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使用学案导学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30 06:49陈文仲
亚太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思想品德

陈文仲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快乐教育,实现高效课堂,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势不可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高效教学呢?下面我就近一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采取的做法与困惑作一些总结与交流,望各位同仁斧正。

一、何谓高效课堂

在我们一线教师看来,那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最大化。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要思想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投入和充满激情,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达成率在90%以上。

如何扭转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低下的被动局面呢?

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是实现高线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在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堂上使用学案导学模式后,明显感受到学案导学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快乐,高效课堂的达成。但万事万物并非一蹴而就,尽善尽美。在使用学案的具体层面上,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简单应付,不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致使课堂讨论不深入;小组合作探究不能有效开展;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不到位;课堂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交流讨论成果展示少;课堂训练、检测不合理;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未完成等等。

二、教师的应对策略

1.加强二次备课,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必须对彭州市组织编写的思想品德导学案进行在加工。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情况是不相同的。思想品德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把握思想品课程标,结合成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专研教材,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逐步构建学科知识体,制定出具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2.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巧妙引入课题。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每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创设简短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时间控制在1—3分钟内。

3.展示或者解读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

4.检查课堂预习。通过学习委员、思想品德课代表、学习小组长等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齐读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里的填空题。一边老师巡视和检查,再次确认学生预习情况,另一边是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熟悉教材,了解课文的基本知识。时间控制在1—2分钟内。

5.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和层次性,要能覆盖本节课的知识点,要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所提问题要有思考,讨论的价值。而不是过于简单或者繁琐的,甚至是无效的。

6.适时适当适地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交流总结的结论等思维成果可以记录在教材上、导学案上、小黑板上、或者作业本上,但是否进行交流展示要根据有无比要性,学习内容的多少,课堂时间的松紧程度而论,展示的范围可以在小组内,也可以在全班进行,展示的形式可以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总之,既要体现学生思维闪光点,也要考虑课堂的高效紧凑。

7.处理好对学生课堂上应答的细节问题。课堂上,学生对提问的回答不可能都是老师能够预见的,或者是所期望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及时肯定学生回答的可取之处,并注意归纳提炼其观点,提醒发言学生注意课堂礼貌问题,要求非回答问题学生学会尊重,倾听,并能对发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评判,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主张和见解,使课堂上的交流互动热烈而有序。

三、老师仍需改进的地方

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是现代课堂的必然要求,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也使老师的教有章可循。但需要改进的是:

1.思想品德课的小辩论,演讲等活动难以在有限的课堂上扎实开展。在思想品德教材中,彭州市编写的学案设计中,有不少的辩论话题,具有较高的可辩性和价值;小型演讲活动对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的运用,情感升华,写作,口头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本来七、八年级的表现欲就比较强,个人加分,小组加分机制促使对这类活动兴趣高涨,但每周只有2节思想品德课,显得力不从心。譬如,我在8.3班搞了一个《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演讲,8.2班组织了《追星利与弊》的辩论活动都花去整整一节课,效果不错,但后面的教学进度就落下不少。

2.情景教学的优势在学案导学模式下难以兼容。学案导学模式一般是以设问、思考、回答为中心,是一个认识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即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课堂上长期使用这种模式,有时又会觉得比较单调,课堂比较沉闷。而情景教学注重从体验到感悟再到生成的过程对七、八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受学生的欢迎。

3.存在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忧”的尴尬局面。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个班级中,爱回答问题的就是每个小组里的“活跃分子”——优生,往往会出现一个人能包揽老师的全部提问的局面,而那些学困生要么回答不起,要么没有展现的机会,索性懒惰起来,不愿思考,坐享别人成果,最终形成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忧”的局面。

4.课堂检测、训练不够充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习环节的安排,留给学生课堂上训练检测的时间很少,所以这一环节,老师只能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和试题,甚至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简单应付。

5.实际情况与教师预想设计的差异问题,往往需要灵活处理。在教学改革与试验中,对使学案导学出现的新问题要不断地分析、反省并予以与解决。当然,教无定法,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会学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教师由“蜡烛型”变成“火柴型”,不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点亮学生,让学生更亮。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只有大胆尝试,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适合当前中考改革与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达成高效课堂的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彭州市小渔洞镇九年制学校)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思想品德
乡愁导学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