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职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6-05-30 09:21李海月刘朵朵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8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教育互联网+

李海月 刘朵朵

摘要: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尤其是在线职业教育。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结合当今社会的“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平台建设、实践基地、课件制作、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五个角度来阐述职业人才实践能力应当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浪潮,然后又以实际调查、访谈法以及文献分析等来提出几种新的做法,为我国职业人才在线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50-0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以及2015“互联网+”的提出,一方面技术对科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技术又加快了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致使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迅速提高。

针对这一事实,在“互联网+”的前提下,运用国内外“互联网+”职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要素,探寻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既能为职业人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又能对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有利于这些学生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

二、“互联网+”职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一)平台建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平台能够为现代教育提供更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网络教育早在2012年就兴起开来,直至2015年“互联网+”的提出,使得“互联网+传统行业”变得如火如荼。纵观国际上知名的Coursera、edX、Udacity三大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中同样也设有与提高职业人才能力实践相关的课程。那么,进行网络平台的搭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职业教育学习更应当取前人精华,建设出适合职业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网络平台。职业学生主要是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而他们的学习特点也恰恰是喜实践,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就像当今的许多网页一样,我们搭建的学习平台可以根据职业学生们浏览的网页点击量、学习水平、答题质量以及学习进展情况,来为他们量身定制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学习安排,定时推送一些学习资料。同时,网页提供一些重要课程时间点的备忘录,让学生自己来设置,这样会更加方便他们的学习。

2.职业学生学习网络平台要有跨平台性的特点。当前移动终端多样化,所使用的平台也不一样,目前的移动终端主要有三大操作系统:IOS、Windows和android系统。我们开发的职业教育学习平台要最大程度的满足职业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所开发的学习平台能够在不同的终端中使用,这样才能为学生们网络学习平台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网站的使用率。

3.模块功能。设计的功能模块主要分为四部:教师板块、学生板块、公共平台和客服板块。教师板块主要有课程管理、资源管理、“我”的学生、“我”的信息等内容;学生板块包括:“我”的导师、专业题库、学习园地、模拟实验等几个部分;而公共平台则有最热课程、最新课程、相关微课、精品课程以及学员交流、导师信箱、职业资讯几个模块;客服板块可以设置课程答疑、资料配送、常见问题、平台选择等。

(二)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职业人才实践培养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拥有职业人才培训功能的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训基地则是实施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其中,说到实践基地,我们就可以提到虚拟实验室与校企结合。

虚拟实验室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主要特点就是逼真性和交互性。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室可以逼真的模拟出真实事物,学生可以在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而它的另外一个特点——交互性,还能够对学生的操作给予及时的反馈,告知他们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正确做法,从而引导职业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

校企合作是“校中厂”网络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其中一个表现形式,主要实行的是以真实工作环境或真实网络环境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形成的“校企合作”网络实践基地,网络校企合作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为依托,建成仿真的网络项目实训室、网络设备工程实训室、网络公司实训室等一系列实践基地来提高学生的技能。

(三)课件开发

课件开发首先就是考验课件的总体结构设计,一般包括课件外观设计、课件内容组织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网络课件的信息组织都离不开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的表现可使超文本的交互界面更为丰富,由多媒体和超文本结合发展而成的超媒体系统目前已成为一种理想的知识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笔者设计的课件采用超媒体结构,既方便了教师操作,又可以使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由选择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提供了将声音、文本、图像结合在一起综合表达信息的有力手段。

1.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即对界面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导航、操作按钮、信息的显示背景、翻页等的设计。界面布局力求合理、风格一致、色彩搭配协调,文本设计、图片选择要美观大方,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激情。

2.课件学习流程(图1)。

3.学习模块内容与功能。我们将把职业教育的课件分为7大模块。分别是注册、登录、小测、学习内容、进度条、师生园地、学生反馈。其中注册是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登录是指学生、教师根据注册的用户名与密码进行登录,便于信息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小测试是针对刚刚注册的用户,刚注册的用户可以进行测试,根据测试进入不同水平的课件进行学习;进度条主要是帮助职业学生掌握自己的进度,同时也方便教师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师生园地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异地在线讨论交流、协同学习,创造了群体学习环境,因此,他们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协同学习。

(四)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采取的线上线下网络教学,即O2O模式,效率很高。最初的O2O营销模式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这就特别适合必须到店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餐饮、美容美发、摄影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持续重视,现在产生了教育行业的O2O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线上教学主要包括教学环节、在线交流、课程答疑与制定学习目标;而线下教学则包括面对面讨论问题、师生情感交流与成立学习小组。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注意每一个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环节,其他教学环节的实施目的在于促进自主学习的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交互模式也经历了不断发展的历程,交互模式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五)学习者本身

在“互联网+”以及工业4.0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在使用信息载体。因此职业学生本身一方面应当具备信息素养,在信息更迭如此之快的时代里,不断学习新的技术设备的使用,从而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是网络学习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学习上的自控能力,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网络学习环境信息容量大、关系复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多次移动后,很可能找不到出发点或自己要去的地方,从而出现迷航现象。

三、结语

本文作者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变化的状况,对“互联网+”职业人才实践培养做出了更深刻而全面的了解。过去的两年间,“互联网+”职业人才实践培养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国家相关领导人与部门开始陆续关注;另一方面,国际上众多的知名院校也纷纷参与其中共同打造网络职业教育,培养实践人才。本文总结了在我国与在国外发展的现状,结合“互联网+”职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形势,归纳了它的发展、自身具备的特点,并对如何在“互联网+”下培养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这足够说明对网络教育的前景非常看好。

参考文献:

[1]王金堂,王丽.新常态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态势之管见[J].职业,2015,(17):27-28.

[2]庞勇.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职业教育互联网+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教育现状分析
基于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