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 轻松表达

2016-05-30 06:49翁锋淋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创意表达拓展

翁锋淋

摘 要:在想象中培养表达,在表达中提升想象,“想象”与“表达”相互依存,紧密相连。作为小学教师需要精心思考,潜心锤炼文本,踏踏实实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表达,挖掘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意的想象,自由轻松畅快地表达。做到扎扎实实教会学生表达,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表达;创意;填补;拓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个孩子认知的水平不同,他们眼中的生活亦是不同。但我们往往苦恼孩子的视野过于狭隘,表达千篇一律,那么如何做到让孩子们自由表达,大胆想象,百家争鸣,一直都是一线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问题。下面我浅谈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一、走进文本,牵手角色

我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线语文教师要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托,找准训练点,实现学生与文本角色的时空对话,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后表达,在表达后深化。课堂上,作为引领者的教师要智慧地导演孩子与角色牵手互动的场景,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转变身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倾听、感悟、想象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替角色生动地表达。例如学习《穷人》一文,可以让孩子们化身为西蒙,当把两个孩子抱回家来,此刻心情是怎样的?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年幼的孩子和辛苦捕鱼的丈夫,心情是何其忐忑,何其复杂矛盾。想象中,孩子们真实地成了西蒙,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交流。在表达中,孩子们轻松地讲述着肺腑之言设身处地地体验、理解和感受穷人的高贵品质。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篇文章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一定的语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语言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生动情境,在认知的基础上,激发情感体验,从而指导富有创意的想象和轻松自由的表达。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贝多芬在为身旁的兄妹弹琴时,他内心深处会有怎样的波动呢?假如你就是贝多芬,你会想些什么呢?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到浓时,孩子们激情涌动,浮想联翩,想得多姿,说的多彩,创造力和表达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挖掘空白,填补延伸

“留白”,是艺术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纵观小学教材,“不着一字,而形神兼备”的留白比比皆是。作为教师,在凭借自己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读懂空白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空白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他们无限自由的思想空间,把握文本丰厚的内涵,有效地指导学生品味其中的奥妙,通过实践运用来提升语文素养。

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是一片短小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和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小鸟和树是好朋友,一个天天唱歌,一个天天听歌,相约来年春天再见。却不知第二年的春天大树变成了火柴,火柴即将燃尽,只有灯火还在亮着。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故事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这让孩子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这会是一首怎样的歌啊,跨越千山万水,无论树在哪里,变成了什么,鸟儿都要找到他,实现当初的承诺。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读通语句的基础上,采用填空补白的方法请同学们发挥合理的想象,表达交流:鸟儿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她好像在用歌声讲述着:“”化作了闪烁的灯火,又重新听到了好朋友的歌声,他轻轻地摇晃着,仿佛在说:“”。学生在词语留白处插翅想象,摇身一变成了小鸟和灯火,走进内心深处,深情地交谈着,默默地诉说着,有情有理地告白了彼此之间的永恒、执着。

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进行有效合理的扩展、生发,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锻炼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例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中写到一只小狮子整天练功,迟了各种苦头,依然不放弃。教学中可以启发孩子想象:小狮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于是下大雨,淋得像个落汤鸡;练功时不小心崴伤了脚,疼痛难耐;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中暑了……然后再通过“当时,小狮子”的句式让孩子们介绍小狮子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如此一来,课堂想象与自由表达相辅相成,教学的高效性得到尽善尽美的体现。

三、贴近生活,拓展空间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是孩子们赖以生存并习以为常的成长摇篮。教学中我们需要巧妙地让文本和生活进行对话,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情境中轻松表达和创作。小学语文课文许多题材都是取自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体验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将文本内容生活化,结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注重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信息资料,从而扩展、补充,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启发孩子们想象生活中你取得进步时,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态度,你有何感受?这对于很多家庭“一个扮白脸,一个扮红脸”的教育方式有很直接的反馈,孩子们有抱怨,有理解,有无奈,有将心比心的体会,然后再回到文本主人公巴迪的成长体会,孩子们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

再如教学季羡林《自己的话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时,对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孩子们仅仅是一个口号式的解读,并不了解真正的含义。为了有效落实理解句意这一教学目标,我紧扣文本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例子,说说你曾经为别人做过什么,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别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孩子们自然想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例子,为感悟文章中心打好了基础。立足文本,基于文本,进而创设生活化的想象空间,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和高效。

其实孩童和大师在许多方面都相同之处。从艺术的创作心态来看,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都善于运用大胆的笔墨去表达内心最强烈的感受。只不过大师们更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回忆、还原创作,而孩子们是天马行空,出自本性地进去没有羁绊的自由创作境界。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认知能力的有限,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培养想象力的潜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在激发他们表达兴趣的同时,要尽一切可能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他们表达题材的水平。

四、自创图画,突破狭隘

孩子的世界是奇妙无比的,生活中他们喜欢天马行空地画画,从他们的画作中提炼素材,指导想象创作,未尝不是一件乐事。记得一次五年级作文课,任课教师授课伊始轻描淡写地画了一个圈,然后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课的老师听到这样的问题,都不免哑然失笑,认为执教者多此一举。确实,在我们的印象中高年级的孩子多了一份成熟稳重的思虑,少了一份天真无邪的幻想。于是,仅是寥寥几人说着诸如“圆圈、太阳、镜片”一类常见单调的事物,我们费解执教者的用意之余,也为孩子的创新能力感到担忧。接着,执教者提出“请你任意为它(圆圈)加上一笔,让它焕然一新!”孩子们先是一愣——作文课怎么变成了美术课。然后无不放下心中对作文的畏惧,提笔兴致勃勃地创作。就这样,充满童年回忆的棒棒糖、深不测的无底洞、令人晕眩的眼睛……各种千奇百怪的答案层出不穷,只有成年人想不到的,没有孩子画不出的。这正好达到了执教者的意图:突破思维的局限,使创作欲望高涨。最后让孩子们把创作的过程写下来,有了亲身的体验、高涨的热情,孩子们都个个下笔如有神。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彰显着语文的独特魅力。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打破思维局限。再如,利用美术课开展“漂流画”活动。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画,然后将画传到别的同学手中。每个同学写下自己所看到的画中故事再传给作画者。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构思截然不同的故事后,不由自主地产生新奇感,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创作欲望被激起。这时再要求学生写写自己这幅画的故事,比比谁写的最有新意。同学们乐此不疲,“漂流画”成为他们最喜欢的创意活动。

综上所述,教师要智慧化、创新化地使用文本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体验表达的乐趣,充分放飞想象,享受表达的自由,只有这样学生的表达才能富有个性化、自由化、生活化,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不断闪现独具特色的灵动智慧。

参考文献:

[1]陈亚梅.编织美好梦想,促进小学作文教学[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5(6).

[2]吴王宏伟.小学作文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阅读写作,2015(4).

[3]于丹.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阅读写作,2015(8).

(作者单位:福州市红光小学)

猜你喜欢
创意表达拓展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