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铺就中国航天路

2016-05-30 10:48宋雅娟
科学导报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东方红一号航天技术航天事业

宋雅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今年,中国航天事业走过60年风雨。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是航天人的奋斗史 时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一批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克服了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的怀抱;一批志存高远的青年人,满怀着忠心赤胆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航天队伍。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一步步创建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发展道路。

作为举全国之力的重大工程,航天人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制生产中。

没有一张图纸,航天人用手搓成第一根复合推进剂灰色药条,没有试车台,就利用一座山神庙的废墟做测试房,把山崖作推力座。条件艰苦,航天人用手去挖炸药……

“我们站承担着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的艰巨任务。当时,站里使用的计算机容量小、速度慢、稳定性差,算一条弹道要凑合着算3次,需两三个小时。为按时保质完成计算任务,我们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有时一天吃一顿饭。”原航天部二院计算站、现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科技工作者宋庆元这样回忆,她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此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返回制动火箭固体发动机连续24次参与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是我国的自主创新史

从两弹开始,中国航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沧桑巨变:从“两弹一星”建功到航天神剑惊艳亮相“九·三”阅兵,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到一次次摘得國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我国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辉煌史。

“中国航天在一穷二白的基础走出,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壮大,建立健全了涵盖设计、研制、试验等在内的完备宇航产业链,更打造出一批比肩国际先进的‘拳头产品,可以说历尽艰辛见辉煌”,五院院长张洪太通过往昔对比,为我们展示了一段自主创新的拼搏史。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有三个里程碑:“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这三个里程碑都诞生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这里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截至目前,已发射192颗空间飞行器,106颗星在轨稳定运行。

作为我国导弹工业的领跑者,航天科工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东风”劲吹、“红旗”招展、“长剑”啸天、“鹰击”长空,这一枚枚航天神剑,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为国家的领土、领空、领海筑起了坚固的钢铁长城。

第一个实战应用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第一枚超音速飞航导弹;

第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第一台飞控计算机;

第一枚星箭一体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这一连串可公开的“第一”,可管窥航天事业自主创新的光辉历程。航天人深知: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唯有自主创新并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赢得地位、赢得话语权。

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

“商业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可拉动7~14美元的回报。当前全球航天技术的主流发展阶段,已走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必然要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信心满满。

为此,航天科工行动着。2013年和2014年,航天科工相继发射了KZ-1和KZ-2两颗对地观测试验卫星,使用了新一代快速、机动、廉价、可靠的小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开创了我国用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先河。

除此之外,航天科技早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卫星导航、高层灭火系统、烟雾报警器、车载夜视仪……如今的航天事业多了一层亲民、多元和活力的色彩。

数据显示,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被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民用航天产值已占据航天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投入产出比高达1∶10,航天科技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猜你喜欢
东方红一号航天技术航天事业
在新时期加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思考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天记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稀奇古怪的航天技术小创意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见证首颗卫星专委立项方案论证: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
美国航天技术如何走进千家万户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