言基础普遍较弱的问题,学院强化了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和外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口语训练。学院采取英语情景教学、外语分层小班教学,并计划选聘外航空乘任教,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并增设固定的“英语角”,开设 “韩语沙龙”,使其作为学生学习、训练外语尤其是外语口语的场所,有效提高了航空类尤其是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语言水平,受到了学生和航空公司的广泛好评。

5.加强素质教育,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的融合对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有重要意义。学院积极推进集团倡导的“军事化标准化管理、强化社交能力培养、以日式礼仪训练为主,强化理财能力锻炼,全员完善的就业服务”的民航职业教育四大特色素质教育模式,让学生不仅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岗位技能,同时在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下,提升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

(1)对学生实施军事化管理。2012年3月,学院成立了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为组长的军事化管理工作小组,下设军事化管理办公室,由部队退役团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出台了“蓝天管理”制度,制定了军事化管理实施方案,对课程设置,师资选配,住宿条件,生活设施,服装样式等具体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和要求。实施这一管理模式以来,学生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体质明显增强,团队精神和纪律意识明显增强,班风、学风越来越好。每天,身着航空公司空勤、地勤统一制服的准空姐、空少成为学院一道靚丽的风景,以正能量对校风、学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大礼仪培训力度。学院在礼仪教学过程中融入实景操作技巧,如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投诉性危机处理的服务礼仪。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旅客和客舱服务人员,模拟“旅客投诉服务人员服务能力不行”“旅客素质不高大骂乘务员”等多个场景,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并协助他们完善此类场景下的服务礼仪,从而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升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学院还可以开展“知情达礼”走入校园的礼仪培训活动,即学院与航空公司合作,让在职空姐们以及专业的礼仪讲师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开展生动、实际的礼仪培训专题讲座。在培训过程中,讲师们可以通过互动形式帮助学生塑造基本的形体形象,包括矫正学生们站立、行走、坐姿等日常礼仪姿势,发型、服装搭配方式等。

(3)加强航空校园文化建设。第一,完善与航空专业特色匹配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打造“高效、快捷、高雅”的航空校园文化与学院精神。第二,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航空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航空文化艺术节”突出航空校园文化特色;举行“清明祭祖”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开展“我爱蓝天”航空素质拓展训练等。第三,以“以人为本、航空为涵”为主题,开展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可以要求航空专家走进校园为师生传授现代化、前沿性的航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暑期活动,让航空专业学生深入本行业一线,在实践和实习中切实增强航空事业光荣感。第四,积极加强航空文化系列活动的举办,例如航空精神主题演讲、航空知识展、航空摄影展、航空征文赛等,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共筑“航空梦”,深化师生对航空事业的追求。

五、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航空类专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学院航空服务类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办学经验,但在专业品牌建设上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许多问题需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合理组织,精心设计,不断完善,将学院航空类专业品牌建设纳入科学、有序、健康的轨道,从而推动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为航空业和区域经济培养更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善同.“十二五”时期至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10(43).

[2]钟山.影响中国民航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15(1).

[3]丁永玲.航空服务业专业特色建设与发展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4]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

[5]李芳良.高职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和优化组合运用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作者单位: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教学改革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基于人才成长的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