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016-05-30 01:52王会玲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王会玲

摘 要:本文以日本酒俗中的各种典型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论证分析日本酒俗中体现出的儒家思想中的伦常观念,研究儒家价值观对日本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以期从酒文化的这个角度,深入地了解日本人对儒家价值观的吸收与理解,充分认识到汉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酒俗;社会观念;伦常观

一、先行研究

酒文化自古以来就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下不解之缘,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酒俗文化,很多对此感兴趣的学者在对日本酒文化的分析中做过考察。

王磊(2015)在《谚语中的日本酒文化》一文中,通过总结归纳和日本谚语中和酒有关的词条,在分类的基础上指出日本人思想的双重性,即对酒的两面评价。

杭东在《感受日本酒文化》一文中介绍了日本人喝酒时的礼节和约定俗成的规矩。认为酒对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不仅能够消解疲劳,而且还是社交手段的一种。

以上研究在对日本酒文化的研究方面,大体都是在介绍日本酒文化的一些表象或讨论与日语语言学的关系。而本研究将从汉文化对日本社会影响的角度,对日本酒俗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酒俗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分析儒家价值观的“五伦”“五常”对于日本酒文化甚至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

二、日本社会观念在酒俗中的体现

(一)等级观与斟酒

日本人在斟酒这一行为上也有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在传统日本社会,当地位低的人和地位高的人一起出去喝酒时,地位低的人要给地位高的人斟酒。当男人和女人一起出去喝酒时,女人要给男人斟酒。当然,尚未进入社会的日本年轻人并不注重老传统,大家一起玩时自斟自酌的也有;男人给女人斟酒的情况也有,但是非常少见。一旦年轻人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人,那么他就会遵循社会的传统规矩,给自己的前辈、上司斟酒。

很多学者都指出过,日本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强烈的尊卑关系和亲疏关系。这种等级观念在各个方面都会有一定的体现。比如,日本有敬语这一语言表述形式。很多中国日语学习者对于敬语的学习也是一大难点。这就是因为学习者不能理解和认同日本文化中的等级观念造成的。究其原因,众多学者都认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们在一起生活必须注重礼节与社会地位,这样才能平安幸福。如果冒犯别人可能会给自己招致麻烦。所以等级观念在日本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日本人在斟酒的行为中也能体现出来这个问题。

(二)约酒与集体观

日本的上班族喜欢在下班之后一起出去喝酒。当然,有时这种喝酒是应酬,不得不做。但即便如此,没有人会特立独行地拒绝和大家一起去喝酒。比如,下班后没有应酬的人,会被视为没有社交能力。也就意味着没有朋友,不受同事看重,不为上司青睐,前程岌岌可危。在约酒时,为了协调关系或激励职员们努力工作,上级部门负责人会邀请职员们下班后喝上一杯酒,费用自然是上司付。这时,无论是谁,上司叫喝多少,就喝多少,即使不会喝,也必须一口喝完。此外,日本人喜欢在一家酒馆喝完之后再去下一家酒馆喝,一般说来,也不会有人在第二家、第三家酒馆缺席。

从约酒这个行为上,不难看出日本人喜欢搞集体活动,而且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日本人的集体意识都非常浓厚。喝酒本来就是与“礼”有关的行为,使这种行为顺利完成一定是在人群中进行的,所以向来注重集体主义的日本人在约酒上很好地诠释了“礼”的含义。关于日本人集体意识强烈,众多学者认为这是和日本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为了抗拒自然灾害不得不紧密团结在一起,离开集体不能独活,也导致了日本人的集体观强烈。此外,日本进入镰仓时代之后,就进入了武士社会。特别是到了战国时代,各个军事集团非常多,集团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也形成了“内”“外”的认识。这种认识也对集体观念是一个巩固与加强。所以约酒这个行为也能够看出日本人对于古代社会流传下来的观念的继承。

(三)存酒与人情观

日本的小酒馆里经常为老主顾存酒。客人一次喝不完会在下一次来店里时继续饮用,店主会在客人的酒瓶上写上客人的姓名,以便下次的方便服务。

日本是个经济很发达的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日本人似乎注重利益缺乏人情。但实则不然,无论是大企业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企业价值还是中小企业的“5S”管理理念注重的素质培训,和小酒馆里为客人存酒的行为,都能看出日本人讲究人情,注重人际关系,看重人的价值的主体意识。虽然说存酒是希望客人能常来光顾带来经济效益,但人情味浓厚的店铺与企业才是让客人青睐的根本所在。注重人情观,注重人的原因也和前两点类似,都是可以从地缘学说找到答案。狭小的日本人们在交往时即便注重礼节,压力也是很大的。为了生存,为了与人为善,必须有和别人建立稳固可信的人情的观念做前提。存酒正是这种观念的表现。

三、儒家伦常观在日本酒俗中的体现

(一)儒家价值观“五伦”与“五常”

儒家思想是以宗族、血亲为根本,推己及人,延展到社会方方面面,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强调遵守“礼”与“德”的思想体系。其最为典型的学说就是“五伦”“五常”。

“五伦”,即汉文化中队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的概括,包括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也被认为是狭义的“人伦”。《孟子·滕文公上》中有“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的。为臣者,应忠于职守,为君者,应以礼给予相应的待遇;为父者,应慈爱,为子者,则应尽孝道;为夫者,需主外,为妇者,需主内;为兄者,应照顾兄弟,为弟者,则应敬重兄长;而为友者,要讲信义。

而“五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仁义礼智信”,出自汉王崇《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五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处事修养哲学。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认为“百行万善总于五常”。可见五常在儒家思想中地位的重要。

“五伦”与“五常”是整个儒家思想道德系统的起点,是所有礼教活动赖以建立的中枢和良好社会风尚得以存续的根本保障。这些观念在先秦提出,在后世得到了提升和发扬,在儒家文化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儒家思想又对汉文化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汉文化在亚洲的传播形成了汉文化圈,这个圈子在中日韩三国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伦常观与日本酒俗

“五伦”“五常”等伦常观在日本酒俗中也有体现。第二章中指出了斟酒的等级观,约酒的集体观与存酒的人情观。

五伦中要求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并用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举例,提出了对人际双方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被理解成为儒教思想中的“礼”。比如斟酒的等级观,表现的就是尊卑有序的礼。约酒的集体观也是在礼的理念下形成的行为,没有礼的影响,人就没有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思考,所以,斟酒与约酒体现出来的是伦常观中的礼。

五常的仁义礼智信是道德规范,也就是德。为客人存酒,诚信经营,谋求利益的小酒馆的存酒行为体现的就是五常中的“义”与“信”。当然,用讲人情的方式留住客源也是“智”的表现,所以存酒行为中体现出的是“德”。

综上可知,日本酒文化的酒俗体现了儒家思想伦常观念的“礼”与“德”。而日本酒俗中所传递出的不是单纯的礼,更是以“礼”传“德”——笔者以为这恐怕正是日本酒文化的核心所在。所以说日本酒俗不仅是“礼”的体现,同时也是“德”在社会交往中的彰显。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的酒俗其实也是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承载其道德、思想、文化的生动的载体。“德”、“礼”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也是一脉相承的儒家哲学,更是日本酒俗中反映出来的儒家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吉牧.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15-151.

[2]中田浩二.日本酒[M].日语知识出版社.2003,234-256.

[3]秋山裕一.酒文化研究会及与中日酒文化的交流[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4-255.

(作者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