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索

2016-05-30 21:48林晓钦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高校

林晓钦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途径,也是党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课程因素和考核方式等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优化环境建设、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和改革考核方式等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增强思政理论课实际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了制定实施教育“十三五”规划,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推进依法治教,加快“双一流”建设等改革的要求,也就是说要通过不断改革逐步接近最新的教育目标,不断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要点》不仅提出要“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还提出了要“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三观”教育的主阵地。增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既是高校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一个常论常新、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性课题。

一、重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性

在各大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代是社会情况迅速变化的时期,必须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思索社会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既具备很多优势和重视,也面临不少严峻的挑战和不利境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符合国际形势变化的新情况,又要迎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既要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情况,又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注入新的活力。面对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新形势,培养在学术、人格等各方面且具有国际视角的创造性人才,培养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贡献的接班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同目标。

自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学科创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及各地各部门的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课堂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等都得到了优化改革;学生走出校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为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教育,效果显著;重视营造校园风气,进一步优化校园氛围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壮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维护校园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具体表现为:一是目睹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对大学生来说这是最具现实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每年都会发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推动了全国各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三是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意识形态思想主流状况继续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发展状态。这些都为我们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起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沉浸在近年来思政教育理论课的丰硕成果之中而不思进步,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严峻问题仍然要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新境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新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目的,不仅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二、正视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缺失的因素

众所周知,高校思政理论课是每所高校的必修公共课。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存在问题,是讨论的最多的热点问题,也是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是否能实现的关键问题。然而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经常被忽视因此很难发挥真正作用。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不够重视,学校相关的管理机构也不够重视,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就更不需多言了。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仍然处在一个较尴尬的地位。思索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学校、学生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觉得其可有可无;另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自身存在意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于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疑惑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能真正地解决。

(一)社会因素

当今部分大学生功利思想十分严重,并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害的,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和误解。这样的思想认识误区与当代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多重影响是分不开的。当代大学生尤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具有极强的上进心、开拓性以及很强的可塑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道德冲突,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拜金主义”迅速滋长等问题,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误解,认为课堂内容枯燥,书本内容与实际脱节,老师讲授的多是空话,解决不了自己的实际问题,总总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压力的逐渐加大,使得部分学生只重视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有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于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意义,反映到课堂中就会出现一些诸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课程因素

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事实上也存在着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内容理论性、政治性较强,理解难度比较大,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在进行理论讲授时通常是学术理论多而社会实例少、平铺直叙且缺乏趣味性,如此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非常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对社会问题解读乏力,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合理的解释和客观分析研究还不够,难以和学生关注的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三)学校因素

一方面由于学校相关机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抑或是只注重表面工作,却没有更深入的采取措施。部分学校只注重科研和日常学生管理,却忽视了教学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没有彻底领悟教材的精神实质,无法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灵活的运用社会热点进行教学等等,甚至有的教师受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无法坚定马列信仰,不但没有实现教书育人,反而起了反作用。

(四)考核方式

通常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以闭卷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这样过分重视教材内容的熟悉掌握程度,却无视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以及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忽略学生的内在素质、实践能力和日常行为表现,仅靠一次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排名高低,这是不科学的,部分擅于考试的学生平时上课不用功,只是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也能拿到高分,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端正积极,综合素质较高却因为一些因素而拿不到高分,这种现象会造成一些学生的心理不平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失去兴趣,这些不利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同时也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初衷。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若干对策

(一)重视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条件和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以学生、环境来创造周围情景,以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因素来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为微妙的领域之一。”[1]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认同度取决于多个方面,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以及正确是非观的养成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方面下工夫。一方面,学校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优化氛围环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们要尽可能从积极方面讲授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国内等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尽可能多地宣传模范事迹和模范人物,特别是发生在学校和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起到榜样带头作用,而尽可能少地渲染甚至是夸大当前社会中产生和存在的一些消极问题和现象。即使是讲授负面的问题和事迹,也要将教学重点放在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将校园建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人的文明之地。只有做到这些,大学生们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新人。

(二)创新教学方式,坚持以人为本

顾海良认为:“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关键在于不仅要把握好教材内容与教学要点的精神实质,又要真正了理解当代大学生,二者缺一不可。”[2]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更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以学生为基点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物化式”的教学方式,多运用隐性教育,多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坚持“双主体”论,坚持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统一,鼓励大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于错误的观点、立场加以正确指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学生在陈述观点意见相左时,耐心地采取隐性教育的方法,而不是激烈的斥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的观点,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

(三)重视实践环节,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把握国情,加强才干、奉献社会,增强毅力、培养素质,加强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要想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正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不应该将学生局限于校园课堂之内,而是应该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创造机会。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还需要各高校和社会各单位的协同合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这要求我们要尽快建立起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在实际日常生活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重视社会实践基地的开展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地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游览历史文化遗产等等,加强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才能让学生们更愿意参与,才能更好的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由此取得社会实践的良好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高校应该采取多种不同方式来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表现,争取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马列理论素养,促使大学生们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这样更能检验和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成效。因此,完善和改进考试方法,应做到考核方式方法多样化,改革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制度,不能只靠卷面考试成绩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检验,只有采用结课考试、出勤率、日常表现、作业和社会调查等多项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科成绩,才能更加科学的评定大学生的综合思想素质,更真实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M].第388页.

[2]顾海良.着力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2004.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高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