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选编

2016-05-30 03:35李琴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材

李琴

摘 要:前人多从少数民族文化的角度切题谈语文教材中的少数民族元素,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学异彩纷呈。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能使学生在少数民族文学的熏陶下,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本文分析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内容,并提出了选编建议。

关键词:教材;少数民族文学;多元民俗文化;亲自然意识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学者们从语言文字、生活题材、作家的少数民族出身三个方面讨论其归属,陈祖君认为少数民族文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少数民族族属的作者创作的文学,这类作者或者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以少数民族生活内容为题材创作文学。”在这个定义下,具有少数民族族属的作家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内容的作品,或者不一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内容的作品,具有少数民族族属的作家用汉语创作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内容的作品,或者不一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内容的作品都可以列入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范畴之列。李鸿然和玛拉沁夫都明确将作家族属身份作为界定少数民族文学的依据,本文采用此种观点,认为具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作家的作品皆纳入“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语文教材,在全国各地普遍使用,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研究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具有代表性,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视。本文研究所用的是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9年级)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和选修教材《中国民俗文化》中选取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共19篇。

一、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内容分析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选文标准是“文质兼美,堪为模式”,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取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也严格遵循这一选文原则,且这些文学作品贴近生活,亲近自然,缩短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些文学作品在范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中都有呈现。

(一)作家族属分布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作者族属身份满族最多,有老舍,曹雪芹,端木蕻良,孙玉石;蒙古族作家数量次之,如牛汉,席慕蓉,萧乾;其次便是苗族的沈从文,畲族林嗣环,土家族金克剑,回族郭风。从作品选编来看,有的作家收录有多篇作品,如老舍、沈从文作品各三篇,曹雪芹《红楼梦》选段两篇,牛汉作品两篇,席慕蓉作品两篇,其余作家作品各一篇。

(二)作品体裁分析

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按体裁对所有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选编最多的是记叙性散文,如《济南的冬天》、《我的第一本书》等共九篇,其次是小说、抒情散文、现代诗歌、古代诗歌、文艺散文。综合看来,该套教材青睐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实用性散文,具有爱国精神的诗歌,以及引人入胜的小说,文章编排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上传播文化知识,具有科学合理性。

(三)主要内容分析

从内容上看,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描绘日常生活的作品较多,这首先表现在选编记叙性散文较多,注重实用性文化知识的传播;其次,对选编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分析也表明,大部分作品描绘的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包括节日庆典,贵族生活,民间技艺,市井摊贩,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自然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主题话语,该套教材中选编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体现了亲自然意识。这一特点首先表现在对自然风物的描写,如《济南的冬天》、《贝壳》、《华南虎》等。其次,这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亲自然意识还表现在反复使用与自然有关的名词,如“土地”、“贝壳”、“黄狗”、“鸭子”等。无论是借物抒怀,还是怀念故土类文章,亦或赞美淳朴的民风民俗,“自然”始终是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描述自然万物的名词出现频率非常高。

二、选编建议

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上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反映时代精神,富有文化内涵,符合学习心理,适应发展需要,我国现行的几套中学语文教材均很好地秉承着这些原则,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选编更是如此。总体说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性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且选取的作品较为多样,散文和诗歌等浅近的文学作品多分布于初中七、八年级和高中选修教材中,拓宽了学生知识面的广度,高中语文教材安排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注意了阶段分布的合理性。但是由于教材使用周期比较长,不可避免地会在体裁和民族多元性,时代性和现代性上留下一定的拓展空间。

(一)更加多元化

语文教材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编要注意更加多元化。这首先要求作品体裁多元化,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体裁丰富,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应有尽有。但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编订时较少涉及戏剧和报告文学,查阅《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中报告文学部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有萧乾《万里赶羊》和李乔《寻找钥匙的人》,但并未被选编入该套教材。其次,对于作品选编的多元性还体现在作家族属分布的广度,56个少数民族族属的作家,人教版教材只收录11个族属作家的作品,涉及的作家和涵盖面较小。一些人口众多,文化内涵丰富的少数民族还没有相应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代言,如壮族、维吾尔族等。以《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少数民族文学集》和《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少数民族文学集》为例,这两部作品集中共收录31个少数民族族属作家的作品,充分体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库内容的丰富性。古代文学中,元代诗人耶律楚材、萨都剌的诗歌,散曲作家贯云石(维吾尔族),词人纳兰容若(满)的作品都广受好评,适当择取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民族视野。此外,我国有杰出的民间文学作品,除《木兰诗》外,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史诗如藏族《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彝族《阿诗玛》、壮族《刘三姐》等代表了少数民族极高的文化成就,教材中适量通过课后附加、名著导读或者其他文本呈现方式选入这些作品,不仅能强化少数民族自身文化认同,也能增进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多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注意代表性

中学语文教材编订需注意代表性。首先,教材编写人员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综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取的少数民族作家很有代表性,如满族曹雪芹,老舍,蒙族牛汉等,且少数民族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还有很多,如藏族阿来,彝族李乔,回族李凖等,教材选编可适当考虑这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次,要选取这些作家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我们研究的教材中,除沈从文、金克剑等人的作品外,其他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作品较少反映本民族文化,其实这些少数民族作家有很多反映自身民族意识和表现本族文化的优秀作品,但编者并未选取。《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中诗歌部分收录阿来《哦,川藏线》,牛汉《鹰的诞生》;散文部分收录老舍《下乡简记》,沈从文《新湘西行记》,萧乾《鼓声》,端木蕻良《藏腰子》,牛汉《埋葬:永远的沉重》,郭风《夜宿泉州》;小说部分,收录老舍《正红旗下》,端木蕻良《曹雪芹》等,这些作品都很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因此,教材编写者编写教材时要适度选取少数民族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三)注意时代性

“少数民族作家褊狭静止的文化守卫立场导致了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性的缺失”,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反映的多是日常生活,贴近生活也是文学作品时代性的表现。老舍《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的反思,《四世同堂》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体现出民主、平等、女权等现代意识。语文教材选文要注重时代性,也指编写时要选取文坛新近涌现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家的作品,如茅盾文学作品奖获得者回族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藏族阿来的《尘埃落定》,蒙古族李凖的《黄河东流去》,这些作品彰显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视角和巨大的文化涵量,是少数民族文坛的活水。台湾文坛新秀席慕蓉表现民族意蕴的诗歌《出塞曲》《狂风沙》《祖训》《一棵开花的树》等,语言清丽,像豪放的蒙古牧歌,引起注目。此外,台湾现代派文学翘楚回族白先勇,创作艺术精湛,张承志、沙叶新等作家作品,也都代表新近文坛的少数民族文学的较高文学成就,教材编写时要适当引入这些作品,充分彰显少数民族文学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三、结语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多民族文化也格外重视,指出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作用。”与主流文学相比,少数民族文学很多时候还是缺少主体独立性的存在,语文教材编写时选取的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大部分并非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因此语文教材编写者、实施者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还有待提升。通过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感染,能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他们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学语文教材中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选用能够帮助积累与整合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认识了解多民族文学与文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上讲,学生对于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学习能够培养其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目前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文注意了多样性、阶段分布合理性,还应适当注意作品的多元化,代表性,并加强时代性和现代意识。

参考文献:

[1]李鸿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上、下)[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

[2]晓雪,李乔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少数民族文学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

[3]陈祖君.汉语文学期刊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吕豪爽.中国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5]中国作家协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诗歌卷)[M].作家出版社,2010.

[6]中国作家协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散文卷)[M].作家出版社,2010.

[7]中国作家协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报告文学卷)[M].作家出版社,2010.

[8]肖纯.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9]严英秀.论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J].民族文学研究,2010,01:139-144.

[10]张中宇.席慕蓉诗歌的民族个性及其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1-126.

[11]徐其超,吕豪爽.昭示与启迪——茅盾文学奖之少数民族获奖作家作品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5,04:81-87.

[12]陈祖君.何谓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7-11.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模因论对开发对外汉语教材的启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