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2016-05-30 10:48王广
科学导报 2016年26期
关键词:发射场神舟飞船

王广

1956年4月,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同年5月又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正式宣布成立,代号0038部队。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

第一个航天发射场

1958年初,中国在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场。1965年,在酒泉发射场建造了可以发射多级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有两个工位的发射场区。发射工位最壮观的设施是高55米的一号龙门塔。

第一枚探空火箭

1960年2月,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

第一颗卫星上天

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按时发射,火箭按预定程序飞行,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运行3天后,该星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获取了丰富的遥感资料。

第一次水下发射火箭

1967年,中国大型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初步成果。之后,越过了单级火箭阶段,直接研制两级发动机;越过陆基火箭阶段,直接研制潜艇水下发射火箭。1982年10月12日,装载着固体燃料火箭的试验潜艇潜入发射深度,随着一声“发射”口令,火箭瞬时被强大的燃气压力推出发射筒,发射获得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1970年,中国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1975年,确定选用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方案。1984年4月8日19时20分,火箭发射成功,4月10日进入准静止轨道,4月17日18时开始通信试验,5月14日试验结束、交付使用,从而使中国的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

长征火箭第一次商业发射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对外承揽商业发射服务。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亚洲通信公司签订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1990年4月7日,中国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跃起,直上九霄。长征火箭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第一次“一箭三星”

1981年9月20日,中國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3颗卫星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这种“一箭三星”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了很大轰动。

第一台上面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1995年中国自行研制的上面级固体近地点变轨火箭发动机——EPKM,两度与“长二捆”联袂,将“亚洲二号”和“爱科斯达一号”卫星送入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至此,结束了中国发射大重量卫星必须使用外国上面级固体发动机的历史,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固体火箭跻身国际发射舞台的新纪元。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号,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发射成功,在太空按预定轨道飞行14圈后,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到2002年12月30日,“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又先后相继发射、往返成功。

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绕地球飞行14圈后,10月16日“神舟”五号返回舱完好无损地返回。我国首次载入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第一次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28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实现了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第一次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我国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猜你喜欢
发射场神舟飞船
忙碌的航天发射场
文昌发射场暮色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乘上勇气的飞船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飞船失事
神舟十一号与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